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反垄断(《21世纪商业评论》2021年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第一人称 First Person

立白All In数字化

不变革,毋宁死。

记者 谭璐 编辑 江一苇

在广州市芳村的珠江畔,立白中心临江而立。隔江相望,对面是颇有点历史的白天鹅宾馆和黄沙码头,视野开阔。

这里是立白集团的总部,这家日化巨头用了26年时间,从贴牌销售洗衣粉起家,逐渐成长为一家年销量超200亿元,拥有30家子公司和分公司、9家生产基地、超过600家供应商,1000家经销商和120万零售终端的企业。

这是立白集团董事长陈凯旋和副董事长陈凯臣打下的江山,这对潮汕兄弟白手起家,成就了一个主打民族日化的品牌。

2019年,接力棒交到了陈凯旋之子陈泽滨手中。与父辈相比,陈泽滨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商业新玩法层出不穷的市场。

不变革,毋宁死。这位创二代以不破不立的姿态,锐意推进立白集团在品牌定位、产品创新、营销模式、组织架构,乃至整个商业生态的变革。

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于立白集团总裁陈泽滨来说,有着特殊意义。这是陈泽滨加入立白集团的第十个年头,这位85后在采访中半开玩笑地说:“我老了,现在90后、00后都上来了。”无论对于企业管理还是整个日化行业,他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从小就被长辈带到公司里玩,长大后加入企业,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2010年,喜爱画画的陈泽滨进入立白集团,选择从品牌管理中心的实习生做起,先后担任负责品牌定位和包装设计的品牌经理和营销端副总经理。

2013年,陈泽滨接管立白电商部,手下只有两三个人,线上零售只有两三千万元。但此后7年,电商部的销售额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电商业务的实操经验,让陈泽滨深刻感受到数字化可直达C端(消费端)的巨变,并在2014年底确立了立白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构想,在2015年正式提出规划。

陈泽滨意识到,数字化应该成为企业与生俱来的内生力量,企业的数字化并不是简单购买一堆软件系统,也不是简单依靠第三方咨询来完成。

在日化行业,如何发挥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增长潜力,同时针对消费者洞察,快速进行生产响应,是陈泽滨要面对的关乎效率和生意的重大挑战。

2020年的疫情之后,整个中国的数字化尤其是产业数字化进程被按下了快进键。数字化让组织变得更为敏捷,更容易开发应用,意味着更容易形成新的商业组织模式,实现创造创新。

陈泽滨十年磨一剑,变革中的立白集团也经受住了2020年疫情的考验,不仅顺利完成了向全国所有定点收治医院捐赠2亿元消毒除菌产品,及其配送,全年销售增长也符合预期目标。

立白已经从单点业务的数字化,转向全链条、全生态数字化。陈泽滨感叹,最有成就感、收获感,也最痛苦、难忘的经历就是在立白推进数字化建设。

“大家经常说,做数字化是找死,不做是等死。我觉得核心要有不怕死的心,坚定地去做这个事情。在做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挑战,听到一些评价和质疑的时候,不要犹豫。”陈泽滨在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说。

渐进式改革

立白集团的数字化改造,是渐进式。我们在2015年提出规划,2016年正式开始实施。

我从2013年底开始管电商业务,了解整个电商模式以及这种与消费者触达模式的变化。基于订单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最开始我们先升级订单系统,升级的方向结合了很多电商网购的模式,研究每个渠道如何下订单。然后围绕着订单模式的升级,引导大家在业务模式上的转变。

接着数字化升级延展到经销商,我们现在叫品牌服务商,因为立白是经销商体系,强调的是百年伙伴这样一种发展思路。一开始,经销商对于数字化升级这个事情是将信将疑的。其实,我们的出发点是帮助经销商提升业绩和管理能力,这是他们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

