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三、“生来就会写小说”

张爱玲还有一个起笔甚早、时间甚长的试笔阶段,这对她后来正式以作家为职业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她自称生来就会写小说。七岁时便写下了第一篇作品,写了一个姓云的小康之家,媳妇叫月娥,小姑子叫凤娥。凤娥趁兄长外出之机设计陷害嫂子。七岁的故事便是一个世态炎凉的凡人悲剧,与同龄人在母爱、童真、自然美中沉溺正酣相比,她幼小的心灵是多么沉重,令人不忍多想。这是一篇未完成之作,写作的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她就去问厨子。

八岁那年,她又构思过一篇题为“快乐村”的小说。快乐村的人是一个能征善战的高原民族,因征服苗人有功,受皇帝特许免征赋税,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这是张爱玲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她做了精心设计:有图书馆、演武厅、巧克力店、屋顶花园等,她还配备了好几幅图案。显然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小爱玲也无法想象什么是快乐的人间生活,终又作罢。

大约10岁的时候,张爱玲利用课余时间,用铅笔记在一个笔记本上,完成了一个女郎因失恋而专程从上海跑到杭州投湖自杀的故事,女主角因为表姐插足,造成三角爱悲剧。写成后在同学中传阅,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母亲看后不以为然,说如果她要自杀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但张爱玲坚持这个构思,因为西湖是美丽的,为爱殉情在她看来也是美丽的。这是美的毁灭的悲剧。

读小学期间,她开始有了一些较完整的习作。如“新文艺腔”浓厚的三角恋爱悲剧《理想中的理想村》。这大概是她先前构思并写成断片的《快乐村》的改写或续写。爱玲的“理想村”是美丽的——

在小山的顶上有一所精致的跳舞厅,吃饭后,乳白色的淡烟渐渐地退了,露出明朗的南国的蓝天。你可以听见悠扬的音乐,像一张桃色的网,笼罩着金山。——这里有的是活泼的青春,有的是热的火红的心,没有颓唐的小老人,只有健壮的老少年。银白的月踽踽地在空空洞洞的天上徘徊,她仿佛在垂泪,她恨自己的孤独……

爱玲十四岁时还尝试过一个长篇的鸳鸯蝴蝶派体的章回小说《摩登红楼梦》。她一生嗜读《红楼梦》,其启蒙老师是父亲。他的旧学根基较牢,也很欣赏爱玲爱看书爱涂鸦文字的性格。张廷重也有珍视温爱的父女情的时候。爱玲说过:“我喜欢鸦片的云雾,雾一样的阳光,屋里乱摊着小报(直到现在,大沓的大小报仍然给我一种回家的感觉),看着小报,和我父亲谈谈亲戚间的笑话——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时候他喜欢我。”[76]爱玲所说的“寂寞的时候”,主要指的是张廷重从离婚到再婚的那几年间。她在父亲书房看书,与他讨论对小说的看法。爱玲最爱读的是《红楼梦》,张廷重详细地给她谈《红楼梦》的作者身世,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爱玲也谈到自己的观感,并有了“戏续”《红楼梦》为《摩登红楼梦》的念头。看到女儿有戏写《红楼梦》的冲动,张廷重雅兴大发,为她代拟了回目。

第一回:“沧桑变幻宝黛住层楼,维犬升仙贾琏膺景命”;

第二回:“弭讼端覆雨翻云,赛时装嗔惊叱燕”;

第三回:“收放心浪子别闺闱,假虔诚情郎参教典”;

第四回:“萍梗天涯有情成眷属,凄凉泉路同命作鸳鸯”;

第五回:“音问浮沉良朋空洒泪,波光骀荡情侣共嬉春”;

