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策略管理會計的架構

過往20年,全球經歷了幾次金融危機,各國政府為了防止這些金融風暴的再次發生及其帶來的深遠經濟影響,在法規及財稅方面作出了很多改變或改革,加上科技一日千里的發展(例如互聯網),導致工商企業的全球化競爭更為激烈。這些因素改變了很多企業的投資機會(例如跨國性企業投資)、營商環境(例如電子商貿)及企業結構(例如收購合併)。為了適應這些急速轉變,企業採用了嶄新的考核及成本分析模式。而運用這些管理技術是需要確定、搜集、篩選及分析會計及其他相關量化數據,形成一個管理資訊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協助企業高層作出策略性管理決策(特別是規劃及監控)。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的績效及持份者(例如股東、債權人、客戶、供應商、員工等)的回報或利益。

討論焦點 平衡計分卡的策略管理會計工具

平衡計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 BSC)是根據企業組織的戰略要求而精心設計的指標體系。按照卡普蘭和諾頓(Kaplan & Norton)的觀點,“平衡計分卡是一種績效管理的工具。它將企業戰略目標逐層分解,轉化為各種具體的相互平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並對這些指標的實現狀況進行不同時段的考核,從而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執行基礎”。

平衡計分卡於20世紀90年代初由哈佛商學院的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Kaplan)和諾朗諾頓研究所所長(Nolan Norton Institute)、美國復興全球戰略集團創始人兼總裁戴維•諾頓(David Norton)所設立的“未來組織績效衡量方法”,一種績效評價體系。當時該計劃的目的,在於找出超越傳統以財務量度為主的績效評價模式,以使組織的“策略”能夠轉變為“行動”,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全新的組織績效管理方法。平衡計分卡自創立以來,在國際上,特別在美國和歐洲,很快引起了理論界和客戶界的濃厚興趣與反響。

平衡計分卡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75年來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工具之一,它打破了傳統的單一使用財務指標衡量業績的方法。而是在財務指標的基礎上加入了未來驅動因素,即客戶因素、內部經營管理過程和員工的學習成長,在集團戰略規劃與執行管理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為了提供具有龐大發展潛力的平衡計分卡顧問資訊服務,它於2000年全面實施平衡計分卡系統,包括差不多全體1,000個員工同時推行。今天,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已經成為實施平衡計分卡系統的先導者及專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