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颈肩腰腿痛:专家来帮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头痛,可能是颈椎引起的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低头族群体日益增多,一种疾病正悄然无声地混迹在这类人群之中—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是指因颈椎或颈部软组织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所引起的以急慢性、单侧或双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颈椎病为什么会引起头痛
头痛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不论是年轻人还是年纪稍大的人,均有过头痛的经历。如果患有头痛的时间比较短,去医院检查头颅磁共振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均显示没有异常,这个时候最先考虑的应该是颈椎病引起的头痛。我们很多人认为颈椎病会引起脖子疼、肩膀疼以及胳膊疼,好像和头痛没有很大关系,其实颈椎病是一大类疾病。
颈椎一共分布有8对颈神经。第1对、第2对、第3对颈神经从头的枕部(我们常说的后脑勺部位)直接到颞部(耳朵周围的部位),第4对、第5对、第6对、第7对、第8对颈神经分布在颈、肩以及上肢部位。大多数颈椎病都是因为第4~8对颈神经出现问题,引起脖子、肩膀不舒服,产生疼痛感。但是还有一些人是第1~3对颈神经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不是表现为胳膊疼、肩膀疼,而是表现为头痛。
长期低头看手机、玩电脑,甚至趴在床上看书,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对颈椎影响很大,均会引起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有哪些临床表现
大多数人都是头部一侧痛,少数人是头部双侧痛,疼痛一直蔓延至颞部、眼睛及眼眶周围,呈搏动性,同时可伴有颈部僵硬、肩背酸胀不适等。颈椎两旁有明显压痛点,疼痛严重时还伴有眼睛胀、涩、畏光等眼部症状。
如何判断为颈源性头痛

具有特征性的诱发缓解因素:

如经常低头、熬夜、长时间伏案工作等,会诱发颈源性头痛,休息之后容易缓解。

颈椎影像学相关检查:

如做X线平片、CT检查或者MRI检查,可发现颈椎生理弯曲消失,甚至出现反弓。
怎么治疗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是属于神经痛的一种,其治疗主要是针对颈椎上的颈神经。譬如电灯泡不亮了,有可能是电灯泡坏了,也可能是线路坏了。电灯泡坏了好修,换个灯泡就可以了,但线路坏了就不好修了,必须找到具体根源,是哪根电线的问题。各种神经痛就好比是电灯泡的线路出了问题,我们需要找对颈神经根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果患者头痛时间比较短,症状轻,可采取休息、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针灸以及按摩等保守治疗缓解症状。
如果患者头痛时间相对比较长,疼痛较顽固,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或无效,病情反反复复发作,这时可去医院找疼痛专科的医生进行诊治,医生会建议患者做相关的检查(X线片、CT以及磁共振)。如果确诊为颈源性头痛,医生一般会提供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方案是在门诊进行神经阻滞治疗。用一根很细的针,把消炎镇痛液注射到病变的神经根处,减轻神经根的炎症与水肿,部分患者疗效非常显著。另一种方案是针对特别顽固的头痛,用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医生会根据导致颈源性头痛不同的病因和位置,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用一根很细的穿刺针,把很软的导管置入椎管内病变神经旁,持续给予消炎镇痛药,或者对颈2神经根进行射频、对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的间盘进行等离子气化消融及臭氧注射治疗等。该治疗方式不开刀,出血少,基本无创伤。
其实,要达到长期的治疗和预防效果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本身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医生手术做得再好,如果我们仍是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疾病还会复发,不会有很好的远期效果。譬如说自行车吧,车坏了,师傅修好了,会一辈子不再坏吗?那就看我们之后怎么去维护了,若是好好地去使用这辆车,多上油、勤保养,用心去呵护,那自行车的使用寿命肯定会延长。若不好好珍惜,那我们的这辆“车”一定会很快再坏掉的,对颈椎的保养也是这个理。
颈源性头痛要如何自我调理
颈源性头痛的调理实际上还是颈椎病的调理,不管是头痛还是颈椎不适都可以用这些方法。
1.尽量避免长期伏案低头,避免造成颈椎前曲、颈椎反弓的动作。
2.伏案期间每40~60分钟后就起来活动颈肩部。
3.锻炼颈部肌肉,做颈椎操。在做颈椎操时一定不要急于转动颈部,首先要放松颈部肌肉,用手揉揉自己的脖子,两手交替揉后枕部20次左右,感觉颈部肌肉放松之后再揉自己的肩部。若是直接转动脖子不放松颈部肌肉,容易造成损伤。
锻炼斜方肌:弯曲一只胳膊,使手置于背后,另一只胳膊也弯曲,使手心置于头顶,然后慢慢向旁边伸脖子侧头。
在家看电视时可双手各持一瓶矿泉水,肘部伸直,向两侧平举与肩平齐。多次重复动作,放松颈肩部肌群,起到保健作用。
4.饮食上的调节。少吃油炸、快餐类食品,多吃粗粮及果蔬,合理的B族维生素摄入及足够的钙质补充是很有必要的。
5.枕头的选择。不要用太软或太硬的枕头,可选用太空棉慢回弹塑形枕或乳胶枕,或者选择常用的荞麦壳枕头,都对颈椎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6.多参加户外锻炼,锻炼可促使自身产生内啡肽,缓解疼痛。
7.若颈椎发生急性损伤应及时治疗,且不可耽误。
作者简介
杨立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博士、副教授。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疼痛分会副会长、北京市西城区麻醉与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