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8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2章 臭菇?松茸?

就在这种欢声笑语中,哑巴爷爷领着大伙,来到一片杂树林,手里比划几下,意思是说:这里的山货最多。

其实不用他说,大伙也都发现了一片片的蘑菇,那家伙,就跟有人特意种的似的。

于是都纷纷放下大背篓,拎着土篮子,开始捡蘑菇。

没错,就是捡。

蘑菇遍地都是,可不就是捡嘛,还得挑选品种好而且品质也好的,那些刚冒出来的,或者是已经耍圈生蛆的,根本就懒得动手。

虽然这些天,断断续续地总是下雨,但是林子里面,都是厚厚一层腐殖质,全是由一年年的枯枝落叶组成,极为渗水。

脚踩上去,一点也不湿滑,反倒是感觉软绵绵的,就像踩在海绵上似的。

这片林子是天然生长的杂树林,树木种类繁多,松树就有落叶松,樟子松,大红松等等。

还有其它落叶树,柞树、水曲柳、黄玻璃树、白桦黑桦,榆树杨树等等,几十个品种。

正因为如此,蘑菇的种类也非常丰富,因为许多的菌类,生长的环境也都各不不同,跟树种有着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大伙现在采集的红松伞,就只在樟子松的林地里生长,落叶松里面就不会有。

这种红松伞,是一种珍贵的天然松树蘑,营养价值很高,一直到后来,依旧不能人工养殖,所以是百分百纯天然。

刘青山也是以后才知道,因为这种蘑菇形状像一个铆钉,用水焯过之后,呈现紫红色,所以有个霸气的学名,叫做“血红铆钉蘑”。

吃起来口感肉肉的,香气也足,所以千万不要被这个名字给吓到。

刘青山蹲在地上,慢悠悠地转一圈,挑着那些壮实的红松伞,捡到篮子里,转一圈,基本上就能采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

然后再挪几步,继续蹲着转圈采集,身边不远处,传来大伙的闲聊声。

听声音,好像是张杆子的。

周围顿时响起一阵嘿嘿的笑声,都是男人,当然懂的。

随后,就响起了老板叔的声音

刘青山抬眼望望,只见老板叔手里捏着一个小小的红松伞,跟刚结的黄瓜扭差不多大。

这种成年人的话题,他一个半大小子,当然不好掺和,还是乖乖听那些老司机开车吧。

果然,张杆子也不是好惹的:“哎呀,老板子,你也不嫌磕碜!”

在人们的哄笑声中,张杆子更来劲了:“难怪你家是一窝闺女,俺今天才知道。”

刘青山都忍不住想乐,要说蘑菇这种菌类,长相还真够叫人浮想联翩的。

不知道,杨老师能不能帮着联系上那边?

正琢磨着呢,手指忽然碰到一根粗壮的大蘑菇头,刘青山不由得眼前一亮,嘴里下意识地惊呼一声:

“松茸!”

眼前是个呈现出红褐色的蘑菇头,还没有开伞,下面露出一截粗壮的伞柄,呈现出一种乳白色,伞柄表面,还长着鳞片。

这个鳞片,也是松茸的主要特征,所以当地人都把松茸称作“剥皮菌”。

他这一声吆喝,也把附近的几个人给吸引过来,连哑巴爷爷都过来了。

看到刘青山小心翼翼地在扒着松茸周围的枯枝败叶,露出来的伞柄也越来越长,都将近一扎长了。

成年人的一扎,二十厘米左右,这林子里的松茸,品质绝对一流。

“卧槽,这玩意还有野生的啊,要是老娘们进山采蘑菇,憋不住了想上厕所,蹲在这的话……”

身后传来张杆子的怪叫,显然不是啥好话。

“滚犊子,你小子整天就惦记着那点事!”

老板叔喝骂了一句,又凑过来瞧了一眼:“青山,这是臭菇,别看个头大,味道一点都不好。”

你说松茸是臭菇?

刘青山眨眨眼睛,然后想起来,林子里面,确实有一种和松茸极为类似的菌类,名叫花松茸,有一种怪怪的臭味,无论是口感还是口味,跟松茸都没得比。

估计是大伙尝过花松茸,觉得味道不好,所以连真正的松茸,也都无人问津了。

倒是后来有些不讲究的赶山人,拿花松茸冒充松茸,欺骗外行。

“老板叔,这个不是臭菇,蘑菇头跟松籽外皮的颜色差不多。”

想了想,他又补充说:“你说的臭菇,蘑菇头颜色更深,纹路也杂乱,所以这个叫松茸,那个叫花松茸,味道也不一样,不信你们闻闻?”

他已经把松茸周围的干松针都扒开,小心翼翼地伸手上去,准备把松茸取下来。

最好不要碰触到松茸下面寄生的根基,等采完之后,再把松针啥的都埋回去,下次记住位置,还能继续在这里找到松茸。

可是有人比他手快啊,只见一个黑糊糊的巴掌,猛得拍了上去,好好的一根大松茸,直接被拍得稀碎稀碎的。

看着这只张着大嘴,脑袋还一摇一晃的熊仔,刘青山也很是无语,只能伸手拍拍它的脑瓜子。

“你呀你呀,一巴掌把好几十块糖给拍没喽。”

旁边的老板叔却听出弦外之音:“青山,这玩意这么值钱的吗?”