因为每个渠道都有自身优势,所以每个渠道的存在都有它的必要性。而且看数据的话,除了明显看到KA(大型连锁)渠道的数据在下降之外,其他渠道仍然保持增长活力。渠道是靠人做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升级的是做这个渠道的群体,而不是升级一套IT架构。

2017年,立白集团启动了营销数字化3.0项目,拉开了数字化战略的序幕,把原先的IT部升级成数智中心,开始招兵买马快速地扩张,从当初的十几个人扩展到现在的上百人(不含外包部分)。开始向产业互联化、组织生态化、业务数字化迈进。

其实,立白一开始提出要做数字化的时候,在内部大家都不熟悉。那时候只有一个IT部门,基础薄弱,更多的是一些IT设备,一些简单的OA、邮件、电脑、网络等基础维护。当时,我们定义数字化叫3.0,专门成立了跨组织的团队去推动数字化建设,叫3.0小组,直接向我汇报。

比如,“营销3.0”在营销端做升级,会有IT的战略团队和业务团队参与进来,还有咨询公司,一起去做这个事情。后来,我们逐步实现了“营销3.0”“供应链3.0”“管理3.0”的业务数字化升级改造。围绕立白集团的核心业务,初步搭建了丰富的数字产品矩阵。

因为企业在业务改造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很多沟通,原先大家都是经销商(升级为品牌服务商),以独立的公司形态出现。当大家需要在同一个平台上沟通,就促成了我们在内部打造一个“嘟嘟”工作平台。

2019年,立白依托专属钉钉的开放性和可定制性,基于钉钉基础技术架构升级了内部数字化工作平台“嘟嘟”,将邮件、OA、KMP、导购、悦差旅、O2O、物流等模块全部纳入到一个平台。

我们用嘟嘟,不是解决工具层面的事情,而是要解决上下游生态的协同问题,嘟嘟是立白集团生态协同的数智化底座。

立白与钉钉的合作,背后是立白超过1100名经销商、超过3.5万名导购员、超1800个销售团队、超5800名配送司机,以及超2万名业务员,覆盖经销商、直营、销售、物流、业务员体系的全面合作。可以说,立白真正实现了上下游生态在线。

通过组织数智化,立白的销售管理实现比传统线下模式提效80%。以智慧物流系统为例,每一个物流订单,都默认生成一个包含经销商、承运商、运输管理方、仓储方、司机等多方在内一个嘟嘟群,实现在线高效完成。如果碰到异常情况,则多方协商处理,现场电子签收,对账明明白白,司机再也不用拿着纸质签收单等几个月后才能结账。

近年来,立白集团的品类不断扩张,对于数字化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我们现在在重新梳理,以前链条式的组织架构,现在逐渐变成网状式。公司内部也在讨论,围绕消费者需要怎样的思维,全链路、网状式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十年磨一剑

2020年初疫情来袭的时候,立白集团在春节期间迅速召集了全集团所有重要岗位上的员工,在线协同办公。

2月3日,全集团实现了部分远程办公。2月10日,全集团通过“全面远程办公+部分现场复工”的组合“云办公”模式,为立白集团组织协同提效,全面支持“2亿消毒除菌产品捐赠”的生产和运输调度,实现全员抗疫。

董事长陈凯旋提出,要捐赠2亿元消毒除菌产品给全国所有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并由立白集团自己的物流完成配送。得益于已持续多年的数字化改革,疫情下的立白集团克服了复工复产的种种难题,调用1万多名员工,顺利完成了1万多吨消毒除菌产品的捐赠和配送工作。

我们每年都开经销商大会,后来升级为品牌服务商大会。过去都是两三千人集中在一个地方开,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就变成在线上开,对技术挑战很大,但整个过程比较顺利,我们完成了今年预期的销售目标。

在疫情期间还有惊喜发生,以前品牌服务商开一场线下订购会,当场有100多万就已经很厉害了,需要开很多场。2020年通过线上订购会,有一个服务商一场会最高可以达到上千万的量。

