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歌(“音乐爱好者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弱国强音

通观世界历史,国歌在反侵略、反奴役的战争中诞生的总数占有相当比例。我们的国歌,正是诞生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血雨腥风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强化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英雄主义与民族精神,谱写的是中华民族千秋万代、永世不绝的高昂心声。

经历了两千三百多年漫长而缓慢的发展进程,中国封建社会自1840年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次转型的“节点”,正是源自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该条约的签订仪式上,西洋军乐第一次正式亮相中国。

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西方列强又多次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清朝政府无能昏庸不抵抗,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将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推向深渊。中国领土被割据,中国形象被污损,中国主权被践踏,已经丧失了泱泱大国应有的尊严。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沙俄出兵,以“调停有功”自居,胁迫清政府割让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从而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

清朝政府用卑躬屈膝换来的安宁平静短暂而脆弱。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中法战争又爆发了,这是清朝与法国之间为越南主权问题而爆发的战争。中法双方互有胜负,李鸿章等人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清政府随即与法国缔结和约。1885年5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谈判《中法新约》,11月28日正式交换批准生效,中国承认法国吞并安南(越南的旧称),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十九世纪下半叶,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中国有过一段最好的时期。国家外无侵扰,内无大乱,相对处于和平安泰。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中国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取得明显成效,国势国力均占亚洲之首。

仿佛冥冥天意,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源远流长,两个互为近邻的亚洲国家,在地理位置上近在咫尺,在内心距离上却相隔万里。两国有着最为相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却又有着最为复杂和深刻的情感纠结。日本曾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创伤,历经百年风雨过后,如今伤口依然历历在目,未见愈合。

在历史上曾发生过那么多的事。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究竟打过几次大仗?有人说三次,有人说五次。最惨烈、最重要的两次是: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和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凭借甲午战争,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一跃升成亚洲强国;中国因此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清政府独立财政至此全面崩溃,需要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终获全胜,将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了中国。

2014年,恰值中日甲午战争双甲子一百二十周年。全国各界人士皆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一场陈年败役,还要不要纪念?当然要!”国际问题学者夏文辉在8月4日的《北京青年报》发文提出,“这样一场曾令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的历史事件,我们今天隆重地纪念,体现了我们的自省、自信,它同时告诉我们要力戒自大、自欺,要不断自强、自立,抓牢难得的历史机遇,蓄力图强,让百多年前的甲午之辱永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