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3 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
【第一、二颈椎张口位】 1.体位
(1)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放于身旁,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 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4) 曝光时嘱患者口张大或令患者发“啊……”声
2. 中心线
通过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
3. 标准影像显示
(1) 第1、2颈椎于上、下齿列之间显示,第2颈椎位于其正中。
(2) 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相重,第2颈椎齿突不与枕骨重叠,单独清晰的显示。
(3) 齿突与第1颈椎两侧块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切线状显示。
【颈椎正位】 1. 体位
(1) 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颈背部靠近摄影架面板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摄影架面板并与面板中线重合。
(2) 头稍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探测器。
(3) 胶片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一胸椎。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150cm。
2.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0°~15°,对准甲状软骨下方射入探测器中心。
3. 标准影像显示
(1) 显示第3~7颈椎正位影像,第3~7颈椎与第1胸椎显示于照片正中。
(2) 颈椎棘突位于椎体正中,横突左、右对称显示。
(3) 颈椎骨质、椎间隙与钩椎关节显示清晰。
(4) 第1肋骨及颈旁软组织包括在照片内。
(5) 气管投影于椎体正中,其边界易于分辨。
(6) 下颌骨显示于第2、3颈椎间隙高度。
【颈椎侧位】 1. 体位
(1) 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外耳孔与肩峰连线位于片盒中心。
(2) 头部后仰,下颌前伸,头颈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连线与水平面平行。
(3) 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向下牵引。
(4) 探测器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
(5)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150cm。
2. 中心线
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的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3. 标准影像显示
(1) 显示全部颈椎侧位影像,1~7颈椎显示于照片正中。
(2) 各椎体前后缘均无双缘现象。
(3) 椎体骨质、各椎间隙及椎间关节显示清晰。
(4) 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5) 气管、颈部软组织层次清楚。
【颈椎后前斜位】 1. 体位
(1) 患者取站立位,面向摄影架,被检侧靠近摄影架面板,使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约成55°~65°。下颌稍前伸,上肢尽量下垂。
(2) 颈椎序列长轴,置于探测器长轴中线。
(3) 探测器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第一胸椎。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150cm。
2. 中心线
对准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此体位用于检查颈椎椎间孔和椎弓根病变,应摄左右两侧,以作对比。
3. 标准影像显示
(1) 显示颈椎斜位影像,第1~7颈椎显示于照片正中。
(2) 近胶片侧椎间孔、椎弓根显示清楚,椎间孔显示于椎体与棘突之间,椎弓根投影于椎体正中。
(3) 诸椎体骨质清晰,椎间隙清晰。
(4) 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颈胸椎正位】 1. 体位
(1)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 头部稍后仰,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3) 探测器上缘包括第4颈椎,下缘包括第4胸椎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 中心线
对准第1胸椎垂直射入探测器。
【胸椎正位】 1. 体位
(1)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 头稍后仰,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
(3) 探测器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 中心线
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中点,与探测器垂直。
3. 标准影像显示
(1) 上部胸椎及第7颈椎或下部胸椎及第1腰椎,于照片正中显示。
(2) 棘突序列于椎体正中,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
(3) 各椎体椎间隙清晰锐利,椎骨纹理显示明了。
【胸椎侧位】 1. 体位
(1) 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尽量上举抱头,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 腰部垫以棉垫,使胸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台面中线。
(3) 探测器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 中心线
对准胸7椎体,垂直射入探测器。腰部如不垫棉垫,中心线应向头部倾斜5°~10°,使中心线与胸椎长轴垂直
3. 标准影像显示
(1) 第3~12胸椎呈侧位显示于照片正中,略有后突弯曲,不与肱骨重叠。
(2) 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椎间隙清晰明确。
(3) 肺野部分密度均匀与椎体对比调和。
(4) 各椎体及其附件结构易于分辨,骨纹理清晰显示。
【腰椎前后位】 1. 体位
