直感思考力:直击本质、解决问题的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绕道而行”,寻求改变——布里奇斯变革理论

正如导读中所阐述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沉迷于迄今为止我们所建立的机制,以及以这些机制为前提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那么我们的闭塞感就不会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呢?

根据布里奇斯的变革理论[1],“人的一生要经历三个转变的阶段”,首先,我们必须经历“①终结的阶段”。不知何时突然产生的停滞感和无聊无趣,正说明我们应该向上一个阶段说再见,迈向下一个阶段。这意味着我们要坚决地结束因惯性而持续的生活习惯、工作和人际关系。终结恰恰能为我们的大脑创造接纳新事物的“空白”。

接着我们会迎来“②中立的阶段”。告别过去的阶段后,可能会因为失去方向而感到不安,但我们不能轻举妄动,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日常感受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顺利通过了第二个阶段,最后就能进入“③探索的阶段”。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前进的方向。到了这一步,我们就可以自由切换模式,尽情发挥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通过这些“转折点”。

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在“①终结的阶段”感觉到明显的违和感。曾经令人愉快的工作和兴趣,有一天忽然失去了颜色,变得乏味无趣。当你感觉到这种“黑白色的日常”已经产生时,就应该注意:“转变(过渡)”的时机已经到了。这个信号在告诉你:心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了,而大脑暂未意识到。

不过,这也不是说一句“那就快点去下一个阶段吧!”就能了事的情况。如果只是被“好像有点无聊……”这样的心态牵着鼻子走,随便找一件别的事情打发时间,那么“黑白色的日常”很快就会卷土重来。我建议大家,把“感到无聊的时候”视为“倾听自己心声的好机会”。

虽然我现在能对大家说出这样的话,但其实,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也直面过这样的转折点,甚至因为抑郁,一整年都没有上班。那时候非常痛苦,但我认为,这次经历依然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

多亏了这段“空白”时期,我并没有着急找下一份工作,而是得已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也就是我的愿景。如果没有那段经历,恐怕我的信心永远都不能强大到足以支撑我庞大的创业理想。

我个人感觉,二十几岁年轻人的资历通常都差不多。但到了三十几岁的时候,有个性的活跃分子会脱颖而出。与这些人喝上一杯,他们中的大多数就会告诉你,自己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受过严重的挫折,因此不得不脱离曾经设想好的职业道路。而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对那次挫折深怀谢意。

转折点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做法可能暂时无法获得旁人的认可。但只有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一个人才能够在没有他人影响的前提下,重新审视自己的愿景和价值尺度。这就好比,人们只有从一个光彩夺目的世界进入一个黑暗的世界,才会注意到自己身上散发的光芒。

当然,我并不是说各位读者也必须经历挫折,但我们看到转变(过渡)能够促进成功,这说明某种“绕道而行”确实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