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感觉身体被掏空
统一旗下的饮料品牌雅哈咖啡,有两段文案。
其一:“赶第一班公车,赶最后一班地铁,赶稿,赶工,赶进度,花一辈子时间,赶时间?雅哈一下,轻松一下。”
其二:“存钱,付首付;存钱,还房贷;存钱,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子里。不如,花3平(方)米的钱,玩遍960万平方公里。雅哈一下,轻松一下。”
这两段文案,看一眼你就知道它是写给谁的,因为文案描写了白领们的典型生活场景。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那么你就更可能对雅哈产生共鸣。
淘品牌“步履不停”,广告语叫作“只要步履不停,我们总会遇见”。它在网上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文案:“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白马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回忆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到的人。出去走走才会发现,外面有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你。”
“步履不停”的文案,一看就是在跟一群细腻敏锐、内心丰富的文艺青年对话。前一种场景,写PPT、看报表、挤地铁,锁定目标人群的生活状态;后一种场景,阿拉斯加、白马雪山、西藏云端、尼泊尔的篝火,则联结目标人群的心理状态。两种场景放一块儿对比,就写活了文青们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
2016年,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创作了一支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它听来搞笑,却被大家哭着转发,不仅成为年度最佳传播歌曲,还持续刷屏、走红全网。为什么这首歌会这么打动人心?因为其歌词描写了上班族的真实工作场景,唱出了无数“加班狗”的心声。来看歌词:
“有一个老板叫作大卫/下午六点出现眼神恰似黑背/手里端着一壶热腾腾的咖啡/嘿嘿嘿/我们要不要来开个会”“十八天没有卸妆/月抛带了两年半/作息紊乱/我却越来越胖”“谁需要睡觉/多么浪费时间啊/谁想要吃饭/PPT是维他命/怎么样老板/这下你满意了吧”……
看起来眼熟吗?这不就是很多白领每天都会遇到的场景吗?正是这些场景的真实描写,生动呈现加班族繁忙疲惫、生无可恋的状态,才深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上述这些文案为什么能走红网络?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因为它们全都是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真实可触碰的场景,让白领们、文青们、上班族有了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代入感。加上重复、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文案具备了反复阅读的趣味,这就是走红的原因所在。
场景是一个连接器,它建立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消费者只要想起场景,就能代入产品,就能感受到和体验到品牌价值,进而对品牌产生购买意愿。场景搭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让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巨大认知鸿沟不再难以跨越。所以文案不是埋头研究遣词造句,文案其实是对话,是与特定目标对象寻求在某个特定场景下的对话。
我写文案有一个常用的思考公式,叫作FSCC。写好文案,第一步要弄清晰你的信息源头(From),也就是你希望通过文案展示的产品功能、特征及优势,这是写文案的出发点。但是文案直接写这些,就成了产品说明书,成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没人会看的。所以文案要做的第二步是场景(Scene)还原,找到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具体场景,把产品代入场景。接下来,就是描述消费者在场景下的体验和产品带给消费者的生活改变(Change)。最后,将这种体验和改变用具体的文案内容(Content)表达出来。这就是文案思考的全过程。
地产广告圈著名文案秋爽给“就掌灯项目”写文案,“就掌灯项目”的户型卖点是全明设计,卫生间都开窗。他写的是“日光下泡澡更容易使人入睡,因此导致的呛水可能致命”等。[1]这就是将产品卖点代入生活场景,描述了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的体验和生活改变,这样的文案就比“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邂逅阳光”等常规文案更生动,更有趣,更让人切实可感。
