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报燕王书[252]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253],下七十余城[254],尽郡县之以属燕[255]。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256]。惠王即位[257],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258]。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259]。齐田单欺诈骑劫[260],卒败燕军,复收下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承燕之敝以伐燕[261]。燕王乃使人让乐毅[262],且谢之曰[263]:“先王举国而委将军[264],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265],天下莫不振动[266],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267],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268],故召将军且休计事[269]。将军过听[270],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271]。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272]?”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
“臣不佞[273],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274],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275],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276]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277],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278]。故察能而授官者[279],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280]。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281],有高世之心[282],故假节于魏王[283],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284],擢之乎宾客之中[285],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286],而使臣为亚卿[287]。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288],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289],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290],闲于甲兵[291],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292]。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293]。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294]。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295]。’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296],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297]。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298]。齐王逃遁走莒[299],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300]。蓟邱之植植于汶篁[301]。自五伯以来[302],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303],以臣为不顿命[304],故裂地而封之[305],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306]。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307];蚤知之士[308],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309],收八百岁之蓄积[310],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余义[311],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312],施及萌隶[313],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314],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315];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316]。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317],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318]。夫免身全功[319],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320],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321];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322]。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323]。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324],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1] 本篇选自《秦策一》。记载了苏秦始以连横之策游说秦王,而其说不行,于是发愤读书、终于相赵的故事。
[2] 苏秦: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策士。连横:战国时代,秦与六国中任何一国联合以打击别的国家,称为连横;合六国抗秦,称为合纵。
[3] 说(shuì税):劝说,游说。秦惠王:公元前336—前311年在位。
