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发展的历史事件
1898年,Codivilla第一次对胰头部病变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式:十二指肠、胰头和幽门切除,胆总管结扎,胰管结扎,胰腺断端缝合,十二指肠远端关闭,胆囊空肠吻合,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
1909年,Kausch完成首例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一期行胆囊空肠吻合;6周后行二期病变切除术。重建方式采用胃空肠吻合术,十二指肠胰腺残端端-端吻合术。
1934年,Tripodi首次进行胰胃吻合实验研究:把胰腺套入胃腔,胰包膜和胃浆膜间断缝合。
1935年,Whipple在美国外科年会上首次报告3例现代意义上的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一期行胃后壁空肠吻合,胆囊胃吻合,胆总管结扎切断;4周后行二期手术,包括十二指肠切除,胰头和壶腹部的楔形切除。结扎或栓塞胰管,缝合胰腺残端。
1937年,Brunshwig首次成功实施两步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腺癌。第一步,胆囊空肠吻合,胃肠吻合术;第二步,施行部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闭合幽门远端空肠和胰腺颈部。
1941年,Hunt首次报告胰空肠端-端吻合术。
1942年,Whipple报道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胆胰胃的消化道重建顺序,即Whipple法(图1-1)。
图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顺序Whipple法(胆肠-胰肠-胃肠)
A:胃;B:空肠;C:肝总管;D:胰腺残端
1943年,Cattell提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死亡主要原因是胰瘘。主张胰管与空肠吻合,顺序为胃肠、胰肠、胆肠。
1944年,Child采用胰胆胃的消化道重建顺序,即现在的Child法(图1-2)。
1944年,Watson首先提出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PPD)(图1-3)。
1946年,Waugh首先报告临床应用胰胃吻合术(图1-4)。
图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Child法(胰肠-胆肠-胃肠)
A:胃;B:空肠;C:肝总管;D:胰腺残端
图1-3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胆肠-十二指肠空肠吻合)
A:十二指肠;B:空肠;C:肝总管;D:胰腺残端
图1-4 胰胃吻合术:导管对黏膜
1951年,Moore首先报道了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952年,Wells报道胰胃吻合术,采用胰胃套入、胃浆肌层和胰腺一层间断缝合,并应用胰管胃黏膜吻合术。
1953年,余文光实施了我国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954年,Ross首先报道采用全胰切除术(total pancreatectomy,TP)治疗胰腺癌,包含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加胰体尾及脾脏切除。
1963年,日本学者首先报道了联合门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968年,Warren改进Cattell法,胰管和肠黏膜均匀四针间断缝合,以达到准确对合(图1-5)。
1968年,Howard报道连续实施4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而无院内死亡,结束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院内死亡率高达25%的历史。之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死亡率都有了明显改善。
图1-5A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连续法)
4-0 Prolene线双头针胰腺残端后唇与空肠浆膜层连续缝合
图1-5B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连续法)
5-0 Prolene线双头针胰管对空肠黏膜连续缝合
1970年,Perez报道在胰断缘和肠断缘一层间断缝合的基础上,再增加胰包膜和肠浆膜间断缝合使胰残端套入空肠吻合(图1-6)。
图1-6 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吻合术
A:空肠;B:胰腺残端
1972年,Beger报道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uodenum 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 DPPHR)。
1973,Fortner首次报告胰头癌的区域性切除(regional pancreatoduodenectomy,RP)。
1978年,Traverso和Longmire报告2例患者采用保留胃、幽门和十二指肠第一段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也称Longmire术),从而PPPD得到推广应用。
1984年,Obertop提倡胰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主张把胰残端套入空肠后,胰腺和空肠浆肌层一层连续缝合(图1-7)。
图1-7 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吻合术
A:空肠;B:胰腺残端
1990年,Trede等报告连续1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手术死亡。
1994年,Ganger第1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
1996年,彭淑牗创建和报告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图1-8)。
2003年,Giulianotti首次报道达芬奇外科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003年,Pessaux等提出了“动脉优先”入路胰头癌根治术。动脉优先探查包括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
图1-8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2007年,Gockel首先提出了“胰腺系膜”的概念,将其定义为:胰头后、SMA右侧环胰腺周围富含神经丛、血管、淋巴管以及引流胰头和钩突淋巴结的脂肪结缔组织,由此推断全胰腺系膜切除。
2008年,彭淑牖、洪德飞创建了捆绑式胰胃吻合术Ⅰ、 Ⅱ型。
2009年,彭淑牖、洪德飞国际上首次报告捆绑式胰胃吻合术Ⅰ、 Ⅱ型。
2009年,洪德飞为便于在腹腔镜下应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改进了Ⅱ型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创建了Ⅲ型捆绑式胰胃吻合术,代替了Ⅰ型和Ⅱ型,并应用于开腹胰消化道重建术,即目前应用的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即为Ⅲ型(图1-9)。
图1-9 捆绑式胰胃吻合术
2011年,彭淑牖创建并报告了捆绑式胰管对黏膜吻合术。
2012年,洪德飞在国际上首次报告腹腔镜捆绑式胰胃吻合术(Ⅲ型),用于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胰消化道重建术。
2012年,Adham报告全胰腺系膜切除(total mesopancreas excision, TMpE)理念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胰头癌R0切除率分别高达80.7%和94%,但至今仍有争议。
2014年,洪德飞基于“捆绑式胰管对黏膜空肠吻合术”和腹腔镜/达芬奇外科机器人手术的特点,创建了“半捆绑式胰管对黏膜空肠吻合术”,并应用于腹腔镜和达芬奇外科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胰消化道重建术。
2014年,洪德飞提出了“消化液胰腺切面接触性胰肠/胰胃吻合术”的新概念,为预防该类吻合术胰腺切面容易被消化液腐蚀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的致命并发症,洪德飞创建了应用生物膜安全套保护胰腺残端切面的吻合方法,并申请了“消化液胰腺切面接触性胰肠/胰胃吻合术胰腺残端切面生物膜安全保护套”的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