大家体验到,不仅终端业务发生了变化,像双十一这样的活动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双十一基本是线上在玩,现在是每个渠道都同步开展双十一活动,因为每条渠道的个性不一样,可以开展匹配自身属性的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卖货。

此外,去年各个渠道能做直播的都在做直播,全面做直播是董事长先提出这个方向,然后我们快速地利用直播,去帮助经销商全面开花。

立白通过数字化转型,希望对外更好地连接消费者,对内实行精细化运营,贯穿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全价值链。

因为电商是我们自己做为主,这些数据我们直接掌握。我们还通过直播的模式直接触达消费者,比如在抖音上我们有自己的总裁号。而在线下,我们通过产品的二维码、扫小票等各种形式,也会直接跟消费者触达。

进入立白集团10年,我觉得日化行业最大的变化是,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细分,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日化产品要具备颜值、社交属性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

以前,大家对于日化的关注度或者重视度没有那么高,以前的产品形态和功能需求都很简单,现在丰富了很多。比如,现在我们看到消费者对于香型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出现越来越多相关的系列产品或者品牌。

日化行业的品类在不断升级,消费者也在升级,企业和渠道也在不断地成长。这个行业不是爆发式地增长,它在稳步、健康持续增长。

做数字化要不怕死,对数字化这个方向一定要坚定不移,任何时候都要往前走,不要有太多的犹豫。

不怕死的底气,一方面来自于董事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源于管理者本身的信念。如果在董事会不支持的情况下,你是不是也很坚定,一定要去干这个事情?如果信念足够,即使遇到挑战,你也会去说服大家,去推动这个事情。

兔师傅“快跑”

专注线下保养,门店全部直营,后来者逆袭汽车后市场。

记者 邱月烨 编辑 韩璐

6年前,宋烈进和3位清华校友正在为新公司的名字伤神。他们准备引进美国的连锁模式,解决3公里范围、10分钟车程以内的汽车保养需求,希望改变汽车后市场中小病大修、保养效率低下、配件价格不透明等现状。

兔子,小巧灵活,温顺干净,奔跑速度快,繁殖能力强——这个动物形象一蹦出来,大家都兴奋了,兔师傅CEO宋烈进在接受《21CBR》专访时回忆道。

“兔师傅”就这样诞生了,目标直指解决传统4S店“距离远、速度慢、价格高”的保养痛点,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距离近,3公里距离,10分钟车程;速度快,小保养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价格低,客单价300元,同样品质的产品,价格相当于4S店的一半。宋烈进用“三个一”概括兔师傅的保养体验:一次晨跑的距离、一杯咖啡的时间、一顿饭的价格。

在兔师傅,每辆进场的车子都有统一的服务流程:2名技师为车服务,1名服务顾问为车主服务;进场车辆均提供免费全车检查、免费轮胎充气、免费添加玻璃水等服务,加上车主的其他保养需求,整个过程仅需20分钟左右。

宋烈进的商业想法,来自2014年一次美国考察,他发现当地一家神奇的保养店,车主从驶入、换油到驶出仅耗时10分钟。彼时,中国的主流换油保养还在4S店内,加上养护、推销、沟通等,全流程至少一小时。

2018年底,兔师傅再次来到这家保养店,发现效率又提高了,换油基本控制在8分钟,而且店面整洁程度和员工状态,都优于同行。

宋烈进觉得,此模式利润率虽低,但组织回报率高。他盘算在中国,如果能做到30分钟换油,三个工位,一天工作8小时,一个工位做16辆车,一天就是48辆车,按照300元客单价计算,效益非常可观。就算差一点,一个月做30万元,店面月均费用大概六七万元,投资回报率仍不错。

单店200平方米以下、3个工位、效率较4S店提高6倍,是兔师傅制胜的运营秘诀。兔师傅将保养项目精简到12项,包括换油、空调系统、空气滤芯、电瓶养护、刹车片、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点火系统、燃油系统、雨刮器、发动机养护、自动变速箱服务等。

