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超声波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超声诊断新技术,并于近几年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的检查。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通常包含了二维超声(2-dimentional ultrasound,2D,又称B型超声或灰阶超声)、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PW)和CDFI等超声诊断技术,所以,它不仅可以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如血管腔、血管壁、血管壁的斑块、血管狭窄后的残留管径,而且可以显示血管内血流的充盈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而其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及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日趋上升。血管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快捷而经济的检查手段,能协助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协助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治疗效果。因此,血管超声已经成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诊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方法。本章拟就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和糖尿病所累及的主要大血管病变的声像图特征进行简单介绍。
一、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和技术简介
(一)超声波(ultrasound)
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在20 000HZ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如反射、散射、折射、衍射和多普勒效应等与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如2D、PW、CDFI)或其他数据等,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成像方法。
(二)二维超声(2D)
二维超声成像的基础主要是根据超声波的反射。它是通过探头扫查部位所构成的断层图像,获得的任意方位的二维声像图。它以解剖形态学为基础,依据各种组织结构间的声阻抗差的大小以明(白)暗(黑)之间的灰度来反应回声之有无和强弱,从而分辨解剖结构的层次,显示组织脏器和病变的形态轮廓、大小以及物理性质。在声像图上,液性结构显示为无回声,实质性结构显示为强弱不等的各种回声,如均质性实质结构显示为均匀的低回声或等回声,非均质性实质结构显示为混合性回声,钙化或含气性结构则显示为强回声并伴后方声影(图21-1)。此外,由于超声成像速度快,所以可实时观察活动器官的运动情况。
图21-1 颈动脉2D
a示软组织低回声;b示血管腔无回声;箭头示斑块强回声;c示斑块后方声影
二维超声在检测血管疾病时,主要用于确定血管的位置及其走行;了解血管壁的情况,如内膜的连续性和光滑度,动脉内膜、中层和外膜结构的完整性,血管壁斑块的位置和回声特点等,并测量动脉内膜-中层(IMT)的厚度(图21-2A)和斑块的大小;观察血管腔有无异常回声、狭窄或扩张,并根据狭窄后残留管腔测量其内径和面积,计算内径或面积狭窄百分比。对于对称性动脉狭窄或二维图像可较清晰显示动脉管壁和残留管腔时,一般采用形态学指标估测动脉的狭窄程度(图21-2B,C),其计算公式为:
图21-2 颈动脉2D
A.颈动脉IMT(箭头);B.颈动脉狭窄直径(D1、D2,双向箭头)测量,单向箭头示颈动脉斑块;C.颈动脉狭窄面积(A1、A2)测量。ECA:颈外动脉;ICA:颈内动脉;CCA:颈总动脉
1.血管狭窄直径百分比(在血管纵轴测量)
( D 1:血管原有内径, D 2:血管狭窄处残腔内径)
2.血管狭窄面积百分比(在血管横轴测量)
( A 1:血管原有横截面面积, A 2:血管狭窄处残腔面积)
二维图像估测动脉狭窄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动脉壁斑块或管腔血栓回声很低时,由于难以准确判定管腔边缘,从而导致测量误差。
(三)多普勒超声(Doppler ultrasound)
1.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Christian Johan Doppler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物理现象。他在观察星球的光色变化时,发现当星球与地球相向运动时,光色向光谱的紫色端移位,表明光波频率升高;反之,当星球与地球背向运动时,光色向光谱的红色端移位,表明光波频率降低。这种光源(星球)与接收器(观察者)之间由于相对运动而引起的频率的偏差,称为多普勒频移,此种物理学效应称为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超声的基础是多普勒效应。根据多普勒效应,通过测定血管中血细胞(主要为红细胞)与超声探头发射的脉冲波之间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差(多普勒频移),来反映红细胞的运动状态,如血流性质(层流或紊流,动脉或静脉)、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多普勒超声在检测血流时遵循多普勒方程,即:
式中: f d为血流多普勒频移, f r为接收频率, f 0为发射超声波的频率, c为超声波在人体中的传播速度,cosθ为入射声束与血流方向之间夹角的余弦值, v为血流速度。
从上式中可知:
(1)当 f 0一定时, f d与 v成正比;若 v=0,即血流无运动,则无多普勒频移。
(2)当0°<θ<90°时,cosθ为正值, f d为正向频移,表示血流方向朝向探头。
(3)当90°<θ<180°时,cosθ为负值, f d为负向频移,表示血流方向背离探头。
(4)当θ= 0°或180°时,cosθ=±1, f d为正向或负向最大频移,表示血流方向与声束方向平行,但二者为相向或背向运动。
(5)当θ=90°时,cosθ=0,则 f d=0,说明血流方向与声束垂直时,检测不到多普勒频移,但此时可能仍有血流运动。
(6)由多普勒方程可求出血流速度:
2.脉冲多普勒(PW)
脉冲多普勒通过发射脉冲波并接收某一时间延迟后的超声波,它具有距离选通功能,可对血管疾病进行定位诊断和通过检测有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血流定量分析。脉冲多普勒检测有关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最常采用的是“流速—时间”曲线,曲线中纵坐标( Y轴)代表血流速度(频移)大小,单位为cm/s或m/s,横坐标( X轴)代表时间,单位为s。横轴线( X轴)代表零频移线(基线),正向频移位于基线以上,表示血流方向朝向探头,负向频移位于基线以下,表示血流方向背离探头(见文末彩图21-3A)。临床上常用于外周动脉血管检测的血流参数如下(见文末彩图21-3B,C):
