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偈
(第二十二回)
賈寶玉作 林黛玉續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1)。
是無有證,斯可云證(2)。
無可云證,是立足境(3)。
(續)無立足境,是方乾淨(4)。
【說明】
史湘雲口快,說出演戲的孩子「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寶玉怕黛玉惱,馬上使眼色,結果惱了湘雲。寶玉忙去解釋,又被黛玉聽到,也向寶玉發脾氣。寶玉兩面受氣,覺得莊子的消極無為的思想有道理,聯想到自己也如《寄生草》曲中所說「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十分頹喪,便參究禪理,題了一偈和下面一支《寄生草》曲。第二天,黛玉看了說,偈末二句「還未盡善」,便又續了兩句。寶釵就引惠能作偈而承師位的故事,說黛玉的偈語方是悟徹,笑寶玉愚鈍,以此阻止他參禪。參禪,佛教禪宗的修行方法,即習禪者集中精神,參究禪理,以求「頓悟」的意思。偈,見第一回《石上偈》說明。
【註釋】
(1)「你證」二句:意謂彼此都想從對方的身上得到感情的印證、內心在尋找證明,表情達意也為了獲得證明。證,印證、證驗、實驗而有所得,在佛教用語中又作領悟、修成解。如《五燈會元》:「依吾行者,定證妙果(佛家稱其所謂真理叫果)。」偈中「斯可云證」的「證」即作「悟」解。
(2)「是無」二句:意謂無求於身外,不要證驗,才談得上參悟禪機,證得上乘。無有證,即無證。禪宗是宣揚極端主觀唯心論的。它認為宇宙間的一切都隨人心的生滅而生滅,佛就在每個人的心中,天堂地獄也在每個人的心裡,毋須向外追求,不必求外界證驗,因為萬境皆空,本無證驗可言。《傳燈錄》:「身等空界,法同夢幻,無得無證,然後謂之解脫。」斯,則。
(3)「無可」二句:意謂到萬境歸空無證驗可言時,才算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境。
(4)是方:這樣才。程高本改作「方是」。乾淨:禪宗與其他佛教派別不同,以為終日誦經靜坐,並不能成佛;丟掉邪念,頓悟到內心本自清淨,即可成佛。參見下面神秀、惠能所作偈及第五回正冊判詞之五註(2)。
【評解】
既是參禪偈,就不得不寫得像宗教本身有點神秘兮兮的樣子,六個短語,就用了七個「證」字。其實也完全是小說中才有的藝術化了的偈語,帶有幾分遊戲性質的文字,乍看似乎不知所云,解說清楚了,也無非是語涉雙關,在說禪理的背後,暗寓著人事,即寶、黛間愛情歷程的隱語。其中末了兩句及黛玉所續,更帶有某種讖語性質,其內涵可參見下一首《寄生草·解偈》的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