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大裂变:西部大开发纵横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人心思跨越

本报刊载“省委书记周永康提出的四川要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在全川激起巨大思想冲击波”的报道后,编辑部收到的读者来信、来稿、来电一天比一天多,从党政官员、经济学家、企业老板,到市民百姓、在校学生、退休教师、报社老总……各界人士争先为四川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出谋献策。捧读这些来信、来稿,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心思改革,人心思跨越”的滚滚热浪,这正是四川能够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的民心基础。

从大量来信、来稿、来电中,我们看到了用人不甘落后而欲奋起直追的进取精神和勃勃雄心。不少来稿都谈到,在改革开放之初,四川曾经走在全国前面: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拉开农村改革序幕的是广汉向阳;第一家进行国企改革的是宁江机床厂;全国最先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是成都、重庆;率先实行商业“四放开”的也是四川重庆……

敢为天下先的四川一度被称为“中国改革的策源地”之一。80年代初四川的GDP一度比广东还多70多亿元,而到了90年代末四川的GDP比广东少了3100多亿元,人均GDP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00多元。在这逐渐拉大差距的数字背后,更严重的是四川产品在全国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减弱。按说四川的自然资源、工业基础、技术、人才、劳动力等都不比广东、山东差,造成如此大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小富即安的“盆地意识”阻碍了向外发展的视野,加之部门利益形成的“条条框框”束缚了创业、创新的动力。因此,许多来稿都提出四川首先要实现思想观念的跨越和制度创新的跨越。百盛购物广场总经理黄志强先生希望四川“要拿出改革初期的胆识和勇气。”银河集团的唐步云先生不无风趣地说“广东人发的是胆子财、观念财”,他认为“成都造”只“闹成都”就是典型小富即安的盆地意识的表现。昔日成都造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早已一阵雨打风吹去。“成都造”最大的问题是“出不去”,满足于在盆地市场打转转的地区品牌难逃三步而终的命运,哪里挡得住潮水般涌来的外来货。城隍庙、大发电器市场有几个“成都造”?连稍好点的内衣内裤都是外来的。

从这些来信来稿中我们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群众才是真正的“诸葛”。各界人士从经济生活中最直观的感受出发,提出了许多有助于四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建设性的和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如绵阳市游仙区蒋昌友提出加快西电东送步伐,省国税局高戈里提出西线南水北调可能给甘孜、阿坝乃至全川带来的巨大的发展机遇,江汇泉、唐邦兴等提出四川要建旅游大市场就必须打破“条块”利益的诸多限制,降低景点门票等,都是很实在的良策。我们也由此看到了川人的主人翁精神,看到了四川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

(羊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