图21-3 肢体动脉PW
A.动脉“流速-时间”曲线图;B. Vs、 Vd、 Vp测量图;C. AC、AT测量图
(1)收缩期峰值流速( Vs或PSV)
(2)舒张末期流速( Vd或EDV)
(3)空间峰值时间平均流速( Vm)
(4)流速曲线上谷值流速( Vp)
(5)阻力指数(RI):反映血管阻力状况的指标。RI=(Vs- Vd)/ Vs
(6)搏动指数(PI):反映血管的顺应性和弹性状态。PI=( Vs- Vp)/ Vm
(7)加速时间(AT)
(8)收缩早期加速度(AC)
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一般情况下,动脉狭窄的程度与血流速度成正比,脉冲多普勒可较为准确地测量动脉血流速度,所以,可用于判断动脉的狭窄程度。对于轻度动脉狭窄(内径减少<50%),狭窄处峰值流速无明显改变或仅有轻度升高,此时,一般采用二维超声图像来判断狭窄程度,而不采用脉冲多普勒。而对于中度以上的动脉狭窄(内径减少≥50%),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较为明显,表现为狭窄出口处动脉血流峰值流速明显增高,频谱频带增宽,频窗减小或消失,频谱形态由“三相波”变为“单相波”。虽然脉冲多普勒能较好反映动脉狭窄的程度,但是,脉冲多普勒只是一种根据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间接判断动脉狭窄程度的方法,因而可出现高估或低估动脉狭窄程度的现象。所以,为了较准确的估测动脉的狭窄程度,应根据二维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脉冲多普勒进行综合判断。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使用一种运动目标显示器计算出血流中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的动态信息,并根据血细胞的运动方向、速度、分散情况,调配红、蓝、绿三基色,变化其亮度,将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叠加在二维声像图上,用红、蓝颜色形象直观地显示血流信息,如血流分布、血流方向和平均血流速度等。通常将朝向超声探头方向的血流用红色表示,背离超声探头方向的血流用蓝色表示,颜色的亮度(辉度)表示血流平均速度的大小(见文末彩图21-4)。
图21-4 腹主动脉(AO)CDFI
图中红色血流信号示血流方向朝向探头;蓝色血流信号示血流方向背离探头;箭头示血流方向垂直探头,无血流信号显示;血流信号颜色的明暗度示平均血流速度大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快捷直观地显示和确定二维图像中所观察到的血管和管腔内的血流情况。
(1)根据探头的相对位置和血流信号的颜色,可判断血流的方向。红色表示血流方向朝向探头流动,蓝色表示血流方向背离探头流动。
(2)根据血流信号色彩的明暗(强弱),可判断血流平均速度的大小(快慢),血流速度快,则血流信号色彩明亮,血流速度慢,则血流信号色彩暗淡。
(3)根据血流信号有无充盈缺损,可判断血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如血栓)和血管腔有无狭窄,甚至闭塞。由于受彩色外溢或灵敏度的影响,完全根据血流信号的充盈情况,来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或闭塞情况,会有一定的误差,出现高估或低估病变情况。
(4)层流和紊流血流。层流血流表现为彩色信号颜色较单一、位于管腔中心的颜色最明亮、而逐渐靠近管壁则颜色逐渐变暗淡,如大多数正常动脉和较大静脉内的血流均为层流(见文末彩图21-5A)。紊流血流(如湍流和涡流)由于血流方向和速度均有改变,其表现为彩色信号颜色强弱不等、呈“五彩镶嵌”现象,例如血流通过动脉狭窄处时的湍流和扩张处时的涡流等为紊流(见文末彩图21-5-B,C)。
图21-5 动脉血管CDFI
A.正常股动脉层流血流;B.颈动脉狭窄后“五彩镶嵌”(箭头)湍流血流;C.腹主动脉瘤涡流血流(同一段血管内同时显示红色和蓝色血流信号)
二、颈动脉超声波检查
(一)超声检查仪器、方法和内容
检查颈动脉应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选用线阵探头,频率一般为5~10MHz。通常沿颈动脉血管长轴纵向扫查血管,必要时辅以血管横断扫查。受检者取仰卧位,头略后伸,充分伸展颈部,头转向被检查侧的对侧,从颈总动脉近心端沿血管走行依次扫查颈总动脉主干、膨大部、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颅外段。
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内容:检查颈动脉血管时,首先用二维超声观察动脉血管的形态结构,如动脉管壁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斑块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回声类型等,血管腔有无狭窄或闭塞及狭窄直径或面积百分比;再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血流分布、血流充盈状态(层流、湍流、涡流)及血流方向,根据有无血流充盈缺损进一步提高诊断斑块存在的准确率及管腔狭窄的程度和范围,判断有无血管闭塞;最后用脉冲多普勒测量有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动脉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加速度、加速时间、血流量等,并分析病变部位、病变远端、近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二)颈动脉正常声像图
1.二维超声(2D)
正常颈动脉管径左右基本对称,纵断扫查正常颈动脉管壁呈高-低-高三层均匀线状回声,内层高回声为动脉内膜与血流形成的界面,中层低回声为平滑肌构成的动脉中层,外层高回声为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血管外壁。通常以IMT厚度的增加来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IMT是指动脉管腔内膜面的前缘到中层—外膜面前缘的垂直距离(图21-6)。
图21-6 颈总动脉IMT测量(箭头)
颈动脉IMT检测部位一般测量动脉后壁的IMT,分为三个部位,即颈总动脉(CCA)远端(颈内外动脉分叉水平连线下方1~1. 5cm处);颈内动脉(ICA)起始部(颈内外动脉分叉水平连线上方1~1. 5cm处);颈动脉膨大部(即球部)。正常颈动脉IMT为0. 63mm±0. 15mm,一般不超过0. 8mm,多数文献报道颈总动脉IMT正常值≤1. 0mm,颈动脉膨大部IMT正常值<1. 2mm;另有研究发现,正常人IMT可随年龄而增长,年龄每增加1岁,颈动脉IMT增加0. 006mm。
颈总动脉内径测量位置选择距膨大部近端2. 0cm处,颈内、外动脉内径测量位置选择距膨大部远端1. 0~1. 5cm处,正常颈总动脉内径5~11mm,颈内动脉内径5~7mm。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检测正常人颈动脉内径和IMT厚度值见表21-1。