创业初期的布点,宋烈进有意避开竞争最大、成本最高的一线城市,选择下沉市场,从自己的老家河南开始。

租金低、人工成本低、运营成本低,同时市场容量足够大的郑州,给小步快跑的“兔子”提供了天然的成长空间。“全球大部分的连锁,起步都在二三线城市。早期还没有品牌影响力和议价能力时,在相对小一些的城市更容易生存。当品牌有一定知名度、经济实力强了,我们肯定会去北上广深,发展为全国性品牌。”宋烈进告诉《21CBR》记者。

宋烈进还很重视客户体验,在内部设置了产品体验官,每年举办线下私享会,他也会亲自花一下午的时间与来自各地的兔粉深度对话。兔师傅因此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

截至2020年末,兔师傅全国直营连锁门店已达101家,覆盖郑州、青岛、西安、成都等四座城市。相比门店数量,经营指标或许是兔师傅5年来最大的收获。根据兔师傅的官方数据,截至2020年4月,兔师傅在郑州的52家门店仅有4家未盈利。疫情期间,兔师傅的业绩表现亮眼,4月份营收创造了历史新高,营业额同比增长68%。

后发优势

汽车后市场的创业潮始于2012年,2015年左右才进入赛道的兔师傅,算入场晚的。2013—2014年,行业特别火,资本进入规模估计上百亿元,但起得快,落得快,早期玩家很多成了先烈和炮灰。

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筹备兔师傅,因为看不懂早期的玩法,一直没动。我是学汽车专业的,毕业后没离开过专业领域,从主机厂到4S店,对汽车行业非常了解,尤其是4S店。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汽车保有量为1亿多辆车,70年代才接近2亿辆,如今才接近3亿辆,花了六七十年。可近1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就翻了一番,很快将接近3亿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市场发展快、车主还不够成熟,还是更愿意在4S店消化需求,但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汽车后市场的价值链很长,从洗车美容到保养、喷漆、维修,还有二手车、汽车金融等,什么都做肯定做不好。兔师傅只干一样,就是保养。

选择保养的原因是:第一,要做连锁,关键是简单、标准、可复制,简单就意味着只能选择其中某一个细分领域;第二,保养是刚需,客户需求量最大。

很多人说洗车引流,为什么我们不做洗车,从专业的角度,机油、变速箱油、刹车油等,所有的油液都怕水。机油遇水就会乳化,刹车油的含水量超标后便有可能失效,防冻液如果进水沸点和冰点都会改变,对汽车正常使用会造成影响。兔师傅专注做汽车保养,不会开展洗车业务,如果真要开展,那也是另一个品牌。

如今,整个汽车的生产工艺已接近完美,现在车不怎么坏了。这几年车保有量大幅增加,修车生意却在下滑,背后原因就是车不坏了。

现在的车质量都不错,个性化的问题偶尔来一个,一般也未必解决得了。我们建议修车的还是去4S店,相对专业,也针对品牌有细分,丰田只做丰田,奔驰只做奔驰。

我们的客群定位是针对原来在4S店保养的客户,4S店单纯做保养是不大挣钱的,很多新闻都有报道,去一趟4S店保养,没有几千块钱出不来。

兔师傅80%的客户,车价在10万到30万元之间,车价10万元以下占比小,豪车比例跟其整个市场占比相当。车主选择4S店,有时候是一种被动选择,现在有新连锁品牌出现了,技术和信任度都没有问题。

海量采购

中国的汽车市场复杂度高。首先,车本身复杂,有上万个零部件;其次,车型复杂,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品牌没进入中国,再加上国产品牌,那么多车型混在一起,是极其复杂的。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汽车配件的SKU有200万之多,这是个可怕的数据。因此聚焦做汽车保养,有两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配件问题和技术问题。

