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急症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急性胆囊炎

【病因及病理生理】

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是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90%以上的梗阻是由于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壶腹部所致,少数是由于寄生虫如蛔虫等所致,也有部分患者是由于胆道运动神经功能紊乱或长期禁食、全胃肠外营养等,使胆囊的正常排空活动失常,造成胆汁滞留,其浓缩的胆盐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化学性炎症。
梗阻后胆囊内胆汁滞留及囊内分泌的黏液淤积致使胆囊膨胀,张力增加,囊壁上淋巴及静脉受压回流受阻,以致因缺血而产生胆囊壁坏死。坏死常发生于胆囊底部及壶腹部。炎症起先为化学性,继之发展为细菌性。炎症可发展形成胆囊积脓,临床上右季肋部可扪及有触痛的包块。由于胆囊周围粘连形成,因此炎症常常局限于胆囊周围。有时因胆囊坏死或脓肿破入肠腔形成内瘘,结石及脓液破入肠腔,症状可暂时得以缓解。

【临床表现】

1.结石性胆囊炎

主要是胆囊区疼痛及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放散至右肩及肩胛下角处。常有恶心、呕吐及发热,一般无寒战。右上腹有压痛及肌紧张,深压胆囊区同时让患者深吸气,可有触痛反应,即墨菲征( Murphy sign)阳性。右肋缘下可扪及随呼吸运动的肿大胆囊。感染严重时可有轻度黄疸。病变继续发展,可形成胆囊积脓、坏疽或穿孔,并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或引起膈下或肝下脓肿。全身症状明显变化,高热,脉快及白细胞计数剧增。此时,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程度加剧,范围扩大。

2.无结石性急性胆囊炎

此病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其病死率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2倍,常发生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外科严重损伤,多次输血和极度衰竭的患者。临床症状除有一般急性胆囊炎的表现外,周身情况危重。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值得引起重视。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达20×10 9/L,这时可能为胆囊积脓或合并化脓性胆管炎。当血清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增高时,可能存在继发性急性胆总管结石。如血清淀粉酶增高可能合并急性胰腺炎。

2. 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对排除可能引起上腹部疼痛的胸部疾患有价值。急性胆囊炎时,有时可见右侧膈肌升高,右肺下叶盘状肺不张或胸腔内少许积液。20%胆囊炎患者可见右肋下钙化结石影存在。如显示胆囊内有气体贮积,有可能为气肿性胆囊炎,亦可能为胆肠内瘘或结石内存在气体。

3.超声检查及放射性核素扫描

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确诊。超声检查是首选,可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明显水肿时可见“双边征”,有时可见结石声影。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准确率为85%~95%。有条件的可做放射性核素 99mTc-EHIDA扫描,敏感性可达97%,特异性达87%,如显示胆囊管梗阻,胆囊不显影,有助于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如显示胆囊,基本可排除急性胆囊炎。

4. MRCP

能够观察胆管树的情况,可观察胆管内是否有结石影,胆管狭窄或扩张,有助于鉴别诊断。有条件的医院术前尽可能完善此检查,避免患者因胆总管结石等原因二次手术,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5. CT

对于诊断急性胆囊炎的意义小于超声检查。平扫CT有时能发现高密度结石影,增强CT更有助于鉴别诊断,可能发现其他部位的病变如胰腺炎、胰腺癌、肠癌、胃癌等。

6.内镜超声

对于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可疑有胆道梗阻,而MRCP又没有发现异常的或提示胆管轻度扩张的,可选此检查,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有典型放射性腹痛,右上腹压痛及肌紧张,墨菲征阳性,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增大,壁增厚及胆囊管梗阻,即可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至于胆囊炎的具体诊断标准与严重程度分级,可参照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版)》(见表2-3与表2-4)。
表2-3 胆囊炎诊断依据
注:确诊急性胆囊炎:症状和体征及全身反应中至少各有1项阳性;疑似急性胆囊炎:仅有影像学证据支持
表2-4 胆囊炎严重程度评估标准
注:中度胆囊炎:符合中度评估标准1-4项中任何1项;重度胆囊炎:符合重度评估标准1-6项中任何1项

2.鉴别诊断

需和急性肝炎、右下肺炎、右胸下部胸膜炎、溃疡病穿孔、肝下急性阑尾炎、结肠肝曲憩室炎、右侧肾盂肾炎等相鉴别。

【治疗】

一般症状轻微,病程短,局部体征轻而局限的急性胆囊炎,可用非手术治疗控制炎症,以便进一步查明病情,有计划地行择期手术。非手术治疗无效和重症型患者如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均需早期手术处理,具体治疗方法选择可参照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版)》的流程图(图2-2)。
图2-2 急性胆囊炎流程图

1.术前准备

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采用广谱抗生素控制炎症,中重度度急性胆囊炎,均应静脉用药,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第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单环类药物。如有出血倾向,可给VitK,6-氨基己酸或抗血纤溶芳酸。为保护肝脏功能,可静脉输入葡萄糖,VitC和一些保肝药物等。

2.手术方法

( 1)胆囊造口术:

适于病情危重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和胆囊局部炎症重,渗血多,解剖界限不清;或设备条件不允许时,宜采用此术式。
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分离粘连,找到胆囊,在胆囊底部先作双重荷包缝合,切开胆囊,探查胆囊内并清除结石或蛔虫,插入F18以上的蕈状导管,收紧双重荷包缝线结扎后,固定胆囊于腹壁上,同时需在胆囊周围留置引流管,腹壁分别戳孔将其引出腹外。

( 2)介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PTGBD) :

适于胆囊肿大明显,胆囊局部炎症重或病情危重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有条件的医院尽可能选择此方法,比胆囊造口术损伤小,恢复快。
采用上腹壁局部浸润麻醉,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至胆囊,在透视下注射造影剂确认,留置引流管。术后三个月左右再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考虑是否手术治疗。

( 3)胆囊切除术:

有顺行和逆行两种切除方法。顺行法先在胆囊管和胆总管交接处剪开腹膜,分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和胆总管。胆囊动脉要靠近胆囊壁处理,保留胆囊管残端3~4mm长,以防结扎线滑脱和残留过长之胆囊管。当遇特殊情况或粘连过重,难以确认胆囊管时也可采用逆行法分离胆囊,先从胆囊底开始,由肝床剥离胆囊,最后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术中注意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的变异,必需确认胆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三者的解剖关系。

( 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前认为是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急诊条件下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适应证没有统一标准,具体需根据各个医院的自身条件和术者的技术水平而定,炎症越轻越适合腹腔镜治疗,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

(徐锋 戴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