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4 药物治疗一般原则
6.4.1 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
药物治疗的成功与否,是药物、机体和疾病三者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骤:
6.4.1.1 明确诊断
明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开始,要综合分析各种临床信息方可得出,如主诉、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等。诊断不明便盲目进行对症治疗,有时会贻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如将抽动障碍误诊为癫痫用药数年,导致病情加重、发育迟缓、药物中毒等。
6.4.1.2 确定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是疾病治疗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即医患双方对治疗结果的预期或期望。治疗的目的既要考虑改善患者目前的病理生理状态,又要关注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提高。
6.4.1.3 制订药物治疗方案
目标决定着治疗方案,一个目标可能会有多种方案,每种方案选药可能不同,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药理学特征,遵循现有的循证医学资料,确定药物个体化方案是药物治疗的核心,包括药物及其剂型、剂量、途径、给药时间和疗程等。
(1)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
根据合理用药原则选药,判断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首要标准;无效药物没有临床价值,达不到预期疗效的保障。尽量依据循证医学资料、药理学知识、患者具体病情和临床经验选药。
(2)确定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
有效药物能否发挥应有的效果,一般与药物的血药浓度相关。血药浓度高低与用药剂量、剂型、途径、给药时间、给药间隔时间、联合用药、反复用药有关,也与患者年龄、性别、个体发育、疾病状态有关,选药应综合考虑,并根据疗效、耐受程度、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适当调整。可先按药物说明书中推荐的剂量开始治疗,这个常规药量是基于药物临床试验的群体结果,即大多数患者可以受益的剂量,在初始治疗时这个剂量的方案可能获得的预期疗效概率是最大的。可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确定给药途径、间隔和方法:①根据消除半衰期( t 1/2)及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给药: t 1/2<30分钟的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较困难,若TI低,需要静脉滴注; TI高的药可分次给药。给药间隔随着 t 1/2的增长而增大,如 t 1/2在30分钟~8小时的药物,TI低,需每个 t 1/2给药1次; TI高的可1~3个 t 1/2给药1次。 t 1/2在8~24小时,每个 t 1/2给药1次。 t 1/2>24小时,每天给药1次即可。若需立即达到治疗浓度,可首剂量加倍。②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给药( C ss):通过 C ss调整药物剂量( D)和给药间隔时间(τ)。 D= C ss* Cl *τ/ F, C ss= F* D/( K* V d*τ)= F* D/( Cl*τ)。式中, K为消除速率常数, V d为表观分布容积。
(3)安全性是药物治疗的前提:
上市药物都是经过临床前药理和毒理学评价以及临床试验,确定对人基本安全性后才进入临床的。但要求绝对安全也是不可能的。由于患者从药物治疗中获益的同时也必然会承担一定风险,所以医师选药时必须权衡利弊,选择利大于弊的药物。为确保安全,医师要注意药物禁忌证、配伍禁忌(一般联合用药不要超过3~4种),更要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小婴儿、孕妇、肝肾疾病者等。
(4)经济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之一:
经济性并不是指药费越便宜越好,而是指药物的效价比,即消费最小的治疗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治疗的方便性也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根据个体情况也要尽量简化给药方案和方法。
6.4.1.4 疗效评估和方案的调整
评估疗效是通过一些观察指标和观察终点衡量的。有时一个首选药物不一定能产生最佳疗效,有时个体化用药需要治疗-监测-治疗的反复尝试。若治疗方案有效又无不良反应,可继续治疗直至病愈;若治疗有效但有不良反应,如果不良反应不重可继续治疗观察,如果严重则必须调整方案,分析原因;若无效,无论有无不良反应,均需调整方案,重新审视诊断、目标和方案、依从性、换药或停药。有些药物需逐渐减量后才能停药,如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β受体阻断药、糖皮质激素等,否则易致撤药综合征。
首先治疗方案要个体化,在治疗过程中对疗效和血药浓度指标等进行评估,必要时调整给药方案。多数药物血药浓度与药理疗效具良好相关性,调整剂量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大多数药物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但有些药尤其呈非线性动力学的药物,治疗量与中毒量差异很小,每人的耐受性和清除率不同,量小无效,量稍大就会出现中毒甚至死亡,所以要考虑个体化因素,随时观察,及时评估,重新调整方案。可根据药效药动学参数的偏离做调整:①稳态一点法:稳态时采血测血药浓度( C),根据公式 D' = D* C'/ C调整, D为原剂量, D'为校正剂量(设定),该公式适用于 C与 D呈线性的药物。②重复一点法:个体差异大的药物需根据个体化参数来制订、调整给药方案。两次给药剂量,两次采血准确测定血药浓度,每次在给药后消除相相同时间,可获得两个参数 K a和 V d,根据公式 K a= ln C 1/( C 2- Cl)/τ, V d= D - kt/ C 1调整。注意:不能在血药浓度达稳态的消除相采血;血药浓度测定需要准确。
医师为患者开具格式规范的处方,标志着药物治疗的开始。能否达到预期目标,除了医师的方案合理外,患者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如患者的依从性。再好的方案患者不遵嘱服药也没用,所以医师还要辅以心理治疗,耐心指导患儿按要求规律服药,解释为什么要按时服药、按量服药、药物将会怎样影响你的疾病过程和结果、如何观察疗效和副作用以及如何随访等,保持良好的医患合作,帮助患者建立信心、配合治疗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