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大學年代規劃人生
幸運地,預科後我升讀了香港科技大學的工業工程及工程管理系。這一科涉及的範圍包羅萬有,近至所有工程科的必修科目,遠至各種工商管理的學科,也是這一學系的必修科,這也增加了我平日對不同事物的思考角度。我對這科興趣漸厚,成績愈來愈好,令我理解興趣和成就確是有著相關的「系數」。
大學三年級(Final Year)的時候,只要我繼續修讀碩士,就可取得獎學金,但我還是放棄升學,第一我覺得書本上的知識理論居多,比起繼續研究理論,我更想早點出社會實踐;第二是我想早點結婚,實行我和當時男朋友的計劃,現在,他已是我的丈夫了。
我的伴侶追求我的時候是大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時,我們已視對方為終身對象,打算畢業後就儲錢買樓結婚,所以在大學年代我們已為此準備。我參考了婚後與家人同住的個案(資料來自新聞、電台、別人的Blog),知道婚後可能會面對很多問題。正所謂「相見好,同住難」,而且空間有限,資源有限,很多家庭糾紛都是為了瑣碎的「爭電視,爭電話,爭電腦,爭廁所」而產生;因此「搬出來住」,對我們來說,是結婚的前提。
我和伴侶的優勢是除了有一個長遠計劃外,還有相當的毅力去實踐,當然中間也面對過很多困難和挫折……
2005年,我第一份工作是在東莞一間生產硬碟磁頭的公司(SAE),負責生產管理和改善系統組織(Production Planning, Material Control & System Reengineering),這令我們的相處模式徹底改變,由大學時我們只有周末不能見面,到那時我一星期才回港一次,而且我們一個在西環,一個在元朗,更加覺得急切需要買樓結婚。然而在SAE工作,公司每星期也有一次專車接送往返東莞和香港兩地,也有提供宿舍,我其實能省下不少交通費,所以我們還是選擇捱過那時的生活。
在內地工作還有另外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當時大陸網速慢,而且很多網站也去不到,所以我把心一橫,晚上幾乎都是留在公司學習,除了做好本分,還嘗試學習做高級經理的工作,也因此吸引了上司的目光,獲得更多機會,愈學愈多,漸漸對公司所有部門都很了解。那時公司每個部門只顧自己的崗位,統籌工作顯得較重要,到每次加薪時,我都較同期的同事加得快,而我把這些多加的人工,都一一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