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遠古至春秋戰國的主要貨幣
據香港的考古資料所得,本地若干地區曾出土不少遠古銅錢,它們最早可追溯至距今二千年的漢朝「五銖錢」(如馬灣東灣仔),接着是唐朝「開元通寶」(如南丫島深灣村);出土較多的有宋朝銅錢(如米埔、上水圍);此外元明兩朝銅錢(如南丫島石壁)及清朝銅錢(如東龍砲台、九龍寨城)亦間有發現,充分證明這些貨幣曾在本港流通使用,與國內其他地區無異。事實上,香港有自鑄貨幣不過是英人進佔二十五年以後的事。
上圖:貝幣。是中國最早期的貨幣,其來源是一種產自海上的鹹水貝。
下圖:骨貝。由於鹹水貝的產量有限,於是便產生用獸骨雕成的骨貝。
不過,中國最早的貨幣不是銅錢,而是產自海上的貝,這點從中國文字的結構可資證明。試看,凡與價值有關的文字多用「貝」字作部首,如「寶」、「貴」、「財」等。但用作貨幣的鹹水貝(齒貝)產量有限,於是各種原料的仿製品應運而生,包括蚌貝、骨貝、石貝、陶貝及銅貝等,最後以銅貝為主,此亦是銅幣的起源。
從周朝以至春秋戰國期間,流行的貨幣大多是以青銅鑄造的,只是各地形制尚未統一,其中包括磬幣、布幣(通用於韓、趙、魏)、刀幣(通用於齊及燕)、環錢(通用於魏)、鬼面錢或蟻鼻錢(通用於楚)及一種外圓內方的銅錢(通用於秦)。最後,由秦採用的貨幣統一全國形制。
磬幣。相傳是周朝曾流通使用的銅幣,其形狀像樂器的「磬」。
布幣。「布」和「鎛」音近。布幣的形狀依據一種鏟型的農具「鎛」鑄造而成。圖示為晉國的「平陽」(左)及「安陽」布(右)。
刀幣。圖示齊國的三字銅刀(上)及燕國的銅刀(下)。
鬼面錢(左)及蟻鼻錢(右)。此兩種都是楚國的貨幣,是一種有穿孔的銅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