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可缺少的四种素质
中学生正当花季。
花儿是美丽的,但我们切不可停留在这美丽的瞬间。植物在开花季节其实是最辛苦最关键的阶段,它大张开绿叶拼命地接收着阳光的热量,深扎着须根,急切地吸吮着大地的养分。那花蒂之下开始生长一粒小小的果实,将实现一次生命的跨越。如果这道坎儿迈不过去,便只有短暂的美丽。你仔细观察菜园里、果树上有多少空花朝开暮谢,随风委地。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总有一个最关键的时期等着你,总有一道坎要憋足劲才能迈过去,这就是中学时期。
中学是童心刚过,青春初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思想还是知识,都处于一个萌动期,朦朦胧胧又跃跃欲试。未入社会的门径,却已摸到了人生的轮廓;还没有成熟的思考,但已有丰富的想象,这时最需要加强基本的素质训练。除课堂上学习的文化知识外,他还需要从社会上、从课外读物中汲取这四方面的营养,即情感、理想、人格和审美。这是青年立身的四大支柱。
人从娘胎里生出来,像一切动物一样,对母体有最本能的依赖。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的人,他的母体是整个社会,他首先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血缘的情怀,接着又感受到朋友的友谊、同事的支持,还有对异性的爱恋,然后又组成一个家庭开始人生的下一个循环。亲情、友情、爱情这是谁也摆不脱的一张巨网,缘分就是网上那一个个的结。人们因缘结网,不断展延,构成温馨、和谐的人生。青年人要懂得爱,懂得友好、感恩和回报。无情则无义可言,无事业可言,无朋无友、无恋无家便没有生命。中学生应该成为一个知情有义的人。
但是只靠情感还不够,还得有理性来撑起人生的大厦,这就是理想。理想一旦确定就义无反顾,勇敢前行。一切杂念、诱惑、困难,都会被甩到一边。我们看山间穿行的火车,呼啸着钻洞、过涧,不管窗外多美的风景,还是多急的风雨,全然不顾,它只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这就是理想的力量。理想是人生观,这一辈子该怎么活;理想是大目标,这一生该做点什么?理想确立之后,便可气宇轩昂地去闯一番事业了。一个人在社会上或历史长河中永远是渺小的,只有当他的奋斗与国家、民族、时代连在一起时,他才可能功成名就,才能变得伟大。所以理想离不开对国家、社会和历史的贡献。有的人一生默默无闻,所营只为糊口;有的造福国家,造福人类。为政如开国领袖,办实业如大企业家,从事科研则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当一个人事业有成时,他也就站起来,立得住了。一个中学生虽还未入社会,但他胸中应有必成大业的理想。
人生在给世界上留下一点业绩的同时,也就留下了一个自我塑造的我,于是社会就有各种各样的“人”。既然“人”会千差万别,就要有一个做人标准,要讲人格。这是平行于做事的另一个人生轨迹。由于人类要相互合作才能生存,怎样做人从来就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公德、公行。人们总是努力在公共关系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行为准则,成就一个最佳的形象。《共产党宣言》里说将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就是说你要做一个不妨碍他人,帮助他人,让大家都喜欢、都尊重的人。这里有一个最起码的界限,就是不能自私,不能伤害他人和社会。凡从自私出发的人,大到卖身求荣、叛国投敌,小至蝇营狗苟、损人利己都为人所不齿,也都成不了大器。这也就是为什么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毫不利己的白求恩都一样受人们的尊重。当一个中学生理想在胸,迈向社会之时,同时也要思考一下将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美是生活的一种附加,就像穿衣并不只为暖还为美,像吃饭并不只为饱还要求味。稍一留心,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处处有美,人人爱美。人人都在追求美的衣饰、美的房子、美的山水、美的艺术、美的人。花季少年的中学生,首先应有我要美、我很美的信心,人人应该有美的体魄、美的心灵,美男如山,美女如水。但求美先要懂得审美,能发现自然美,懂得艺术美,然后才能把自己塑造得比较美。这样不论是你看世界,还是世界看你,就都相得益美,那是怎样一个快乐的人生?
请记住,情感,是你成长的绿荫;理想,是你前进的风帆。沿着大情大理这两根轨道,勇敢地去追求高尚的人格和美丽的人生吧。你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幸福的人。事实上,我们的先人就是这样做的。是他们年积月累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也创造了文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