表21-1 正常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颈动脉内径和IMT测值、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流速之比(x±s)
注:①年龄组对比、性别间对比: * P值<0. 05, ** P值<0. 001;②CCAD、ECAD和ICAD分别是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③IMT: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BIMT:颈总动脉膨大处内中膜厚度;④ICA/CCA: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流速之比
颈总动脉分支常有变异,变异的分支血管可呈螺旋状、S形或成90°角等多种形态。约60%以上的受检者在同一平面可同时显示分叉以上的颈内、外动脉,部分受检者在分叉以上水平同一平面仅能显示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较颈外动脉粗,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在颈部无分支血管。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正常颈动脉彩色血流为层流,无充盈缺损或变细,血流信号颜色呈明暗交替变化,彩色血流为红-蓝-红(或蓝-红-蓝)即对应于收缩期血流-舒张期血流-收缩期血流(见文末彩图21-7),颈动脉膨大部血流为涡流,颅外段颈内动脉无分支血管,颈外动脉可显示分支血管。
图21-7 颈总动脉CDFI
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时,可采用不平衡加压法显示颈总动脉长轴,并适当调节彩色取样框角度、脉冲重复频率(PRF)、壁滤波(FILTER)、增益(GAIN)等,以血流信号显示清晰,噪声信号刚好消失为恰当。
3.脉冲多普勒(PW)
颈内动脉血流频谱形态为低阻力型,颈外动脉血流频谱形态为高阻力型,颈总动脉血流频谱形态介于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之间,频谱频带较窄,频窗较大(见文末彩图21-8)。
图21-8 正常颈外动脉(A)、颈内动脉(B)、颈总动脉(C)PW
进行脉冲多普勒检查时,应选择血管长轴,血流相对平稳不受生理因素影响的血管腔,并适当调节取样容积大小,一般为管腔的1/3~2/3(2~4mm),取样容积的位置应放置在距颈动脉膨大处1~2cm处,保持取样线尽量与血流束平行,但声束与血流夹角应<60°,适当调节增益(GAIN),以避免频谱形态模糊或假性频带增宽。正常人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参数见表21-2。
表21-2 正常人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参数测值(x±s,cm/s)
(三)颈动脉疾病声像图
糖尿病所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IMT不同程度增厚、动脉管壁斑块形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1.二维超声(2D)
当动脉粥样硬化时,脂肪沉积于内膜下形成脂肪线,使内膜增厚。二维超声诊断颈动脉IMT增厚尚无统一标准,多数研究认为,颈动脉IMT≥1. 0mm作为动脉内中膜增厚,局限性≥1. 5mm定义为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0%发生在颈动脉膨大部和颈内动脉起始段2. 0cm范围内,这可能与该处血管腔膨大,血流缓慢,易产生涡流,血流的切应力发生变化,脂质容易沉积有关,故成为斑块好发部位。通常左侧颈动脉斑块较右侧常见,较强回声斑块比低回声斑块常见。
根据超声回声的特征,颈动脉斑块可分为强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和混合回声。硬斑一般表现为较强回声或强回声,其后方伴或不伴声影;软斑一般表现为低回声或中等回声;混合斑常因坏死出血而表现为强弱不等的混合回声。颈动脉闭塞时,管腔内可充满均质或不均质回声(见文末彩图21-9)。
图21-9 颈动脉斑块和闭塞声像图
A.颈总动脉横切面示低回声软斑(箭头);B.颈内动脉纵切面示等回声软斑(箭头);C.颈总动脉纵切面示多发强回声硬斑(箭头),部分硬斑后方伴声影;D.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示混合回声斑块(箭头);E.颈总动脉膨大处和颈内动脉近段充满较均质等回声示颈内动脉近段闭塞(箭头)
近来的研究,对颈动脉斑块的性质采用了新的评价标准。
根据斑块声学特征可分为:①均质回声斑块:分低回声、等回声和强回声斑块。②不均质回声斑块:斑块内部包含强、中、低回声。
根据斑块形态学特征可分为:①规则型斑块:如扁平斑块,其基底较宽,表面纤维帽光滑,形态规则。②不规则型斑块:如溃疡斑块,其表面不光滑,局部组织缺损,形成“火山口”样缺损。
根据斑块超声造影后增强特点可分为:①易损斑块:斑块由周边向内部呈密度较高的点状及短线状增强。②稳定斑块:斑块无增强或周边及内部呈稀疏点状增强。
一般情况下,硬斑、均质、规则斑块多为稳定斑块;软斑、混合斑、不均质和不规则斑块多为不稳定易损斑块,容易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颈动脉轻度狭窄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无明显异常。颈动脉中度或以上狭窄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显示狭窄处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缺损、变细,狭窄出口处呈“五彩镶嵌”血流信号,重度狭窄时可无“五彩镶嵌”血流信号。颈动脉闭塞时,血管内则无明显血流信号显示,闭塞后血管再通,则血管腔内可显示不规则的偏心血流信号(见文末彩图21-10)。
图21-10 颈内动脉狭窄、闭塞CDFI
A.斑块致颈内动脉近端狭窄,狭窄出口处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箭头);B.颈内动脉近段闭塞,血管内无明显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箭头);C.颈内动脉近段闭塞后部分再通,血管内示细小、断续彩色血流信号
3.脉冲多普勒(PW)
颈动脉轻度狭窄时,脉冲多普勒频谱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无明显异常。颈动脉中度或以上狭窄时,通常可在狭窄的出口处探及高速动脉血流信号,在狭窄动脉的远端可探及单相低速血流频谱,其频窗减小或消失,频带增宽,动脉血流加速度不同程度减小(AC≤300cm/s 2),加速时间不同程度延长(AT>0. 07s)(见文末彩图21-11)。而闭塞血管内不能探及明显血流频谱。
图21-11 右颈内动脉(RICA)狭窄PW
A. RICA狭窄出口处动脉峰值流速明显增高, Vs达316cm/s;B. RICA狭窄远端动脉收缩早期加速度减低AC为175cm/s 2,加速时间延长AT为0. 208s
