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原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是指无明显腹腔内感染源的腹膜广泛性细菌性炎症。在儿童急腹症中占1%~2%。在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中,此症发病率可达3%;在伴有腹水者中可达8%。
【发病率】
以往多以为此症常发生于女性,有的报道指出女性比男性多4倍。近年来则认为无明显性别差异。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儿童的高峰发病年龄为5~9岁,少数在1岁以内。儿童患肾病综合征以及成人患肝硬化腹水时极易发生。
【致病菌】
与继发性腹膜炎不同,原发性腹膜炎90%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以往认为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有人报道在1955年以前,肺炎球菌占全部病例的50%,链球菌占15%,大肠埃希菌极罕见。1956—1970年,溶血性链球菌占13%,肺炎球菌只占8. 5%,大肠埃希菌上升达10%,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占7%。目前认为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约占40%)、克雷伯肺炎杆菌(约占19%)和肠杆菌属为代表的肠道杆菌科细菌占60%以上,还有少量假单胞菌属,其次是肺炎球菌占15%,厌氧菌少见,不到1%~5%。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不到10%。在我国原发性腹膜炎时腹水培养的阳性率远较国外报道的低,一般仅为10%~30%,由于腹水中细菌含量较低,要求接种量不少于10ml,最好直接在床旁直接接种血培养瓶进行增菌,并同时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培养基也需注意新鲜配置,保证足够的生长繁殖条件,但是即使达到提高培养阳性率的目的,腹水培养仍有30%~50%的阴性率。
【发病途径】
在原发性腹膜炎时致病菌侵入腹腔的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通过下面的5个途径:
1.由生殖器官侵入(主要指在女性)在儿童由于输卵管较短,外部细菌易于侵入,是一个重要的入侵途径。经此途径入侵的细菌有肺炎双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等。
2.由身体内远隔病灶(明显的或潜在的)经血源侵入,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链球菌感染。
3.经膈肌淋巴途径由胸腔侵入。
4.患者有泌尿系感染、脓胸或心包炎者易发生原发性腹膜炎。
5.近年来有人提出较多证据,说明此症的细菌入侵途径是经肠管透壁性入侵腹腔所致,尤其是在晚期肝硬化腹水的感染更是如此。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膜激惹体征。在不同年龄组,临床症状有些差别。在儿童发病急、发展快,一般认为在发病后24小时内即可迅速出现发热及弥漫性腹膜炎体征。
在婴儿,发病较缓慢,常常仅有类似败血症时的非特异症状,如营养不良及嗜睡等。这些症状常在肺炎之后发生,经过1~2日方出现腹部限局性腹胀及揉面感。
成年人的病变主要见于肝硬化腹水者,发病较缓慢,患者通常自诉有些腹痛及腹胀,合并呕吐及嗜睡。
体检常发现腹部压痛、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弱。
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尿检查应注意蛋白的存在及诊断肾病的根据,特别是在儿童病例。
X线检查通常无气腹现象。腹腔穿刺对确诊有帮助,可通过涂片及培养对发现致病菌及选用抗生素十分有利。根据国际腹水专家小组( International Ascites Club,IAC)的推荐,如腹水中中性多核粒细胞( PMN)>250×10 6/L,诊断自发性腹膜炎的敏感性最高,而当PMN>500×10 6/L时则诊断的特异性最高,因此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是当PMN>250×10 6/L时可诊断腹水感染。
【鉴别诊断】
原发性腹膜炎在确诊后不需采用手术治疗,而绝大多数继发性腹膜炎则需早期手术治疗,因此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原发与继发腹膜炎的鉴别,腹腔穿刺液的细菌学检查很有帮助。若涂片中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多考虑为原发性腹膜炎。若为阴性杆菌,则可能需要手术探查。从腹膜炎的发病过程以及既往的病史亦可协助临床诊断。例如在患慢性肾病的儿童(尤其是女孩),或有肝硬化腹水者发生急性腹膜炎时多考虑为原发性。
【治疗】
原发性腹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大类。
1.非手术治疗
( 1)抗菌药物的选用:
由于细菌培养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获得细菌学和敏感试验的结果,原发性腹膜炎一经依靠腹水PMN>250×10 6/L作出诊断后应立即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根据我国《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的意见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其他选择有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联合酶抑制剂如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等。如从病因学考虑为肺炎双球菌、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可选择青霉素、头孢一代抗生素为首选药物,在经验性治疗开始后还应根据腹腔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进一步、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调整。为了及时调整和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推荐抗菌治疗后48小时应再做腹水穿刺检查。抗菌治疗对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可达90%,其评价的标准包括: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消失、腹水PMN计数减少、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以及腹水培养转阴。
( 2)支持疗法
1)胃肠减压:
腹膜炎多引起肠麻痹导致腹胀,不仅引起不适,而且可由于膈肌升高后影响呼吸及气体交换。胃肠减压可消除腹胀,改善呼吸功能。但应记录胃肠吸出的消化液总量( 24小时)以便加以补充。
2)胃肠外补液:
腹膜炎时常有大量液体渗入腹腔、胃肠道壁内及肠腔内,尚有部分被吸出或呕吐出体外,因而必须注意纠正水及电解质失衡。此种患者甚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应在补充液体时注意加以纠正。尤其是在儿童,当酸中毒严重时可直接引起呼吸及循环功能的抑制,因而需要迅速加以治疗,否则很易由此导致死亡。补充液体时可采用葡萄糖液、生理盐水或平衡液。有低血压或休克者更应积极补充血容量。
2.手术疗法
( 1)适应证
1)在做诊断性穿刺后不能排除继发性腹膜炎的可能性(如穿刺液有粪臭味或检出革兰阴性杆菌者),宜尽早施行手术探查,因为单纯的探查不会过多增加死亡率,而延误了继发性腹膜炎的手术、治疗将明显地增加病死率。
2)非手术治疗的后期,患者持续高热且腹部出现局限性包块,在超声波探测及腹腔穿刺证实为腹腔脓肿时,应及时施行手术切开引流。
( 2)手术方式:
因不能排除继发性腹膜炎而施行手术探查时,通常可采用正中或旁正中切口。探查时应注意探查各个常见引起腹膜炎的器官,如阑尾、胃十二指肠、胆道系统、小肠及结肠等。在女性尚应注意盆腔器官。如果确未找到明显病灶,则应将腹内渗(脓)液尽量吸出并进行灌洗。一般经过这些处理后不需再作腹腔引流。有明显的腹腔脓肿形成时,则应根据所在的部位进行手术引流(见腹腔脓肿节)。
(戴朝六 彭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