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艾丽斯担忧
艾丽斯在梁国军营里面住下来,这段日子他常常观看梁国调兵遣将的以及部署,看出梁国即将对沙皇国展开一场大战。
作为英吉利国的使者,看到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他心里是十分难受的。
虽然英吉利国与梁国现在是进入了和谈时期,但是有句古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梁国的强大终究会成为英吉利国最大的敌人。
可是这些话,艾丽斯只能是在心里说说,绝对不能说出来,否则不仅会给自己,也会给英吉利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旁的戴宗从艾丽斯的表情上,大致猜出他心里的想法。
他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穿。
转眼六七天过去了,艾丽斯觉得再待下去要没有神木意思了,便向武天告辞。
武天点头,准许他离开。
“艾丽斯,回去将朕的意思跟你们女王说清楚,只要她愿意和朕合作,朕可要保证,你们英吉利国将来会跟随梁国一起繁荣,要是她不同意,朕也没有办法,我们就此别过。”
艾丽斯朝武天拱手:“陛下放心,臣会将你的话全部带回去给我们家女王陛下的。”
武天点头,挥手示意他退下。
艾丽斯走后,戴宗上前,低声对武天说道;“陛下,这艾丽斯看起来似乎对我们梁国有些担忧。”
武天微微一笑说道:“他是英吉利国的臣子,所有事情都要以英吉利国为先。他看到我们梁国军事实力如此强大,心里自然会担忧,担心将来我们会不会向对付沙皇国一般,对付英吉利国。”
戴宗见武天说开了,顺嘴就问道:“那不知道陛下你会不会对付英吉利国?”
武天看了一眼戴宗,淡定一笑,说道:“关于这个,那要看英吉利国怎么做了。他们要是硬是要和我们作对,那朕只能是消灭他们。要是他们愿意和我们梁国和睦相处的话,朕自然要礼遇他们。”
戴宗点头,认同武天的话。
这时,一个士兵进来帅营,跪在武天面前,将一封书信递上:“陛下,这是沙皇国那边送来的,说是要陛下你亲自开启。”
武天接过书信,拆开看了看,眉头微微一皱。
戴宗在一旁,看到武天面色不悦,心里越发好奇,这书信里面到底说了什么,但是武天没有发话,他不敢看。
良久,武天回过神来,将书信递给戴宗。
“你看看,这沙皇国简直太可恶了!”
戴宗看了一眼书信,上面大致的意思就是沙皇约武天赴约,商议两国的事情,末尾说若是武天不来,就杀武松。
“陛下,你不能去,这沙皇故意设计你的。你要是去了,肯定会被他们扣押。”
武天点头:“朕心里自然是清楚这些事情,召集诸将,我们商议下这件事。”
不多时,诸将全部来到武天的帅营。
他们在来的路上已经知道了沙皇邀请武天赴约商议两国的事情,并且以武松的性命威胁武天。
关胜先站出来,朝武天拱手:“陛下,这一次你绝对不能去。如果你去了,有扣押危险,除此外,沙皇知道利用武松兄弟可以令陛下你就范,他们往后更会利用这一点,继续逼迫我们。所以臣觉得,这件事我们根本不需要理会。沙皇得不到任何好处,就会摆手。”
刘唐和黄信站出来,朝武天拱手说道:“臣等认为,陛下可以赴约,只要末将等人率领大军护卫得当,陛下一定不会有任何事情。陛下去见沙皇,一来可以了解一下沙皇的目的,二来也可以知道武松兄弟现在是什么情况。”
这话倒是提醒了武天。
这确实是一个可以知道武松情况的机会。
他陷入了沉思,良久微微点头,但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花荣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也觉得刘唐和黄信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沙皇国到底想干什么,若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将他们的目的弄清楚,对我们接下来的作战也是有利的。”
武天见花荣也是这么想,不再犹豫了。
“好,朕就去会会这沙皇。”
“陛下,不可以啊!”
关胜和戴宗站出来阻拦。
武天理解他们两个的忠心,微微一笑说道:“两位爱卿,朕知道你们担心朕,但是刚才其余大臣都已经说了,这对我们接下来制定作战甚是有利。朕已经下定决心了,你们就不要阻拦朕。如果你们实在是不放心的话,你们两个率领十万精兵跟随在朕身后,这样不就可以保护朕的安全?”
关胜和戴宗见武天坚决要去,知道已经没有办法阻拦,只好同意。
“既然如此,那臣等现在就去准备。”
说完,关胜和戴宗连忙去准备。
他们两人走后,武天示意花荣上前,指着他对诸将说道:“在朕离开军营这段时间内,花荣兄弟暂时作为全军的统帅,管理所有梁军。诸位兄弟,你们一定要听从花荣兄弟的指挥,千万不能擅自行动,更不能出现违抗军令的事情,否则,一切都要按照军法严重处置!”
诸将连忙上前拱手,齐声喊道:“陛下放心,臣等绝对不会令你失望的。”
武天见诸将都听从号令,这才安心下来。
“好,诸将如此用心,朕心里甚是安慰。”
两日后,武天见关胜和戴宗都已经准备好了,便写信给沙皇,答应赴约。
随后便立马动身,前往中部的紫金山。
关胜和戴宗率领精心挑选的十万精兵,配备大量火铳和许多火炮,一路上小心翼翼地保护武天。
花荣还是担忧这样的保护不够,命令刘唐和黄信率领六十万大军驻守在距离紫金山五十里的山谷内,随时准备支援关胜和戴宗。
命令徐宁率领本部六十万驻守在刘唐大军的对面,跟随刘唐和黄信一起行动。
这样武天周围保护的人马就有一百三十多万人,这足以应付沙皇国任何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