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

一、概述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危重患者循环功能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麻醉、重症监测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分为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non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和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前者是经皮表或黏膜等途径间接取得有关心血管功能的各项参数,包括心电图、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的监测,以及超声心动描记和超声血流等的测定。后者是经体表插入各种导管或监测探头到心脏和(或)血管腔内,利用各种监测仪直接测出各项生理指标,通过对所测数据的分析,可深入全面地了解病情,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监测和肺动脉压监测。本节主要介绍有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压的监测。

二、中心静脉压的测定

(一)概述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力,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受右心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及体循环静脉系统血管紧张度3个因素影响。测定CVP对了解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右心功能有重要意义。

(二)适应证和临床意义

CVP的测定有利于临床结合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综合分析右心室前负荷、血容量及右心功能。正常情况下,CVP相当于右心房压和右心室舒张压,并与肺动脉楔嵌压(pulmonary wedge pressure,PWP)相关,PWP=CVP+6mmHg。CVP监测有助于右心衰竭、右心室梗死、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心包填塞等疾病进行定量测定和追踪。适应证为各类大、中手术者,需大量输血、输液者,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及各类休克者,心力衰竭者。其测量装置图见图2-7-1。
图2-7-1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装置
CVP的正常值为0.49~1.18kPa(5~12cmH 2O),若中心静脉压<0.49kPa(5cmH 2O),为右心房充盈不足或血容量不足;中心静脉压>1.47kPa(15cmH 2O)时,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若CVP超过1.96kPa(20cmH 2O)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需要注意的是对CVP测定结果的解释必须谨慎,在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尤其有心肺疾病存在时,CVP并不反映左心房充盈压。如在10分钟内快速静脉输液50~200ml,CVP上升≥2cmH 2O,提示低血容量,可继续补充容量;如果上述快速输液后CVP上升≥5cmH 2O,提示心功能不全,心脏不能承受该容量负荷。关于CVP和BP关系的临床意义详见表2-7-1。
表2-7-1 CVP和BP关系的临床意义
注:﹡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注入,如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增高3~5cmH 2O,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CVP测定的并发症:感染、出血和血肿、气胸和血胸、气栓、神经和淋巴管的损伤。

三、肺动脉压监测(漂浮导管的应用)

(一)概述

肺动脉压监测是利用气囊漂浮导管经外周静脉插入心脏右心系统和肺动脉系统进行心脏功能及肺血管压力以及心排血量等参数的测定。
气囊漂浮导管也称Swan-Ganz导管,1970年由Swan和Ganz首先研制成顶端带有气囊的导管,临床用于各种复杂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由于危重症医学的蓬勃发展,Swan-Ganz导管被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将Swan-Ganz导管经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腔,通过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主干、左或右肺动脉分支,直到肺小动脉。通过此导管可以测定中心静脉压(CVP)、右房压(right atrium pressure,RAP)、右室压(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RVP)、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肺动脉舒张压(pulmonary artery diastolic pressure,PADP)、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及肺小动脉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又称肺毛细血管楔压)。此外,通过漂浮导管施行温度稀释法(thermodilution)测量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计算心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指数(SI),还可计算出肺循环血管阻力(PVR)和体循环血管阻力(SVR)。为临床医生提供动态、精确可靠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及心功能状态,指导临床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肺动脉压监测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泵衰竭或疑有心泵衰竭者、心源性休克或低血压疑有血容量不足患者。
(2)心脏外科手术后及其他大手术后的监测。
(3)其他危重患者需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
(4)观察药物对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2.禁忌证

肺动脉压监测没有绝对禁忌证,出现下列情况应慎重考虑。
(1)全身出血性疾病未控制者。
(2)穿刺局部的组织感染或穿刺局部的血管病变严重。
(3)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传导阻滞。

(三)肺动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1.肺动脉压监测的正常值

通过漂浮导管的测定,可得到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各指标的正常值见表2-7-2。
表2-7-2 正常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2.监测指标及计算参数的临床意义

一般情况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可较好地反映左房平均压及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两者相差±2mmHg。PCWP升高可见于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顺应性下降或血容量过多;PCWP下降见于血容量不足。监测PCWP的目的在于给左室选择最适宜的前负荷,使之维持在低于可能导致肺出血的范围内,但又要最大限度地维持足够的前负荷以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理想状态是维持左室舒张末压(LVEDP)在15~20mmHg。
心排血量(CO)=心搏出量(SV)×心率(HR),是反映左心功能的最重要的指标。正常情况下,左、右心排血量是相等的。当心排血量轻度减少时,心排血指数(CI)为2.8~4.2L/min·m 2,血压可能维持正常及没有低灌注的临床表现。当心排血量显著减少,心排血指数(CI)为1.8~2.2L/min·m 2时,临床表现出组织的低灌注状态,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当心排血量进一步减少时,CI<1.8L/min·m 2时,会出现心源性休克。高心排血量出现于某些高动力性心力衰竭,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患者疾病不同,其血流动力学表现各异,因此根据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结果可对临床疾病作出诊断。血流动力学分型详见表2-7-3。
表2-7-3 临床常见血流动力学分型
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不同的各型患者应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各项指标,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和治疗方案,以达到或维持各项指标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

(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