第六回:“陷阱设康衢娇娃蹈险,骊歌惊别梦游子伤怀”。

张爱玲的构思是新颖别致又大胆出奇的,取《红楼梦》中人物,改换其中故事,将背景搬到20世纪的上海洋场。内容有秦钟与智能儿坐火车私奔到杭州,自由恋爱结婚;贾母带着宝玉及众姐妹到西湖看水上运动会吃冰激凌;主席夫人贾元春主持新生活时装表演;宝玉要与黛玉一同出洋,家中不允便负气出走;贾琏当上铁道局长,等等。其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刻画与《红楼梦》酷似,自然流畅,活灵活现。试看其中一段:

(贾琏当上铁道局长,凤姐置酒相庆)自己坐了主席,又望着平儿笑道:“你今天也来快活快活,别拘礼了,坐到一块儿来乐一乐罢!”……三人传杯递盏……贾琏道:“这两年不知闹了多少饥荒,如今可好了。”凤姐瞅了他一眼道:“钱留在手里要咬手的,快去多讨几个小老婆罢!”贾琏哈哈大笑道:“奶奶放心,有了你和平儿这两个美人坯子,我还讨什么小老婆呢?”凤姐冷笑道:“二爷过奖了!你自有你的心心念念睡里梦里都不忘记的心上人放在泌园村小公馆里,还装什么假惺惺呢?大家心里都是透亮的了。”……平儿见他俩话又岔到斜里去了,连忙打了个岔混过去了。

在《流言·存稿》中,张爱玲曾引用过少作的片断。跟不少作家“悔其少作”的做法不太一样的是,她是不悔的,甚至有些夸耀和得意。的确,从那些残简断片中,可以看出,其文笔之熟练老到,构思之奇异巧妙,远非同龄人所能比拟,读罢使人万难想到它们竟出自一个十岁上下的小女孩之手。才女文学之才,显露得出奇的早。

爱玲不仅喜欢写写画画,还很早就有发表欲。她第一次给报刊投稿时年方九岁,虽没被采用,但随稿寄给编辑的信的影印件现在还可以见到:

记者先生:我今年9岁,英文不够,所以还没有进学堂,现在先在家里补英文,明年大约可以考四年级了。前天我看见副刊编辑室的启事,我想起我在杭州的日记来,所以寄给你看,不知你可嫌它太长了。我常常喜欢书子。可是不像你们报上那天登的孙中山的儿子那一流的书子,是娃娃古装的人,喜欢填颜色,你如果要,我就寄给你看,祝你快乐![77]

九岁的孩子能写出那样流利的信已属不易,敢于投稿本身便是了不起的举动。

张爱玲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是她在十二岁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圣玛丽亚女校年刊《风藻》第12期(1932年号)刊载了她的小说《不幸的她》[78]。“她”和雍姊两个十来岁的女孩同在小学读书,亲密无间。后来雍姊远嫁成家,“她”这个“孤傲爱自由的人,几经风雨,仍然不幸着”。这个作品故事较粗疏,但已显现出张爱玲注意挖掘女性心理、关注女性命运的特色,文字也清新可喜。在《风藻》上,爱玲还发表了《迟暮》《秋雨》《心愿》《牧羊者素描》《论卡通画之前途》等散文。《迟暮》中可见张爱玲对青春和创造的人生价值的珍视,对时光和生命流程的警惕态度。“青春如流水一般地长逝之后,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这里跳动着一颗敏感的少女之心。

高中阶段,张爱玲在校刊《国光》上发表了两篇非常出色的小说:“《牛》和《霸王别姬》。前者取材于农村生活,后一篇是被作家写烂了的历史题材,这对于一个长期在公馆和校园中生活的涉世不深的女孩来说,她能轻松驾驭,写出特色,令人不得不佩服这是一块写小说的料——她有不凡的想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对人性的体认。”在《牛》中,围绕着农民生计的命根子,禄兴娘子自家活蹦乱跳的牛被人硬生生牵走了,农忙时节好不容易借来的牛又害死了禄兴: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熏得迷迷蒙蒙,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展开在禄兴娘子面前的生命就是一个漫漫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啊!