4.颈动脉狭窄计算方法
颈动脉狭窄时,二维超声能够显示病变血管变窄的直接征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显示狭窄处血流充盈缺损。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可采用形态学方法(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面积狭窄百分比)和流速标准(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V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d),但它们各自都有局限性,应将其相互结合用于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
颈动脉内径缩小<50%时,一般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脉冲多普勒检查不会有明显异常发现;当颈动脉内径缩小≥50%时,血流速度会有明显增加。颈总动脉狭窄一般可通过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诊断和分级,目前尚无统一的颈总动脉(CCA)狭窄的流速分级诊断标准。澳大利亚Newcastle心血管中心对CCA狭窄的分级诊断标准简单易行,其标准为:①正常:超声检查无斑块,峰值流速 Vs<100cm/s;②直径狭窄率<50%:超声检查有斑块, Vs<100cm/s;③直径狭窄率>50%:超声检查有斑块,局部血流增速100%,最高 Vs>130cm/s,且伴有狭窄即后段湍流;④闭塞:CDFI和PW显示CCA内无血流。该中心对颈外动脉(ECA)狭窄的分级诊断标准为:①正常:超声检查无斑块,峰值流速 Vs<200cm/s;②直径狭窄率<50%:超声检查有斑块, Vs<200cm/s;③直径狭窄率>50%:超声检查有斑块, Vs>200cm/s;④闭塞:CDFI和PW显示ECA内无血流。
有关颈内动脉(ICA)狭窄的分级诊断标准,各家不尽一致,2003年美国放射学会超声专家组在总结各家诊断标准的基础上,推荐超声诊断ICA狭窄的标准见表21-3。
表21-3 颈内动脉狭窄的分级诊断标准
注:PSV收缩期峰值流速,EDV舒张末期流速, VsICA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VsCCA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斑块评估:用2D和CDFI测量直径狭窄百分率
国内华扬等推荐颈内动脉50%~69%狭窄的流速诊断标准为:收缩期峰值流速PSVICA≥155cm/s,准确率为94%;颈内动脉70%~99%狭窄的流速诊断标准为PSVICA≥220cm/s,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 5%、95. 6%为94. 2%。另外,有报道一侧ICA闭塞时,对侧重度ICA狭窄诊断标准为:直径狭窄率50%~70%时,PSV≥140cm/s,且EDV<155cm/s;直径狭窄率80%~90%时,EDV≥155cm/s。
5.影响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常见因素
(1)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的二维分辨率和彩色敏感性。
(2)检查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3)病变本身的特点,如对侧颈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可导致高估检查侧颈动脉狭窄的程度;颈动脉粥样斑块出现溃疡时可导致低估狭窄程度;颈动脉走行迂曲及管壁钙化、斑块等均可影响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
三、腹主动脉超声波检查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腹主动脉IMT不同程度增厚和管壁斑块形成,斑块可散在或呈弥漫性、可大小不等和回声不同,并可导致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和(或)扩张,扩张后的动脉可表现为真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超声检查可以确定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一)超声检查仪器、方法和内容
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选用凸阵探头,频率一般为2. 5~5. 0MHz。
患者检查前一般要空腹8~12小时,通常沿腹主动脉血管长轴纵向扫查血管,必要时辅以血管横断扫查。检查时患者仰卧位,探头置于腹部正中剑突下偏左1cm,显示搏动性管状结构后,向下纵行连续扫查至脐下(相当于第4腰椎水平),直至显示腹主动脉分叉部位。
腹主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内容见颈动脉超声检查。
(二)腹主动脉正常声像图
1.二维超声(2D)
正常腹主动脉管径由上段至下段逐渐变细。二维超声可显示动脉壁的内膜、中层和外膜三层结构,内膜面光滑,连续性良好,内膜和外膜为高回声,中层为低回声(见文末彩图21-12A)。血管腔有搏动性。老年人腹主动脉可不规则,走行迂曲,管腔可粗细不均,管壁回声明显增强,内膜面回声较粗糙。正常腹主动脉直径,男性:20. 2mm±2. 5mm;女性:17. 0mm± 1. 5mm。
图21-12 腹主动脉正常声像图
A.腹主动脉2D显示血管壁光滑,血管腔为无回声;B.腹主动脉CDFI显示血管内层流血流(红、蓝颜色分别表示血流朝向和背离探头);C.腹主动脉PW显示血流频谱形态为“双相高阻”型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正常腹主动脉彩色血流为层流,无充盈缺损或变细,彩色血流为红-蓝-红(或蓝-红-蓝)即对应于收缩期血流-舒张期血流-收缩期血流(见文末彩图21-12B)。
3.脉冲多普勒(PW)
正常腹主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形态类似肢体动脉血管,呈“三相高阻”血流频谱,峰值流速50~120cm/s,老年人和体胖者血流频谱形态可呈“双相或单相”(见文末彩图21-12C)。
(三)腹主动脉异常声像图
1.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和(或)狭窄性疾病
(1)二维超声(2D):
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时,二维超声可显示动脉内中膜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壁上可见大小不等、散在或广泛弥漫性斑块,斑块可为硬斑、软斑或混合斑,斑块较大时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见颈动脉异常声像图)。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腹主动脉轻度狭窄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无明显异常。动脉中度或以上狭窄时,可显示狭窄血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缺损、血流束变细、狭窄明显时可见“五彩镶嵌”血流信号(见颈动脉异常声像图)。
