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病人角色和角色行为的变异
占据了一个社会地位,扮演一种角色,就意味着要遵守一套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然而患者成为一个病人角色,并不是绝大多数人所希望的。于是,从康复者变为病人角色,或从病人角色康复成健康者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适应不良的心理变化,一般有如下角色行为:角色行为缺如、角色行为冲突,角色行为减退、角色行为强化以及角色行为异常等几种类型。
1. 角色行为缺如
有的患者未能进入病人角色,虽然口腔医生已作出正确的诊断,但其本人却否认自己有病或否认自己有病的严重程度,根本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承认自己是个病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病人本人真的对自己所患口腔疾病缺乏认识外,还与病人患病后觉得自我价值贬值,影响工作、学习、经费以及婚姻等原因有关。病人角色行为缺如对口腔医疗、康复非常不利。例如我国有很多口腔疾病的患者,不认为自己有口腔疾病。
2. 角色行为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如在家庭中可以是父母和儿女,在工作单位可以是上司或下属等。当病人从其他角色转变为病人角色时,其他角色则处于从属地位。如病人不能很好地从其他角色转变为病人角色,而继续操劳家务和坚持辛苦地工作,则对治疗、康复非常不利。此外,社会舆论对病人过度关注,也可导致病人角色行为冲突加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社会精英,常不自觉地以社会角色抵御病人角色,虽明知自己患有牙病,却以“工作太忙,抽不开身”为理由拒绝求医,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3. 角色行为减退
有些病人虽然进入了病人角色,但由于强烈的其他角色(如父母角色、子女角色、配偶角色以及领导或下属角色等)的需要,病人往往忽视自己目前占主要地位的病人角色,而偏重于其他角色,以至于影响了治疗,照常带病工作,或照常照顾家中的老人或年幼的子女,使病情加重。例如我国有很多牙列缺损的中老年病人,宁愿存钱为儿女买车买房,却不愿花钱为自己修复牙列缺损。
4. 角色行为强化
有些病人因为患病而导致自信心减弱,对家庭、工作单位以及社会的依赖性加强,安于“病人角色”的现状。例如拔错牙或出现医疗缺陷,从而导致病人小病当大病,大病当重病,重病当病危,病愈后不愿出院,而长期留在医院疗养或在家休养的一种不正常状态。病人这种角色变化,可因为病后体力和工作能力下降、原工作生活环境比医院差,以及因病无法享受到身体健康时的精神和经济利益所致。
5. 角色行为异常
还有的病人因受病痛折磨而感到精神沮丧、失落、烦恼、忧愁、悲观、失望或绝望等,从而自暴自弃,不愿配合口腔诊所的治疗;或谩骂攻击口腔医务人员;或破坏公物和自毁家具;极少数病人甚至可出现自虐、自残,甚至以自杀寻求解脱。例如口腔癌的病人感觉无望常有自杀行为,牙 畸形的成年病人遭人讽刺常感到精神沮丧。还有的中年女性病人敏感、多疑,这样的病人初诊时就能表现出来,除了不断诉说就诊的原因与目的外,还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与就诊无关的事情,不仅担心义齿的修复效果,还对接诊口腔医师的年龄、着装、工作年限以及技术水平存在疑虑。这是较难沟通的一类病人,对义齿的试戴效果影响较大。
如果说一个人有躯体、心理和社会三个不同维度的话,那么,病人角色中出现的种种适应不良现象,实质上就是对躯体疾病或某种不适在心理和社会心理维度上的认同。在对病人角色转化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也就是要使病人对三个维度上的认识与行为协调一致,减少冲突与矛盾,以保证病人与诊疗过程良好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