爱玲不仅表现了农民的物质贫困,而且还注意他们的心灵创伤。在她的笔下,小说不只是故事,更要有人性的透析。这是她一开始就有意为之的。《霸王别姬》更是有别于一般的英雄美人故事的神来之笔。

作家和史家通常把虞姬处理成一个被欣赏者、被占有者,一个被动者。张爱玲却让虞姬的悲剧有了几分主动和清醒的意识,她开始怀疑十多年来以项王的苦乐为苦乐的价值,“她怀疑她这样生存在世界上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无论项王的霸业成功与否,无论她有怎样的结局和“冠冕”,她要有一个明确的“自己”,“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当项王拼死做最后一搏时,她先结果了自己——

项羽冲过去抱住她的腰,她的手还紧握着那镶金的刀柄。项羽俯下他的含泪的火一般光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张开她的眼,然后,仿佛受不住这样强烈的阳光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项羽把耳朵凑到她的颤动的唇边,他听见她在说一句他听不懂的话: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收梢”。

不做英雄的陪衬,不做敌人的俘虏,不再继续那不可摆脱的女人的命运,虞姬的收梢,因为有主动和自觉,是一个漂亮的“收梢”。

当语文老师汪宏声先生读到这篇作品,喜不自胜,他在课堂上给张爱玲很高评价,认为爱玲的《霸王别姬》比郭沫若先生的《楚霸王之死》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爱玲继续努力,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从以上所引爱玲的少作,足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驾驭文字的高手,一个神童,一个少年天才。恐怕任何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师见到这些习作都不会相信它们竟出自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之手吧?这就是张爱玲,不凡的张爱玲。

中学期间张爱玲还写过一些短小的文论,可见她那时就有品评作品臧否作家的能力。比如她说丁玲“是惹人爱的女作家”。对丁玲自传式的平铺直叙的《梦珂》,她认为“文笔散漫枯涩,主题很模糊,是没有成熟的作品”。而对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评价甚高,她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强烈的个性、颓废美丽的生活,都写得极好。女主角莎菲那矛盾的浪漫个性,可以代表五四时期感到新旧思想冲突所带来的苦闷的一般女性们。作者特殊的、简练有力的风格,在这本书里得以成熟。”[79]应当说,这是一篇简洁准确的作家论,出自一个十六岁少女之手,值得佩服。这些习作的可贵不仅在于它们表明了张爱玲的惊人才华,而且在于它们清晰地展现了张爱玲的创作轨迹和艺术探索的道路。

上引各篇,以体裁论有小说、散文;

以题材论,有家庭纠纷、爱情故事、生命意识、历史演义;

以风格论,有《红楼梦》式的章回文言小说,亦有雅驯的白话创作。

可见她在正式冲向文坛之前,她有过各种尝试,各方探索。高眼光高起点高成就,是自小就奠定了基础的。成名后,在一次作家聚会上,有记者问张爱玲的写作经过,她答道:“我一直就想以写小说为职业。从初识字的时候起,尝试过各种不同体裁的小说,如今古奇观体、演义体、笔记体、鸳蝴派、正统的新文艺派等等。”[80]这话清晰地表明了两点:

1.张爱玲具有“为写作而写作”的职业作家意识;

2.与之相联系,作者具有相当强的文体意识。

现代史上的不少作家,经常宣称不是为了当作家而写作,而是以写作作为表达见解发泄愤怒的方式。他们关注的重心是见解,而非艺术性,他们对写什么(题材)的兴趣大于怎样写(技巧)。因此他们的作品的内容的进步性和题材的价值常常以粗糙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出社会认识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的严重分离。这种现象固然有可以理解的历史限制,也表明了这些作者自身创作意识的匮乏。他们扮演的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二流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的角色。

张爱玲视写作为生命存在的方式。她并不特别计较说教的意义,而是苦心探索艺术表达方式,寻找最能适合于自己的文体风格。因而品质纯正,技艺超群,终于形成雅俗共赏,中国传统味与西方现代味俱全的独特文体。

这,就是张爱玲早期试笔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看出,张爱玲早年的文学梦甜美、纯净,不含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