(3)脉冲多普勒(PW):
腹主动脉轻度狭窄时,脉冲多普勒频谱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无明显异常。动脉中度或以上狭窄时,通常可于血管狭窄开口稍远端探及高速湍流血流频谱,频带增宽,频窗减小甚至消失,在狭窄管腔的远端探及单相低速血流频谱,动脉血流加速度不同程度减小,加速时间不同程度延长(见颈动脉异常声像图)。
2.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
(1)二维超声(2D):
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纵断面显示为病变动脉局部呈梭形或囊状扩张,扩张部位的动脉瘤与正常动脉管壁连续、管腔相通,横断面显示动脉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当并发附壁血栓时,管腔内可见同心圆或偏心性层状低-中等回声(见文末彩图21-13A,B)。扩张部位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即:①从膈肌至分叉处管腔缺乏逐步变细的征象;②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其外径男性≥30mm、女性≥25. 5mm(腹主动脉远侧段除外);③病变处外径与其远侧段外径之比>1. 5∶1。
图21-13 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声像图
A. 2D纵断面显示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伴前、后壁附壁血栓(箭头);B. 2D横断面显示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伴前后壁、左侧壁附壁血栓;C. CDFI纵断面显示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内红、蓝相间涡流血流信号(箭头)
较大的腹主动脉瘤有自发破裂的危险,腹主动脉瘤诊断后5年内发生破裂的可能性为:瘤体最大直径4. 0cm时,自发性破裂的危险性为10%~15%;瘤体最大直径5. 0cm时,约为20%;瘤体最大直径6. 0cm时,为33%;瘤体最大直径达7cm或以上者,则上升到75%~95%。腹主动脉瘤破裂时,可见腹主动脉壁连续性中断,腹主动脉周围可见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血肿,该血肿可延伸至后腹膜,并挤压肾脏。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真性动脉瘤显示扩张的管腔内有红蓝相间的涡流血流信号(见文末彩图21-13C),有附壁血栓时,血流可变细或偏心。动脉瘤破裂时,破口处可见彩色血流从管腔内流出。
(3)脉冲多普勒(PW):
真性动脉瘤可于扩张的动脉管腔内探及低速湍流血流频谱。动脉瘤破裂时,破口处管腔外可探及动脉或静脉样血流信号。
3.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二维超声(2D):
夹层动脉瘤纵断面显示病变动脉局部外径增宽,可见真、假两个动脉管腔,假腔内径一般大于真腔,真、假腔之间的隔膜可随动脉搏动而摆动,假腔内可见低回声血栓(见文末彩图21-14A),横断面显示呈双环征,内环为细弱的内膜回声。
图21-14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 2D箭头示真、假腔之间条索状隔膜;B. CDFI红色示真腔血流信号,假腔无血流信号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夹层动脉瘤可显示真、假腔内血流,真腔血流类似正常动脉血流,血流束变细,假腔血流常不规则,并见收缩期血流从真腔经破裂口流入假腔,舒张期血流又从假腔反流入真腔。若假腔血流速度过低或血栓形成时则检测不到血流信号(见文末彩图21-14B)。
(3)脉冲多普勒(PW):
夹层动脉瘤可显示真腔的血流频谱形态与正常动脉相似,而假腔则显示不规则低速紊乱的血流频谱。
四、肾动脉超声波检查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肾动脉狭窄,好发部位为肾动脉起始段。
(一)超声检查仪器和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选用凸阵探头,频率一般为2. 5~5. 0MHZ。
患者检查前一般要空腹8~12小时,检查时患者仰卧位,在第1、2腰椎水平横断扫查,显示腹主动脉横断面和两侧左、右肾动脉开口,然后分别沿肾动脉行程,从双侧季肋部和(或)前方显示肾动脉。
(二)肾动脉正常声像图
1.二维超声(2D)
左、右肾动脉于第1~2腰椎水平由腹主动脉向两侧发出,右肾动脉开口一般略高于左肾动脉,故双侧肾动脉常常不能同时显示,右肾动脉较长,易于显示全程,左肾动脉短,不易完整显示。正常肾动脉内径0. 4~0. 5cm。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双侧肾外肾动脉血流为层流,无充盈缺损或变细,无“五彩镶嵌”血流信号(见文末彩图21-15A),而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清晰显示肾门至肾皮质的各级肾血管血流信号,血流信号从肾门至肾皮质呈“树枝状”分布(见文末彩图21-15B),血流信号由粗变细,显示的动脉依次为肾动脉(肾门处)、段间动脉、叶间动脉(肾椎体两侧)、弓状动脉(肾皮质内)和小叶间动脉。
图21-15 正常肾动脉CDFI
A.右肾动脉(RA)从腹主动脉(AO)分出后近段层流血流信号(箭头);B.各级肾动、静脉呈“树枝状”分布的彩色血流信号图
3.脉冲多普勒(PW)
肾动脉血流频谱呈低阻力型,收缩期上升支较陡直,下降支和舒张期较平缓,峰值流速( Vs)<100cm/s,加速度(AC)>300cm/s 2,收缩早期加速时间(AT)<0. 07s,阻力指数(RI)<0. 70,各级动脉血流频谱形态相似,流速递减(见文末彩图21-16)。
图21-16 正常肾动脉PW
A.肾外近段肾动脉PW显示AC为1369cm/s 2,AT为0. 05s;B.肾门处肾动脉PW显示 Vs为70. 4cm/s,RI 为0. 70;C.段间肾动脉PW显示 Vs为45. 8cm/s,RI为0. 61
肾动脉血流指数(RAR:肾动脉干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R与肾动脉起始部近心端腹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A的比值)常用于判断肾动脉有无狭窄,正常RAR<1∶1,正常人肾动脉血流参数见表21-4。
表21-4 正常人不同年龄肾动脉血流参数测值(x±s)
(三)肾动脉狭窄声像图
1.二维超声(2D)
肾动脉管壁可见不规则增厚和(或)大小不一的硬化斑块,局部受累管腔变细或显示不清晰。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肾动脉狭窄处血流束变细,呈“五彩镶嵌”血流信号(见文末彩图21-17),患侧肾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肾动脉闭塞时,肾动脉和(或)肾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图21-17 左肾动脉狭窄CDFI显示狭窄出口“五彩镶嵌”血流信号(箭头)