李叫兽(李靖)给南孚“糖果装电池”写文案,产品卖点是持久,他写的是“LOL从菜鸟练到大师,一节南孚的距离”“遥控器里的南孚还没换,我却换了3个陪我看电视的人”“一节南孚,把半个早教班的熊孩子都玩趴下了”等文案。这就是将“持久”代入生活场景,如玩游戏场景、看电视场景、玩玩具场景,具体来呈现产品带给消费者的体验,通过场景展示产品优势。
这一点不光品牌文案如是,新媒体文案同样如此。近年来通过公众号投放大获成功的护肤品牌HFP,它的产品文案创作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在HFP、完美日记等新兴美妆品牌的带动下,“种草学”[2]开始流行。
作为一个成分护肤品牌,HFP需要教育消费者,让消费者认识成分,对成分产生需求。但是如果HFP只会写推文夸自己如何好,那么是不可能成功种草的。
例如,HFP为推广其寡肽原液产品,曾投放过一篇《一熬夜吃辣就爆痘,半个网红圈都安利的神物,睡醒痘痘就瘪了》的文章,点击量超过10万。这篇文章开头是这么写的:“现在的年轻人,一有时间就去浪。吃香喝辣,KTV吃夜宵,直到凌晨两点都再正常不过。可提醒你一句,最近换季,各种辛辣油腻入口,加上再熬个夜,当心下巴、额头狂爆痘啊……”
看到这里,你已经发现了,这是一个具体的微缩版的王老吉式的口号。HFP只用了几句话,就点明了产品针对什么人群、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痛点,场景的铺垫把消费者代入了具体生活问题,让消费者更愿意读下去。
那么接下来就能自然地导入产品,通过对产品的成分说明、竞品对比、用户亲测、实验数据证明、使用方法、使用前后对比说明,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
再然后,则是通过品牌故事和销量、名人代言和荣获奖项来对产品进行背书,建立消费者信任,增强购买信心,打消疑虑。最后,再用优惠折扣、限时限量等促销活动来临门一脚,促使消费者马上行动,立即下单。
生活场景—产品论证—品牌背书—行动诱导,这就是新媒体文案的标准结构。
写新媒体文案,首先要写出场景。场景能一下子让消费者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处境,意识到问题所在。场景触发消费者痛点,场景点燃消费者情绪。基于场景思维创作出的文案更有打动力,更容易走红,更能够带货。
特别是对新媒体文章的开头而言,用场景导入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但这并非营销业所独创,事实上那些一流的作家都精于此道。
20世纪最佳小说家卡夫卡(Franz Kafka),其代表作《变形记》(The Metamorphosis)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Gregor Samsa)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随着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家人对他从尊敬到冷漠、嫌弃、憎恶的全过程,构成了小说的主线,为全书奠定了基调,格里高尔睡的床、住的房间,则象征着现实社会给人造成的压力和重负,最终导致人的异化。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第一句这样写道:“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在这个场景中,一个孤独、倔强、和命运抗争的老渔夫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的《布莱顿棒糖》(Brighton Rock)开篇:“黑尔(Hale)抵达布莱顿还不到三个小时,就知道他们要谋杀他。”一句话,就渲染出了悬疑和紧张的气氛,吊足了胃口,促使读者赶紧读下去。
还有马尔克斯(García Márquez)的《百年孤独》(Cien años de soledad)那个著名的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Arcadio Buendía)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通过行刑、看冰块的场景描写,马尔克斯将三种时态压缩在一句话之中,用站在将来看过去的上帝视角,表达了小说的主题:人生宿命般轮回,孤独而又永恒。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开篇这样写道:“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地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这一句话,给小说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和史诗风格,武侠小说从此不再是一味讲离奇故事的传统“爽文”。《射雕英雄传》因而成为新武侠小说的开端,开拓了武侠小说的格局。
这些伟大的作家通过开篇对场景的描述,让整部小说充满了叙述风格,让读者沉浸在小说创造的世界之中,场景给读者创造了难忘的阅读体验。
[1] 秋爽.写写写、抄抄抄,广告文案你开窍了吗?[EB/OL]. (2015-08-31)[2020-06-01].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8240.html.
[2] 指的是宣传某种商品的优异品质以诱人购买,就像往他人心里种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