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师临床工作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一、下颌骨

(一)摄影目的

观察下颌骨整体结构。常规包括正位和左、右侧的斜侧位。重点观察下颌骨骨折、肿瘤、感染等。

(二)患者准备

1. 去除可能重叠在头部的物品。
2. 对外伤后已经外固定/包扎者,应征求医嘱医师意见或由医师现场处置。
3. 下颌可摘义齿应取出。
4. 适当方法固定头部。

(三)患者体位

1. 后前正位,受检者俯卧位,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中线,两外耳孔距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听眦线垂直台面。双前臂和手掌置于头颈部两旁帮助稳定体位。
2. 下颌骨斜侧位,受检者俯卧位,对侧躯干部抬高,下肢膝部屈曲支撑身体。被检侧肩部垫高,前臂置于躯干旁。头颅侧向被检侧,下颌体、下颌支贴近床面,颅正中矢状面向床面斜倾20°~30°角,对侧下颌部朝上移动,使两侧下颌骨在空间位置错开。

(四)摄影技术(表1-13)

表1-13 摄影技术

(五)基本质量评定

1. 后前正位清楚显示颈椎相重叠的颏部,双侧下颌骨体部,下颌升支(评估包括范围)。
2. 下颌骨斜侧位显示被检侧下颌骨各部(体部、升支部)不能与对侧下颌骨重叠,下颌角不能与颈椎重叠。下颌骨呈平面展开(评估体位旋转与中心线倾斜角度)。
3. 下颌骨骨纹理清晰、骨皮质锐利,软组织可见(评估曝光条件)。

(六)后处理与排版

1. LUT曲线采用骨曲线,调整下颌骨体部和颌部软组织到适当反差。
2. 单幅打印不能小于8″×10″,选择1∶1打印模式。左右斜侧位两拼幅采用14″×17″,按比例缩版打印。

(七)重要备注

1. 受检者外伤肿胀或包扎后,可采用仰卧正位和仰卧斜侧位。
2. 疑下颌髁状突骨折,采用前后正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5°角,对准眉间射入。
3. 颌面部损伤疑多处骨折,特别是可能合并颈椎损伤时,不能搬动头部。应考虑采用口腔曲面全景检查或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