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7 推行校園驗毒計劃的關鍵因素

濫藥問題日益嚴重,校園驗毒計劃終於提前上馬。正當學界以至社會人士對計劃議論紛紛之際,大埔區中學已率先站了出來,自告奮勇參與試驗。對於大埔區中學的齊心、自發,以及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而敢於承擔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致以敬意。

校園驗毒計劃具一定的阻嚇性

毒品輕易在青少年之間流傳,甚至淪為交友、交際的手段,有複雜的因素。在校園展開驗毒計劃雖非治本之道,但卻是有效的方法阻嚇那些因為好奇而接觸毒品的學生,驗毒計劃為他們提供有力的理由,拒絕朋輩之間的引誘。因此,我們支持計劃的大方向,但執行細節仍有商榷。

在簡介會上,多位與會人士都關注到這個計劃推行時可能衍生的各種問題,例如私隱問題、標籤效應等,正因為這個計劃未臻完善,我們才需要試點,更希望政府能夠透過這次試行,總結經驗,看看能否推廣至全港各區。

校園驗毒計劃需要社會共識

▲香港保安局禁毒處和教育局在大埔區某中學向傳媒示範驗毒。圖為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左)親自參與驗毒示範。

由於計劃採取自願性質,必須首先解除家長的疑慮。為此,我們建議將驗出吸毒的學生分成兩類,一類是出於好奇、偶一為之的,這類個案可交學校和社工跟進;另一類則是較嚴重、經常吸毒的學生,這類個案則應交警方處理,以追查毒品源頭。為了爭取家長支持,我們也建議試驗計劃的所有個案不作紀錄,即時銷毀,不作起訴,以示釋疑。

這個計劃的成敗關鍵,取決於自願參加者的數目。畢竟,我們相信接觸毒品的學生只屬少數,如何動員大多數沒有接觸毒品的學生參加,如何爭取大多數家長的支持,是成功關鍵。為此,驗毒計劃的正面意義必須得到彰顯,其目的不是為了小我,也非為了逼使學生證明一己清白,而是為了整體下一代的大我,藉着大多數人的參與,去阻嚇有機會接觸毒品的少數人,焦點應該放在預防和阻嚇之上,其精神是以整體團結與互助為大前提,而不是為了戒毒,更非強調不同持份者之間的對立。這是推行驗毒計劃前必須取得的共識,至於其他技術性問題,還是可以透過實踐來解決的。

(原文刊於《教聯報》2009年9月3日,原名〈校園驗毒 精神可嘉〉)


(1) 《九年強迫教育檢討報告書》︰教育委員會學校教育檢討小組於1997年十月發表《九年強迫教育檢討報告書》,詳情可參閱︰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532&langno=2。

(2) 「大學資助委員會」︰大學資助委員會(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簡稱教資會,於1956年成立,負責就高等教育學院的發展和所需經費向政府提供意見。

(3) 香港特區政府於2007年發表《施政報告2007-08》,詳情可參閱︰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07-08/chi/policy.html。

(4)《國際人權公約》︰是指一系列以保障人權為目標的國際公約和宣言,其中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公約》、《世界人權宣言》等。

(5) 《第三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香港特區政府於1998年11月發表第一份《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文件,並於2004年7月推出第二份策略文件,其後再於2007年10月發表《第三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的諮詢文件,詳情可參閱︰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6140&langno=2。

(6) 「援交」:即「援助交際」的簡稱,是一個源自日本的名詞,初指少女為獲得金錢而答應與男士約會,然而,現今卻成為學生賣淫的代名詞。

(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45年11月16日成立,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8) Review of Sex, Relationships and HIV Education in School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7年展開有關學校性教育的調查,並於同年12月發表調查報告,詳情可參閱︰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6/001629/162989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