刘青山点了点头:“当然,得遇到合适的买家。”

就像是上一次去县里带的那些山货,要是摆在港岛或者岛国那边的柜台上,立刻就会身价百倍。

但是在小县城的收购站里,就是白菜价,最后都叫刘青山送给徐校长了。

对于松茸这种菌类,当然鲜品是最好的,价值也最高。

不过以刘青山他们夹皮沟现有的条件,只能选择用盐腌渍了,这样的话,价格直接缩水一多半。

没法子,现在的条件还是太落后。

刘青山给大伙讲清楚松茸和花松茸的区别之后,人们又散开,呈扇面状,缓缓向前。

再遇到松茸的时候,大伙也会按照刘青山讲述的方法,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尽量不去破坏它们生活的环境。

除了蘑菇,遇到朽木,大伙还会细心地将上面的黑木耳也采摘下来。

天阴晒不了,到时候往家里炕头上一铺,也照样能炕干。

“哇,好大的树鸡子!”

不知道是谁嚷嚷了一句,正好就在刘青山身边不远,他也凑上去瞧。

只见在一棵柞树的侧面,生长着一簇鲜艳的菌类,色彩十分醒目,正面是橘黄色,背面乳白,层层叠叠,足有脸盆大小的一团。

这玩意的学名叫硫磺菌,老百姓叫它树鸡蘑或者树鸡子。

一来是因为这种菌层层相叠,跟鸡冠子似的;二来则是因为味道鲜美如同鸡肉,是有名的素里荤,因而得名。

一簇树鸡子,就装了差不多一筐,大伙更来劲了。

只有张杆子,是典型的出工不出力,采两个蘑菇,就抬头望望天,歇上一阵。

他不仅背篓最小,里面的菌类,也是最少的。

“杆子,你别总抬头望天啊,好好干活!”

张队长也瞧不下眼,嘴里吆喝着。

张杆子还真能对付:“谁望天儿啦,俺这是找猴头呢,嘿嘿,快瞧,那树杈上有个大猴头!”

附近的人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果然,在一株柞树上,长着一团乳白色的东西,毛茸茸的,就像一只白猿在那探出脑袋。

这就是野生的猴头菌了,和鱼翅齐名,历来就有“海中鱼翅,山里猴头”的说法。

误打误撞的张杆子,也兴冲冲地第一个冲过去,抱着大柞树往上爬,不过没爬到一米高呢,就出溜下来。

“一边去,别碍事。”

张大帅早就从筐里取出一副脚扎子,往鞋上绑着。

这东西是爬树的专用工具,别说爬个小柞树,就算是几十米高的大红松,照样蹬着脚扎子,爬上去打松塔。

林子里采山,最危险的一项,就属打松塔了。

这脚扎子结构也挺简单的,就是一个铁框,方面套进鞋里,只是在内侧,各有一根锋利的钢刺。

爬树的时候,两脚轮流向上,钢刺顺着树皮扎进,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只见张大帅绑好了脚扎子,矮小的身子窜到树上,灵活赛过猴子,噌噌几下,就爬到了生长猴头的树杈旁边,抽出绑在腿上的刀子,小心地将猴头切下来。

刘青山也凑过去细看,这个猴头不老不嫩,长得正好,有海碗口大小,垂下的茸毛色泽白皙,一点都没有发老变黄。

凑到鼻子下面,就能嗅到一股鲜美的香气,叫刘青山都不由得精神一振。

刘青山心里也不由大赞:这林子还真是一个大宝藏啊!

张大帅则不忙着解脚扎子,而是嘴里兴奋地吆喝着:“妈个巴子的,这猴头一长就是一对儿,大伙都在跟前踅摸踅摸,肯定还有!”

大伙刚要散开寻找,却被哑巴爷爷给拦住,他手里比比划划的,叫大伙不要再采。

张杆子还记着被黑瞎子给坑惨的仇呢,嘴里就编排:“哑巴,你是等俺们都回去了,自个来采了卖钱吧,难怪你攒那么多钱呢!”

哑巴爷爷也不恼,憨憨的脸上依旧带着笑,他摇摇手,继续比划起来:原来他的意思是叫剩下的猴头继续生长,然后自然繁殖,这样以后林子里的猴头菇,就不会绝种。

老辈的赶山人,对待野牲口,从来不会赶尽杀绝,不杀母兽,不伤幼兽,是他们的准则。

就算是对待这些山珍,也都采一放一,本着永续利用的祖训。

刘青山都忍不住朝哑巴爷爷竖竖大拇指,表达自己内心的敬佩,因为刚才,他也急着想把另一个猴头采下来,根本就没有哑巴爷爷这种情怀。

他觉得,哑巴爷爷这样的人,才是山林真正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