通过精简项目,我们将SKU简化,再去选择合适的产品。例如换机油,我们通过6款高中低档的机油,解决所有车型的机油问题,可以覆盖全球所有的车;例如滤芯,SKU会多一些,但通用的也挺多,安装方式差别不大。加上我们不做修车,原本200万SKU才能解决的问题,兔师傅只有不到1000个SKU。

产品采购方面,我们去中间化,配件直接从汽车配件厂商采购,机油直接从机油厂商采购。4S店的流程是厂商到主机厂、主机厂再到4S店,中间每个环节都加价。就像衣服一样,商场里的衣服经过了很多环节的加价,成本其实很低。

除了产品从工厂直接到店,品牌方面我们选的都是大牌,例如玻璃水用的是3M,所有型号机油超越原厂标准,机油、配件均为国际一线品牌,大部分都是超过百年历史,确保配件质量。

这些品牌按道理说是很贵的,但我们是单品海量策略,全是大包装采购,就跟沃尔玛和Costco的区别一样。

有车主提出过质疑,机油容易受氧化影响,油桶开封后保质期较短,一般开封后6个月品质便会下降,那么兔师傅用大桶油,怎么保证油品质量?之所以敢用大桶油,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兔师傅客流量大,每个店有4个大桶,一个店一个月要用12桶,平均下来每10天就能换一次。

兔师傅单店保有客户量大约为4000辆,客户一年来两三次,一个月在800—1000辆,一年下来就有1万多辆的业务量。同行的保有量一般才800—1000辆,不是一个量级。

2003年非典时期,汽车销量爆发,2020年新冠疫情势必也会给汽车市场带来巨大变化。疫情加速了行业的分化和淘汰,我们的数据一直在向上打破纪录,是出乎预料的。原来一个月增长5%—6%,一年下来就翻一番,但是2020年4月以来,大部分月份都增长10%以上。

我认为三个层面促成了兔师傅业绩的逆势增长:一是疫情影响下,私家车的用车频率和行驶里程的增长;二是疫情期间,车主倾向于选择规范、安全和可靠的门店进行保养,兔师傅不仅老客户回流,新客户也在增加;三是经济形势趋缓前提下,车主消费趋于理性,价格成为他们考虑的重点。

回归本质

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永远比销售晚5年,在国外也是这个规律。如果现在要扩张,是会往一线走,还是往三线走?一线城市毕竟少,就北上广深4个,中间城市很多,现在我们在做的主要是省会城市,下一步就是重庆、昆明、苏州、武汉、长沙等新一线城市。

早期有机构想投兔师傅,他们对行业的判断是从线上往线下做,我们觉得应该是先把线下做好,将来再做线上。专注线下保养和全部直营,是我们区别于同类汽车后市场品牌最大的特点。

之前出现过一种从线上到线下的O2O汽车保养服务模式,当时我们就认为不可行。判断一个商业模式有没有生命力,有三个标准:是否大幅提高行业效率,是否明显改善了客户体验,是否创造了客户价值。

现在回头看,都反过来了。以前叫“互联网+”,现在变成了“+互联网”。把线下的实体、客户服务标准流程做好之后,再“+互联网”提高效率,是可行的。如果重点做互联网,再去加线下就复杂了,还是要回到本质。所以我们了选择笨一点和慢一点的办法,把开店速度降下来,现在把基础打好了,争取10年做到1000家门店。

2020年5月,我们推出了“十年质保”战略,符合相关要求的车辆到兔师傅全国任一门店保养,只要参照规范进行保养,除人为因素等特殊原因,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发动机维修费用以及维修时产生的必要辅料费用,车主均可索赔。兔师傅会将客户的车送至4S店或正规维修店面进行检修,保证原厂品质。

索赔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部分车本身就有问题,这个比例很小。我们花了5年时间测算过,成本在可控范围内。我们不去追究到底什么原因,不找第三方鉴定,直接就给修了。因为我们要让客户知道,在兔师傅保养的目标就是让车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