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超声生物测量声像图的判定
在正常眼,当超声波波束垂直入射后,会依次在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晶状体前囊膜面、晶状体后囊膜面以及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产生5个反射峰,在A超测量图像上应当包含角膜前后表面、晶状体前后囊,以及视网膜这5个高波峰,晶状体平段,玻璃体平段,以及视网膜后逐渐递减的丛状波,与球后组织波相连。在判定超声声像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声像图上波峰的判定是准确测量的关键。在正常眼,波峰高度达到起始波高度98%以上时,这几个波峰应该表现为清晰、平滑、陡峭的形态。如果波形模糊或一个波分解为多个波,以及波幅降低的情况出现,说明超声波波束与眼轴方向不一致。
2.在标准的测量用声像图上,应该有明显的晶状体后囊膜高波峰。当波束没有正确通过晶状体中央时,晶状体后囊膜波形表现为不规则的丛状波,或消失。此时,后部视网膜界面反射也减弱,可出现低丛波。
3.需准确判断视网膜和视神经界面。视神经界面前沿和视网膜界面前沿在声像图上都表现为光滑陡直高波,而视神经后为均匀介质的神经纤维,无球后组织的界面反射,表现为平段波,视网膜后是逐渐降低的丛状波。
4.在后巩膜葡萄肿眼,声束可能在葡萄肿陡峭侧壁的某些隆起表面形成多个低反射回声,再达葡萄肿底部形成较完好的球壁波,从而形成视网膜界面前小波加高丛波。当黄斑中心凹正好位于后巩膜葡萄肿底时,则轴长测量正确;若中心凹位于侧壁时则测量值偏长,往往后者居多。此时可参照B型超声图像来帮助确定黄斑位置,挑选合适的轴长。在一些视网膜前膜、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存在时,视网膜界面回波亦可出现高丛波加前小波。
5.在视网膜脉络膜广泛病变眼,视网膜脉络膜的回声衰减明显,但突出较好的巩膜回声,在声像图上呈现为单波加前小波。此时,轴长测量结果实为角膜至巩膜距离,测量结果较实际值偏大。
操作者应对声像图上的波形认真鉴别,有所取舍,有时波形的好坏比测量值的离散程度更为重要。当不能获得理想波形时,首先应改变探头位置再行检测,若停留在同一位置取波,容易导致一系列集中的错误数据;或者,也可请其他检测者复测。
在判定数据时,如果测量得到的眼轴长度大于25mm,小于22mm或两眼差大于0.3mm时应谨慎,可询问其先前屈光状态,所戴镜片,或与已手术眼的屈光状态及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