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逝的罗衣:正在消失的服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长衫

虽然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但如果在中央电视台的评书栏目,你让说评书的艺术家们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在那儿“口吐白沫”地说书,不管是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喜欢听说书或者是看说书的观众们是不会同意的。所以,现在不论是哪家电视台,说书的人一般都是穿长衫。长衫遂因说书得以延续,并且在荧屏构建的虚拟空间拥有自己小小的一块领地。在现代,这不知是评书的幸运还是长衫的幸运,或者是他们惺惺相惜,相依为命的幸运?当然,应该说没有评书,长衫也可能会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你只要在中国的大、小城市看看形制不一的咸亨酒店门前站立着的、佝偻着背的、扎着小辫子的孔乙己的塑像,你就会在明白孔乙己是怎么回事的同时,明白那与他那形影不离的长衫是怎样一回事了。

长衫又叫大衫、大褂、大片儿。正如鲁迅所描述的,在二十世纪相当长的时期,长衫都是一个人是否受过“文明”教化,是否懂礼节、是否有身份地位的象征。在五十年代以前,长衫是最为普通的男性衣服,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它是男性的礼服,尤其是婚丧嫁娶、走亲访友都要穿此服,贫穷人家在这些时节就是没有长衫也得借长衫。若是男女亲家首次见面,哪怕是炎炎夏日、大汗淋漓,都不敢先行脱下长衫。御寒的衣服一旦给它赋予了“礼”、“美”等外在的含义,衣服已经不是衣服本身,而是有了它自己的生命和逻辑,经常成为与人的肉体本性背道而驰的东西。所以,早在唐朝,诗人李商隐就在其《杂纂》中的“不快意”一条之下列有“夏月著热衣服”,在“不得已”一条下列有“大暑赴会”。

由于劳动的需要,一般的体力劳动者如果穿长衫明显是与其日常劳作不相符,所以他们常穿短衣,“短衣帮”之名就由此而来。在莫名其妙地崇尚“劳心者”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因体力劳动者常出“臭汗”,体力劳动被视为下贱,体力劳动者所穿的短衣自然也就被能够穿长衫而洋洋自得的人“狗眼看人低”般的歧视和轻蔑了。

长衫多为黑色、蓝色,布料则视经济情况而定。以前,有钱人家用洋布,一般人家用自家制的土布。土布长衫是四幅相缝,前胸后背都有一道中缝。长衫大襟,襟向右开,称右衽,不能向左偏。左边至胯下开衩至衣底,右边则用扣子相系。扣子皆布扣。妇女在做衣服时,用剩下的较长而宽的布条布边剪开,再叠几折,用细线缝成布梗,俗称“扣篾儿”。扣篾儿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各样的布扣了。长衫的布扣一般五个,脖子、肩上各一,腋下则三个。当然,讲究的人也有用七个布扣,即在脖子上的那一个布扣边加缀两个,后来,也有不用布扣而用铜扣的。

虽然布扣更适合人体,既不会无缘无故的脱落,也不会担心有太多的化学元素的侵蚀,但铜扣及再后起的塑料纽扣的方便,快捷还是渐渐地淘汰了布扣。同时,高挑的中青年人,很雅致的撩起屁股后边长衫的布片,弯腰、低头坐下的动作也只能被今天人们在屏幕上作为一种表演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