3.脉冲多普勒(PW)
主肾动脉狭窄超过60%时,狭窄处血流速度明显增高(峰值流速≥180cm/s),狭窄远端血流速度减低,加速度减小(AC<300cm/s 2),加速时间延长(AT≥0. 07s)(见文末彩图21-18)。
图21-18 肾动脉狭窄PW
A.肾外近段主肾动脉狭窄PW显示 Vs为573cm/s, Vd为273cm/s;B.段间肾动脉PW显示AC为105. 4cm/s 2,
AT为0. 13s;C.叶间肾动脉PW显示AC为98. 1cm/s 2,AT为0. 18s
主肾动脉狭窄时血流指数增加(RAR>1),根据RAR诊断肾动脉狭窄的参考标准为:轻度狭窄(0~59%),RAR<3. 5;中度或以上狭窄(60%~99%),RAR≥3. 5;完全闭塞,肾动脉无血流信号,肾实质内血流速度减低,肾脏缩小(<9cm)。近年来,李建初等认为,判断肾动脉狭窄≥50%的较好流速指标为:肾动脉与叶间动脉峰值流速的比率(RIR)>5和叶间动脉峰值流速<15cm/s,其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7%;判断重度肾动脉狭窄(70%~99%)的较好流速指标为:叶间动脉加速时间(AT)≥0. 07s,狭窄远端动脉频谱为小慢波改变,其敏感性可达93%,特异性可达100%。
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有其局限性,首先,它不像肾动脉造影一样能清楚显示肾动脉的解剖结构,尤其很难检出副肾动脉;其次,对于肾动脉狭窄的判断是根据狭窄后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间接作出的,因而多用于对狭窄的定性判断;再次,对于肥胖、胃肠积气和呼吸配合不佳的患者,肾动脉的显示常常不够清楚。但由于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可靠、价格较低、无创伤性和可重复性等优点,因此,可将其作为初筛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五、肢体动脉和静脉超声波检查
超声检查上肢血管主要包括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及其所伴行的静脉,下肢血管主要包括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及其所伴行的静脉。由于糖尿病所致下肢动脉和静脉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上肢,且上、下肢血管病变具有类似的声像图表现。为此,本节主要介绍下肢血管病变的超声波检查。
(一)下肢动脉超声波检查
糖尿病所致下肢动脉病变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伴或不伴斑块、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和动脉管腔扩张性疾病。超声检查可以确定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可作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1.检查仪器、方法和内容
检查下肢血管应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选用线阵探头,频率一般为5~10MHz(检查髂动脉时,可采用凸阵探头,频率一般为2. 5~5. 0MHz)。
检查下肢动脉时,通常沿血管长轴纵向扫查血管,必要时辅以血管横断扫查。受检者先取仰卧位,暴露下肢,大腿外展、外旋,从腹股沟区开始向下依次扫查股总动脉、股浅和股深动脉、胫前和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向上扫查髂外动脉和髂总动脉,然后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扫查腘动脉。
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内容见颈动脉超声检查。
2.下肢动脉正常声像图
(1)二维超声(2D):
正常下肢动脉管径左右对称,由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二维超声可清晰显示下肢动脉壁的内膜、中层和外膜,内膜面光滑,连续性良好,但由近端至远端动脉管壁三层结构的清晰度逐渐减低。血管长轴显示管腔前、后壁为两条近似平行的高回声,有搏动性,且管腔不易被压瘪(图21-19)。正常人下肢动脉内径见表21-5。
图21-19 正常下肢动脉2D
A.右下肢股总动脉(R-CFA)、股浅动脉(SFA)、股深动脉(DFA),(图中B、C、D分别为其IMT,均<1. 0mm);
B.右下肢胫后动脉(PTA)和其伴行的2条胫后静脉(PTV);C.右下肢胫前动脉(ATA)
表21-5 正常人下肢动脉内径测值(x±s)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正常人下肢动脉管腔彩色血流为层流,无充盈缺损或变细,彩色血流为红-蓝-红(或蓝-红-蓝)即对应于收缩期血流-舒张期血流-收缩期血流(见文末彩图21-20)。
图21-20 正常下肢动脉CDFI显示层流血流信号
A.股总动脉(CFA);B.腘动、静脉(POA、POV);C.胫后动、静脉(PTA、PTV);D.胫前动脉(ATA)
(3)脉冲多普勒(PW):
正常下肢动脉脉冲多普勒呈“三相高阻”血流频谱,第1波为陡直收缩期尖峰,第2波为舒张早期反向血流,第3波为舒张中晚期正向波,频谱频带较窄、频窗较大(见文末彩图21-21)。正常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可显示为双相波,即无第2波反向血流。下肢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由近端至远端一般是逐步递减的。正常人下肢动脉血流参数见表21-6。
图21-21 正常人下肢动脉PW显示“三相高阻”血流频谱
A.股浅动脉PW;B.腘动脉PW;C.胫后动脉PW;D.胫前动脉PW
3.下肢动脉疾病声像图
(1)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和(或)狭窄、闭塞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化蛋白质增多,细胞、纤维、脂类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增生形成局限性粥样斑块,粥样斑块常有钙化、出血、溃疡并继发血栓形成,最终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表21-6 正常人下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x±s,cm/s)
(2)二维超声(2D):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时,二维超声可显示动脉IMT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如伴斑块,则斑块一般常见于动脉分叉处,可散在或广泛弥漫存在,斑块可大小不等,回声不一。根据回声类型,斑块可表现为强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混合回声(图21-22),其分别对应于硬斑、软斑和混合斑,斑块较大时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
