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中国文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剪影二:歷代仁義兄弟

歷代文學作品中,記錄了不少仁義兄弟姐妹的故事。

殷周時代:兄弟互相禮讓爵位

《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

殷商時代,伯夷、叔齊兩兄弟是孤竹君的兒子。他們的父親臨終時,有意將王爵傳給二兒子叔齊。父親死後,弟弟叔齊認為自己是次子,以長幼排名,未輪到他,所以將爵位讓給哥哥伯夷。伯夷推辭說:「那是父親的遺令。」為了不令弟弟難堪,他私下逃走了。弟弟叔齊卻始終不肯接受爵位,認為不可奪取本屬哥哥以嫡長身份承襲的爵位,也逃跑了,去找哥哥。國民沒有法子,只好推擁其中一人的兒子為王。後來兄弟兩人一起隱居於首陽山,因為周武王以暴易暴的統治,兩人恥食周粟,寧願採野菜吃,最後餓死首陽山中。

先秦時代:愛弟不因外表美

《墨子•小取》云:「其弟美人也,愛弟非愛美人也。」

意思是:他的弟弟是俊俏的人,他愛護的是他的弟弟,而不是愛護一個俊俏的人。兄弟之間的互愛互助非由外表美醜而定,縱使弟弟長得俊俏好看,哥哥愛護弟弟的心也純粹出於他是自己的弟弟。

魏朝:七步成詩勸諫兄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魏文帝曹丕做皇帝後,對曾與自己爭世子一位的弟弟曹植心懷忌恨。一次,他命令曹植七步之內作一首詩,否則處死。曹植應聲吟出上述的詩句,句意是:煮豆可以做羹湯,經過濾發酵後可做調味汁,豆莖在鍋下被燒着,豆子在鍋裏痛哭着。兩者本來是同根生長出來的,為什麼急於要我們互相殘害呢?「漉豉」是指經過濾煮熟而發酵的豆子,用作製成調味汁。「萁」是指豆莖,曬乾後可做柴枝燒用,煮豆子而燃燒豆莖。魏文帝聽了後,深感慚愧。

詩歌的另一版本是:「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豆與萁本來是同根而生的植物,仿如兄弟手足,但卻燒箕煮豆子,比喻兄弟互相殺害,實有違天理。因為詩在七步之內完成,後人稱作《七步詩》。曹植在七步成詩之中展現非凡的才華,而且出口成章的能力,令曹丕自愧不如。

宋代:蘇軾移州為弟弟

《東坡全集•東坡先生年譜》引蘇轍〈超然台記賦〉敘言說:「子瞻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轍之在濟南也,求為東州守。既得請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

意譯為:〔我的哥哥〕蘇子瞻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可調任。因為我在山東濟南,他〔在三年後〕請求出任東州太守。〔朝廷〕既得他往高密縣之請求,五月便下發遷移山東密州〔今山東省高密〕的旨令。

蘇東坡不惜拋棄山川秀麗的杭州,請求朝廷調他往山東密州,以便較接近身處山東濟南的弟弟。

明代:金傑陪兄入牢獄

《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九•烈女一》:「成化中,傑兄以罪逮入京,傑往請代。瀕行,徐已有身,傑謂曰:『予去,生死不可知,若生男善撫之,金氏鬼庶得食也。』已而悔曰:『我幾誤汝,吾去無還理,即死,善事後人。』徐泣曰:『君以義往,上必義君,君兄弟當同歸,無過苦也。即如君言,妾有死耳,敢忘付託乎?』已果生男,無何兄得還,傑竟瘐死。徐撫孤慟曰:「我本欲從汝父地下,奈金氏何?」強營葬事。服闋,父母勸他適,截髮斷指自誓,食澹茹苦六十餘年,視子孫再世成立,乃卒。」

「瘐死」,指古代囚犯因受刑、飢餓或生病而死在獄中。

明朝成化年間(1465─1487),金傑的哥哥因罪被逮上京城牢獄,金傑請求陪伴兄長同往。臨行時,其妻子徐氏已有身孕,金傑說:「我這一去,生死不可知,若果你生了兒子,請好好撫養他,我們姓金的鬼魂日後也有子孫祭祀的食物可吃。」其後又懊悔地說:「我幾乎誤了你的幸福,我這一去沒有歸還之理,若我死了,請你好好對待後代。」徐氏哭着說:「你因為仁義而上京,上天必定以仁義對你,你們兄弟一定會一起回來。即使如你所言,我只有一死罷了,那敢忘記你的託付?」其後果然生了兒子,但奈何只有兄長回來,金傑則在獄中屈死了。徐氏撫着失父的兒子悲傷哭泣:「我本想跟從你父親到黃泉去,但金氏的香火又如何呢?」然後勉強處理了喪事,守了孝。父母勸她改嫁,她卻剪掉頭髮、斬斷一手指發誓不嫁,飲食素淡,含辛茹苦六十多年,看見子孫長大成人後才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