(1)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 两侧髋部和膝部弯曲,使腰部贴近台面,以矫正腰椎生理弯曲度,减少失真。
(3) 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或上举抱头。
(4) 探测器上缘包括第12胸椎,下缘包括第1骶椎。
(5)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 中心线
对准脐上3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3. 标准影像显示
(1) 照片包括第11胸椎至第2骶椎全部椎骨及两侧腰大肌。
(2) 椎体序列与照片正中,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
(3) 第3腰椎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椎间隙清晰可见。
【腰椎侧位】 1. 体位
(1) 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自然上举抱头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 腰部用棉垫垫平,使腰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台面中线。
(3) 探测器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 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与探测器垂直。
3. 标准影像显示
(1) 照片包括第11胸椎至第2骶椎椎骨。
(2) 腰椎椎体各缘无双边现象,尤其是第3腰椎。
(3) 椎体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
(4) 椎弓根、椎间孔和邻近软组织可见。
(5) 椎间关节、腰骶关节及棘突可见。
【腰椎斜位】 1. 体位
(1) 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近台面侧髋部及膝部弯曲,对侧下肢伸直。
(2) 身体后倾,使冠状面与台面约成45°。腰椎长轴对准台面中线。
(3) 探测器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 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与探测器垂直(此位常规照左右两后斜位,便以两侧对比观察)。
3. 标准影像显示
(1) 第1~5腰椎及腰骶关节呈斜位,于照片正中显示。
(2) 各椎弓根投影于椎体正中或前1/3处,检测椎间关节间隙呈切线状的单边显示,投影于椎体后1/3处。
(3) 椎间隙显示良好,第3腰椎上、下面的两侧缘应重合为一致密线状影。
(4) 与椎体相重叠的椎弓部结构,应显示清晰分明。
【骶椎正位】 1. 体位
(1)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 双下肢伸直,两趾并拢。
(3) 探测器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尾椎。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5°~20°,对准耻骨联合上缘3cm处射入探测器。
3. 标准影像显示
(1) 照片应包括全部骶椎及腰骶关节,骶正中嵴于照片正中显示。
(2) 骶椎孔及骶髂关节左右对称。
(3) 耻骨联合部不与骶椎重叠。
(4) 无肠内容物与骶椎重叠,骶椎骨纹理清晰可见
【尾椎正位】 1. 体位
(1)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 双下肢伸直,两 趾并拢。
(3) 探测器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超出耻骨联合。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0°,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探测器。
【骶尾椎侧位】 1. 体位
(1) 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 骶尾部后平面垂直于台面,腰部垫以棉垫使骶、尾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并置于探测器范围内。
(3) 探测器上缘包括第5腰椎,下缘包括全部尾椎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 中心线
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3. 标准影像显示
(1) 骶尾椎及腰骶关节位于照片正中显示,边界明确,其椎体各节易于分辨。
(2) 骶椎两侧无名线应重叠为单一致密线。
(3) 腰骶关节及骶尾关节间隙清晰可见。
【骶髂关节前后位】 1. 体位
(1)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 双下肢伸直,或双髋和双膝稍弯曲并用棉垫稍垫高,使腰椎摆平。
(3) 探测器上缘超出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0°~25°,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暗合中心。
【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1. 体位
(1)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腰部及臀部抬高,使人体冠状面与台面成20°~25°。
(2) 将被检侧的髂前上棘内侧2.5cm处的纵切面对准台面中线。
(3) 两髂前上棘连线平面置于探测器上下的中线。探测器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 中心线
对准被检侧髂前上棘内侧2.5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骨盆前后正位】 1. 体位
(1)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 两下肢伸直,双足轻度内旋(10°~15°), 趾并拢。两侧髂前上棘至台面的距离相等。
(3) 探测器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3cm。
(4) 探测器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 中心线
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下方3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3. 标准影像显示
(1) 照片包括全部骨盆诸骨及股骨近端1/4,且左右对称,骨盆腔位于照片正中显示。
(2) 耻骨不与骶椎重叠,两侧大粗隆内缘与股骨颈重叠1/2。
(3) 两侧髂骨翼与其他诸骨密度均匀,且骨纹理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