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判断,可采用形态学方法测量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面积狭窄百分比(见颈动脉异常声像图)。
图21-22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D
A.股动脉(CFA)等回声斑块(测量游标);B.腘动脉(POA)前壁强回声斑块(箭头);C.胫前动脉(ATA)后壁混合回声斑块(箭头);D.胫后动脉(PTA)前、后壁弥漫性条状强回声小斑块(箭头)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动脉轻度狭窄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无明显异常。中度或以上动脉狭窄时,可显示狭窄血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缺损、血流束变细、狭窄明显时可见“五彩镶嵌”血流信号。闭塞血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血管再通时可见断续不规则点状、细条状偏心血流信号(见文末彩图21-23)。
图21-23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CDFI
A.股浅动脉(SFA)等回声斑块(短粗箭头)致狭窄处血流束变细,狭窄出口处呈“五彩镶嵌”血流信号(长细箭头);B.髂外动脉(EIA)内侧壁低回声斑块(箭头)致血流信号(蓝色)偏心;C.腘动脉(POA)上段闭塞致血管腔内无明显血流信号显示(箭头);D.股浅动脉(SFA)中段血管闭塞后部分再通,血管内显示不规则、断续血流信号(箭头),其后方右股浅静脉(R-SFV)血流信号显示良好
(4)脉冲多普勒(PW):
动脉轻度狭窄时,脉冲多普勒频谱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无明显异常。中度或以上动脉狭窄时,可于血管狭窄开口稍远端探及高速湍流血流频谱,在狭窄管腔的远端可探及“单相”低速血流频谱,频谱频窗减小,频带增宽,动脉血流加速度AC不同程度减小,加速时间AT不同程度延长。动脉闭塞时,病变动脉内不能探及明显血流频谱,远心端动脉可探及收缩期低速单相频谱或“静脉样”频谱(见文末彩图21-24)。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参考标准见表21-7。
图21-24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PW
A.股动脉狭窄开口处显示“单相”高速( Vs为228cm/s)湍流血流频谱,频窗小,频带宽;B.股动脉狭窄远端显示“单相低速”血流频谱,频窗小,频带宽,AC减小,AT延长;C.胫前动脉近段闭塞,其远端显示“静脉样”血流频谱
表21-7 脉冲多普勒诊断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参考标准(Cossman等)
注: *病变处与相邻近侧正常动脉段相比;动脉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
4.下肢动脉扩张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内膜增厚,血管壁滋养动脉受压发生营养障碍,局部管壁弹力纤维层断裂、钙化、薄弱膨出形成真性动脉瘤。若动脉内膜、中层断裂或撕裂,血流冲击使中层分离,形成真、假两个血管腔,即为夹层动脉瘤。动脉瘤以股动脉和腘动脉为好发部位,占四肢动脉瘤的90%以上,其声像图表现见腹主动脉异常声像图。
(二)下肢静脉超声波检查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坏疽长期卧床和活动减少、高血糖、感染毒素和凝血因子激活,导致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黏稠及凝固性增高,容易形成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楚显示静脉管壁、管腔、血流状态等,本节主要介绍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方法和声像图表现。
1.检查仪器和方法
检查下肢静脉时,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选用线阵探头,频率一般为5~10MHz。检查静脉血管时,通常沿血管长轴纵向扫查血管,必要时辅以血管横断扫查。受检者先取仰卧位,暴露下肢,大腿外展、外旋,从腹股沟区开始依次扫查大隐静脉和股总静脉会合处、股浅静脉和股深静脉、胫前静脉和胫后静脉,然后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扫查腘静脉。必要时,还应检查髂外静脉、髂总静脉和下腔静脉,观察其有无血栓。检查髂血管和下腔静脉时,可选择凸阵或扇扫探头,频率为2. 5~5MHz。
检查静脉血管时,探头应轻放,以避免静脉被压瘪,如检查静脉有无血栓时,则应加以适当压力,观察血管能否被压瘪。先用二维超声观察静脉血管的管壁、管腔、瓣膜活动等,再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血流状态和血流方向,判断有无血流束变细、充盈缺损,最后用脉冲多普勒观察静脉频谱形态、测量血流速度等。
2.下肢静脉正常声像图
(1)二维超声(2D):
正常下肢静脉管壁薄,内壁光滑、连续性好,管腔清晰为无回声,膨大处的管腔内可见瓣膜活动,管径可随呼吸活动变化,探头加压后管腔可被压瘪或闭合,下肢主要深静脉内径稍宽于伴行动脉,但不超过相邻动脉内径的二倍(图21-25)。
图21-25 正常下肢静脉2D
A.股浅静脉(SFV)和静脉瓣(箭头);B.胫后静脉(PTV)和胫后动脉(PTA)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下肢静脉血流方向显示与伴行动脉血流方向相反,血流为自发性(大中静脉管腔存在血流信号),单一方向性(回心血流)(见文末彩图21-26)。血流速度随呼吸活动呈周期性改变,深吸气或Valsalva试验时,静脉内血流信号可短暂消失,远心端肢体加压时,近心端血流颜色亮度增加或出现“混叠”,挤压肢体放松或Valsalva试验时,无反流或仅有少量反流。
图21-26 正常下肢静脉CDFI显示层流血流信号
A.左股总静脉(L-CFV)和大隐静脉(GSV);B.胫后静脉(PTV)和胫后动脉(PTA)
(3)脉冲多普勒(PW):
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一样,脉冲多普勒血流具有自发性、方向性、周期性(见文末彩图21-27A)。Valsalva试验时,血流信号可短暂中断,挤压远端肢体后,近心端血流速度增加,挤压放松或Valsalva试验时,无反流或仅有短暂反流(见文末彩图21-27B)。
图21-27 正常下肢静脉PW
A.右股总静脉(R-CFV)随呼吸而变化的周期性血流频谱;B.右股总静脉(R-CFV)Valsalva试验时,显示短暂反流血流频谱(箭头)
3.下肢静脉血栓声像图
