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为何需要物联网医学
一、健康和疾病负担
(一)人口老龄化负担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会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在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过程中,女性寿命延长速度快于男性。此外,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在2010年为1. 78亿,在2013年底已达到2. 02亿,是目前世界老龄人最多的国家,未来还将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长。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六个突出特点: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老年人口约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总量将接近5亿,分别占亚洲老年人口的2/5和全球老年人口的1/4,超过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
2.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1999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0,目前为1/7,2020年为1/6,2030年为1/4,2050年将达到1/3,并且将保持到21世纪末。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需要100年左右时间,而预计我国将仅用41年时间。
3.高龄化趋势明显
从2010年至2049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从1904万增长到1亿人。21世纪中叶,高龄老人总数将占世界的1/4多,相当于发达国家高龄老人的总和。至21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将是世界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
4.家庭小型化程度高
我国平均家庭规模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 6人下降到2000年的3. 42人,2030年将为2. 61人,2050年将为2. 51人。持续低生育率会使青少年人口比例下降与新增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未来35年中我国20~44岁年轻劳动力将比目前减少1. 6亿,并伴随结构老化和比例失调,经济高度增长的劳动力优势将逐步消失。
5.城乡老龄化差别大
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 24%,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39. 9%,高于城市7. 7%。全国约有28个省区的农村老年比例高出城镇20%以上,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6.未富先老问题突出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先富后老或边富边老,基本是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然而,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只有840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具有明显的未富先老特征。目前,我国人均GDP仍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行列,应对老龄社会的经济能力相对较差。
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和高医疗需求率的特点。人类步入老龄化后患病与失能将迅速增长,卫生服务形势将非常严峻,并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许多影响,同时带给整个医疗系统的负担也将逐渐增加。
(二)慢性疾病负担
随着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人类疾病谱发生巨大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为慢性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位疾病。
2005年10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表的全球性《预防慢性病:一向至关重要的投资》报告指出,目前慢性病是全球人类首要的死亡原因,由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约占所有死亡的60%。此外,所有慢性病死亡的80%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且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慢性病死亡率基本相同。在这些国家,慢性病的影响在稳步增大,受慢性病威胁的人数、家庭和社区在逐渐增多。这个日益增长的威胁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造成这些国家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人们对此却缺乏足够的认识。
根据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仅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就占到我国前十位疾病死亡率78%左右。2012年,原卫生部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在其推出的《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里的数据显示,以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已经位列我国城乡死因的前四位。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且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全国因慢性病过早死亡占早死总人数的75%。我国现有2亿以上高血压患者、1. 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中65%以上患者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
慢性病起病隐匿,病程迁延不愈,病因复杂,通常与社会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常见慢性疾病包括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节炎和艾滋病等。慢性病迁延不愈,预后差,反复急性加重或不断进展,并伴有并发症和残疾,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水平,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慢性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使人们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之中。
(三)城市与农村健康和疾病负担的差异
从1993年至2008年,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显示,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其中,农村居民增加尤其明显,并具有以下特点。
1.性别差异
与2003年比较,城乡居民男性和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均有明显上升,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农村女性,上升了近6%。城市地区女性患病率较男性高12. 4%,农村地区女性较男性高35%。
2.年龄差异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慢性病患病率均随年龄上升而增高,0~4岁组城乡慢性病患病率比较接近;5~45岁农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城市;45岁及以上人口,城市地区慢性病患病迅速上升至高于农村,而且年龄组越高城市与农村慢性病患病率的差距越大。
3.收入差异
城市居民中慢性病患病率随收入的上升而升高,各收入组慢性病患病率均较前三次调查明显增加。农村地区最低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而中等收入组略低,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的规律一致。各收入组的慢性病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前三次调查。
全国慢性病患病率由高到低的前六个疾病系统依次为:循环、肌肉骨骼、消化、呼吸、内分泌和泌尿生殖系统,合计占全国慢性病患病的89%。城市地区前六位疾病分别是循环、内分泌、肌肉骨骼、消化、呼吸和泌尿生殖系统,合计占慢性病患病的92%;农村地区前六类疾病分别是循环、肌肉骨骼、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和内分泌系统,合计占慢性病患病的87%。与前三次调查相比,循环系统慢性病患病率有较大上升,城市地区内分泌系统疾病、农村地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患病率也在持续上升。
2008年患病率较高的五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胃肠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脑血管病,占患病总数的48. 3%。城市地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几种疾病依次是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椎间盘疾病;与2003年相比,除椎间盘疾病外其余疾病的顺位均一致,但是患病率均比2003年有了较大上升。农村地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疾病是高血压、胃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与2003年相比,椎间盘疾病、脑血管病占慢性病患病比例上升幅度较大,慢性阻塞性肺病、胆结石和胆囊炎所占比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