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为民急难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1.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疗效稳定

中医药的核心即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协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在病理状态下,一旦失衡,则相互影响。而肿瘤病灶大多发生在某个局部或某个脏器。一般西医往往偏重于局部治疗,而中医认为局部的病变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整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病理变化在局部的表现,所以肿瘤虽发生在局部,但与全身气血、阴阳、脏腑经络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是一个统一整体。《内经》称:“天人相应”,人身一小天地,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顺之则畅,逆之则百病乃生,许多肿瘤的发病与气候、环境、水土等密切相关。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一大优势,他不仅仅注重局部肿瘤病灶的控制和杀灭,而重要的还时刻注意全身气血阴阳的盛衰,脏腑经络的虚实,邪正双方的强弱,精神情绪的好坏,饮食起居的乖和等,同时还应考虑到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综合整体多方面的因素,进而正确的针对性辨证、选方、用药,以调整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之间的平衡,达到扶助正气、抵抗邪气的目的。
某些肿瘤中、晚期,正气极度虚弱,癌毒较盛,胃气大伤,饮食难进时,绝不能一味抗邪,要注意到健脾和胃,使胃气恢复,遵照“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明训,在扶正方面,时时顾及胃气,从而体现整体治疗,稳定疗效。

2. 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肿瘤在中医病理性质上属虚实夹杂的疾病,尽管在不同阶段,表现有实多虚少、虚实并存、多虚多实,在治疗中始终要贯彻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应根据邪正双方的性质、程度、强弱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先攻后补,还是先补后攻,或是攻补兼施,或是攻邪为主,扶正为辅,还是扶正为主,攻邪为辅。如早期肿瘤,正气较强,可先攻其邪,或攻邪为主,扶正为辅。对中期的肿瘤,虚实并存,则攻补兼施;晚期肿瘤虚证明显,则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应注意的是,若攻邪过猛,往往会损伤正气,而扶正不当或太过,又会助长邪气。扶正祛邪的使用定要根据邪正双方的权重来选择,绝不能因使用不当以致“虚虚实实”。

3. 中医药与西医的相关技术相结合,增强效应,延长生命周期

中医药与西医的手术前、后的协同,术前用中药调理,目的是调整阴阳的动态平衡,提高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可分别应用补益气血、健脾养胃等。增加食欲,为术前准备机体健康的内环境,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如部分胃癌、乳腺癌、子宫癌、肠癌等,通过术前用中药调理后,手术较顺利,术后损伤程度轻,出血量少,恢复快。早期肿瘤根治术后,配合中药扶正祛邪进行治疗,如扶正方面可选用补益气血、健脾养胃、养心安神、补肺养阴、调补肝肾等法,目的是恢复损伤的元气,调理脏腑功能,增强体质,增进食欲,以巩固已取得的疗效。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较术后单纯放疗或化疗效果更好。
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相结合:放射治疗在缩小肿瘤、解除压迫症状、减轻感染、愈合癌性溃疡、止痛和止血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疗效。但由于放射治疗具有较强的副作用,其治疗范围受到了相当的限制。而中医中药在减轻放疗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肯定的作用。在放射治疗中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用中医药治疗,能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增加食欲,减轻放射治疗中的毒副作用。一般应按中医辨证用药,如见气虚、脾虚、肺虚者,则应补气、运脾、益肺;若见阴虚内热者,则以养阴清热。当今公认,中药对放疗能起增敏及抗放疗损伤作用。
中医药与化学治疗相结合:化学治疗肿瘤疗效是肯定的,但由于剂量过大,病人病情严重,体质较弱,某些患者耐受性较差,因而在化疗中常可出现各种不同的化疗副反应。中医药防治癌病化疗的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根据化疗的毒副反应,从中医辨证着手,根据“气血不足”、“脾胃不和”、“肝肾内亏”、“热毒内蕴”、“阴虚火旺”等不同。可分别采用益气养血、健脾和胃、调补肝肾、清热解毒、养阴清热等方法,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如提高红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性反应,镇痛,解热,溃疡愈合,增强消化功能,抗疲劳等。总之,中医药不仅防治化疗的毒副反应,同时还能提高化疗的治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