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

(一)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伴随着慢性炎症的发展,炎症反应又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涉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导致冠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伤,当心肌缺氧、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质内所含的酶首先释放入血,导致血中AST,CK,CK-MB活性较高。继而由于心肌细胞坏死,线粒体破坏,血中m-AST升高,12h检出率达84.2%,24~48小时检出率达100%,比CK-MB略高,比AST,CK,LDH灵敏。72h后检出率逐渐下降,下降速度是AST的3.9倍,是CK的2.7倍,是CK-MB的1.2倍,是LDH的5.1倍。由于m-AST的半衰期短,血中清除速度较快,当细胞不再破坏或修复时,血中m-AST很快降至正常水平。如果m-AST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表明患者病情目前有继续加重的可能。因此动态监测m-AST及其他心肌酶的活性及活性变化,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二)急性心肌梗死(AMI)

第一个关于心肌损伤生化标记的应用报道是由La Due等在1954年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他们对急性心梗患者测定了几小时到15天的AST活性,并将AST作为心梗的血清酶标志物。以后发现AST总活性对诊断心梗的特异性并不高,而同工酶可弥补这一不足。心肌和肝组织是m-AST的主要来源,当心肌、肝细胞损伤严重及坏死时血清m-AST显著升高,所以m-AST是可反映心脏、肝脏坏死程度的指标。心肌处于缺氧阶段,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c-AST首先释放入血清,当m-AST在血中出现则表明心肌细胞坏死,据文献报道,AMI发病6h起血清m-AST即升高,升高速度比AST快1.3倍,24小时达峰值,梗死恢复期m-AST逐渐下降,120小时基本正常。所以可通过对m-AST的动态观察,判定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m-AST活力明显增高,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成正比,所以m-AST测定可列为心肌梗死有价值的酶学指标之一,也是诊断心肌损伤较敏感的指标。
心梗患者血清m-AST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心肌疾病,这是因为心梗后心肌缺氧,细胞膜通透性增加,c-AST首先释放入血,继而由于心肌细胞大量坏死,线粒体破坏后释放入血所致。因此认为m-AST应作为诊断心梗最有价值的酶学指标之一。

(三)m-AST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效果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溶栓治疗可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范围和改善左室功能,再灌注时,心肌坏死区血流灌注改善,加速心肌酶释放。因此,再灌注时血清酶时间-活性曲线可发生特征性变化,即血清酶迅速增加,AST和CK-MB是最早达到峰值浓度的酶,此时m-AST/AST比值达到峰值,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心肌再灌注导致心肌细胞线粒体损害加重,从而引起m-AST释放的显著增加所致,因此m-AST/AST的比值是判断冠脉再通的有效指标,由于其到达峰比值的时间较早,还具有早期诊断再灌注损伤的价值。
m-AST在疾病中的应用很有前景,对于判断疾病进程及预后好坏,尤其是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毛小红研究提示血清mAST可以作为酒精性肝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良好指标。人们应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把m-AST的检测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相结合,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病程的动态检测,将实验室数据及时转化为临床有用的信息,建立合理的诊断流程,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的诊断水平。
临床思路示意图(图3-3-2):在以ALT升高为主的情况下,要注意肝病、胆道疾病或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如果考虑肝炎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要进一步作病原学检查;如考虑是胆道疾病要做B超检查,或进一步作CT、MRI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在AST升高为主的情况下,应更多地想到肌病、酒精性肝病、急性心肌梗死、多发性肌炎,要进一步做心肌酶及肌钙蛋白(TNT)、心电图检查;如考虑肌炎、肌营养不良症,还可以做肌电图或肌肉活组织检查。对酒精中毒可做B超、CT或做肝细胞活组织检查等。
图3-3-2 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临床思路示意图
如果考虑心肌梗死应测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a-羟丁酸脱氢酶(a-HBDH)、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还应做心电图等有关的心肌梗死的相关检查。
Heumann等研究显示,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越高,患者的死亡风险就越高。Giannini等将AST/ALT比值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判断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生存3个月、1年时间的预后能力方面,并无明显区别,两者结合可以提高判断患者中期预后的准确性。

(四)其他方面

AST升高也见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血清激酶谱的测定是本病最常见的检查指标,它包括肌酸激酶、醛缩酶、AST、ALT、乳酸脱氢酶等,虽然此时AsT、ALT升高,但其中以肌酸激酶对肌炎的诊断及活动性判断最敏感且特异。心包炎及心肌炎时m-AST略有升高,这是由于患者严重侵袭少量心肌细胞所致。另外,由于先心病患者因心功能缺陷引起病变部位血流改变、供氧减少、细胞膜受损、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致使心肌细胞中的c-AST,m-AST不断释放入血而使血中含量增高。非心、肝性疾病如不侵犯心与肝脏,一般m-AST都无变化,虽然身体各脏器与组织都含有c-AST与m-AST,但含量明显低于心与肝脏,损伤后也可以升高而幅度都较低。各种癌症患者有些m-AST升高,可能与肿瘤组织代谢率高,m-AST升高较正常组织明显。m-AST易于被网状免疫系统清除,其清除率比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胞浆同工酶(s-AST)快5倍。若肝细胞急性损伤得以缓解,则血清中m- AST很快下降,甚至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m-AST不仅作为细胞坏死的,也是对肝脏疾病动态监测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