下肢静脉血栓随着形成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和血栓慢性期,各期血栓常常有不同的声像图表现。
(1)急性血栓:
血栓形成时间通常在1~2周以内。
1)二维超声(2D):
血栓处的静脉管腔明显增宽,静脉管腔不能被压瘪,管腔内可为无回声(几小时到数天)或低回声(图21-28),可见低回声血栓飘动,检查时动作应轻柔,以免血栓脱落。
图21-28 股浅静脉(SFV)急性血栓2D显示管腔明显增宽和管腔内低回声(箭头)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栓处血流信号充盈缺损。静脉管腔完全阻塞时,血栓段静脉内无血流信号或仅有少许血流信号显示;静脉管腔部分阻塞时,可见血流束变细或偏心血流信号(见文末彩图21-29)。
图21-29 下肢静脉急性血栓CDFI
A.股总静脉急性血栓部分阻塞(双向箭头),显示彩色血流束变细(单向箭头);B.股浅静脉急性血栓部分阻塞伴彩色血流束变细(长细箭头)和完全阻塞(短粗箭头)伴无明显血流信号显示;C.股总静脉急性血栓完全阻塞,显示血管明显增宽伴无明显血流信号显示(箭头)
3)脉冲多普勒(PW):
静脉管腔完全阻塞时,挤压远端肢体后,血栓近端静脉血流信号增强现象消失或减弱,血栓远端静脉频谱为连续性,失去周期性,Valsalva试验时,血流频谱周期性变化减弱或消失。
(2)亚急性血栓:
指数周以后的血栓。血栓处的静脉管腔仍然增宽或恢复正常大小,静脉管腔不能被压瘪,管腔内可见低回声或中等回声,血栓较固定不易脱落,如有血栓再通,静脉腔内血流信号可逐渐增多。不同部位血栓的再通能力不一样,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血栓再通的可能性很小,股浅静脉血栓再通的可能性约50%,腘静脉血栓再通的可能性约95%。
(3)血栓慢性期:
指急性血栓发生后数月到数年的血栓。2D可见血栓处的静脉管腔比正常缩小或不清晰,管腔内见不均质中等回声或强回声,边界不规则(图21-30),可呈纤维条索状或伴钙化斑块;静脉管壁不规则,内壁毛糙,部分或弥漫性增厚;静脉瓣膜增厚、扭曲、活动僵硬或固定。
血栓慢性期会发生栓塞后血流再通,根据静脉血栓再通程度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管腔内静脉血流信号充盈程度不一。部分再通者,静脉管腔内可见细条状不规则血流信号(见文末彩图21-31),完全再通者,静脉腔内基本充满血流信号,部分可见侧支血管。若静脉瓣功能受损,Valsalva试验或挤压远端肢体时,静脉内可见反流血流信号。
图21-31 股静脉慢性血栓部分再通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股静脉内变细、不规则的血流信号(箭头)
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其各项超声参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价值的评价见表21-8。
图21-30 下肢股静脉慢性血栓2D
A.股总静脉(CFV)混合回声血栓(箭头);B.股浅静脉不均质中等回声血栓(箭头)
表21-8 各项超声参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价值的评价
六、眼底动脉超声波检查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眼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清楚显示眼底动脉血流,包括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是一种无创检测早期眼底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
(一)超声检查仪器和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选用线阵探头,频率一般为5~10MHZ。
患者检查前无特殊准备,检查时患者仰卧位,轻闭双侧眼睑,超声探头轻轻接触上眼睑进行横断或纵断扫查,首先显示球后视神经暗区,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清楚显示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后,用脉冲多普勒分别测量其血流动力学参数,眼动脉取样部位位于视神经内侧距球壁后1. 5~2. 5cm,视网膜中央动脉取样部位在球后视神经暗区内距球后壁2~3mm,睫状后短动脉取样部位位于球后视神经暗区两旁距球后壁3~5mm,鼻侧或颞侧均可。
(二)眼底动脉正常声像图
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CDFI可分别显示位于近眶壁的眼动脉、球后视神经暗区内的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和球后视神经暗区两侧的睫状后短动脉(见文末彩图21-32)。
图21-32 正常眼底动脉声像图
A.眼底2D显示球后视神经暗区(箭头);B.眼底CDFI显示眼动脉(OA,箭头)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CRA-V,箭头);C.眼底CDFI显示睫状后短动脉(CPA,箭头)
2.脉冲多普勒(PW)
PW显示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频谱形态均为三峰双切迹状,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较眼动脉低平、圆钝,舒张期下降缓慢、平滑(见文末彩图21-33)。
图21-33 正常眼底动脉PW
A.眼动脉;B.睫状后短动脉;C.视网膜中央动脉(基线以上)、静脉(基线以下)
眼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正常值为30~40cm/ s,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正常值为10~ 14cm/s,睫状后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正常值为16~22cm/s。杨文利等报道正常人眼底动脉血流参数见表21-9。
表21-9 正常人眼底动脉血流参数测值(x±s,cm/s)
注: Vs收缩期峰值流速, Vd舒张末期流速, Vm平均流速,PI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
(三)眼底动脉异常声像图
糖尿病眼底动脉包括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管壁弹力降低,血流速度减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流充盈度降低,脉冲多普勒显示动脉频谱形态为低速、低流量和高阻力型(见文末彩图21-34)。
图21-34 异常眼底动脉PW
A. PW显示睫状后短动脉峰值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高;B. PW显示视网膜中央动脉峰值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高
(郭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