[4] 巴:今四川省东部。蜀:今四川省西部。汉中:今陕西省秦岭以南一带。
[5] 胡:指匈奴族所居地区。貉(hé河):一种形似狐狸的动物,毛皮可作裘。代:今河北、山西省北部,以产良马闻世。
[6] 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黔中: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限:屏障。
[7] 殽:殽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函: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南。
[8] 奋击:奋勇进击的武士。
[9] 天府:自然界的宝库。
[10] 俨然:郑重其事。
[11] 愿以异日:愿改在其他时间。于此为婉言谢绝之意。
[12] 神农:传说中发明农业和医药的远古帝王。补遂:古国名。
[13] 涿鹿:在今河北省涿州市南。禽:通“擒”。蚩尤:传说为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14] (huān欢)兜:尧的大臣,传说曾与共工一起作乱,后被流放。
[15] 三苗:古代少数民族,亦称有苗,其地在今长江中游以南一带。
[16] 共工:尧的大臣,作乱叛尧,后被流放。
[17] 有夏:即夏桀,“有”字无义。
[18] 崇:古国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
[19] 纣:商朝末代君主,统治残暴,被西周所灭。
[20] 霸:称霸。
[21] 恶:同“乌”,疑问代词,相当于“哪有”。
[22] 毂(ɡǔ谷):车轮中央安放车轴的圆眼,这里代指车乘。
[23] 饬:通“饰”,修饰文词,即巧为游说。
[24] 万端俱起:群议纷起。
[25] 稠浊:多而乱。
[26] 聊:依靠。
[27] 章:同“彰”,明显。
[28] 伟服:华丽的服饰。
[29] 厉:通“砺”,磨砺。
[30] 徒处:白白地等待。
[31] 五霸: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有多种不同说法,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2] 杖:持着。
[33] 凌:凌驾于上。万乘:兵车万辆,指大国。
[34] 诎:同“屈”,屈服。
[35] 元元:百姓。
[36] 嗣主:继位的君王。
[37] 至道:指用兵之道。
[38] 惛:不明。
[39] 说不行:游说没有成功,连横的主张没被采纳。
[40] 赢:一作“羸(léi雷)”,缠绕。縢(ténɡ誊):绑腿布。(jué决):草鞋。
[41] 囊:盛物的口袋。
[42] 黧(lí梨)黑:黄黑色。
[43] 愧:羞愧。
[44] 纴(rèn认):纺织机。
[45] 太公《阴符》:一种兵书。托名姜太公吕尚所作,故冠以太公之名。
[46] 简:选择。练:熟习。
[47] 足:应作“踵”,足跟。
[48] 摩:靠近。燕乌集:宫阙名。
[49] 华屋:指宫殿。
[50] 抵(zhǐ纸):通“抵”,拍击。
[51] 武安:今属河北省。
[52] 镒:计量单位,一镒二十四两。
[53] 关:此指函谷关,为六国通秦要塞。
[54] 式:用。
[55] 廊庙:谓朝廷。
[56] 隆:显赫。
[57] 山东: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
[58] 使赵大重:使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变得重要。
[59] 掘门:同“窟门”,窑门。桑户:桑木为板的门。棬(quān圈)枢:树枝做成的门枢。
[60] 轼:车前横木。撙(zǔn尊上声):节制。
[61] 伉:通“抗”,抗衡,并立。
[62] 张:设置。
[63] 倨:傲慢。
[64] 季子:苏秦的字。
[65] 盖:同“盍”,何。
[66] 本篇选自《齐策一》,写齐相邹忌用切身体会劝谏齐威王的故事。讽,指用委婉的语言来进行劝告。
[67] 邹忌:《史记》作“驺忌”,齐人,生活于齐威王、宣王前后,曾任齐国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号成侯。修: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在今十八至二十三厘米之间。
[68] 昳(yì义):通“佚”,美。
[69] 朝(zhāo招)服衣冠:早上穿戴衣帽。
[70] 孰视:注目细看。孰,通“熟”。
[71] 威王:齐威王婴齐(?—前320),齐桓公田午之子,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个较有作为的国君。
[72] 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
[73] 期(jī基)年:一整年。
[74] 战胜于朝廷:指经过内部的改革,不用出兵就使他国臣服。
[75] 本篇选自《齐策四》,写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之事。孟尝君(?—前279),妫姓,田氏,名文,齐国宗室,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之子,齐宣王异母弟。因封于薛(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又称薛公,号孟尝君。以养客著称,是战国著名四公子之一。
[76] 者,语气词,表提顿。
[77] 存:存在,这里指生活。
[78] 属(zhǔ嘱):通“嘱”,嘱托。
[79] 寄食:就是依靠别人吃饭,这里指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80] 何好(hào浩):爱好什么。
[81] 诺:答应的声音。
[82] 左右:指在孟尝君左右为他办事的人。以:因为。贱:以……为贱、看不起。
[83] 食(sì饲):给……吃,这里指招待。草具:粗劣的餐具,这里指不好的饭菜。
[84] 居有顷:以为没过多久。
[85] “长铗”句: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铗(jiá戛),剑把,这里指剑。
[86] 以告:把冯谖唱歌的事告诉孟尝君。宾语“之”省略了。
[87] “比门下”句:比照一般门客。
[88] 为之驾:给他准备车马。
[89] 车客:可以坐车的客。
[90] 揭:高举。
[91] 过:指拜访。
[92] 客我:以客礼待我。客,以……为客。
[93] 无以为家:没有用来养家的东西,等于说没法养家。
[94] 恶(wù勿):厌恶。
[95] 给:供应。
[96] 记:告示。
[97] 习:熟习。计会(kuài快):就是会计。
[98] 责(zhài寨):通“债”,债务,债款。
[99] 署:签名。
[100] “乃歌夫”句: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啊。乃,就是。夫,那。
[101] 吾负之:我对不住他。
[102] 谢:道歉。
[103] 文倦于是:田文被国事搞得疲劳。于,介词,表被动。是,指国事。
[104] 愦于忧: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愦(kuì愧),心乱。
[105] (nuò懦):同“懦”,懦弱。
[106] 沉:沉溺。
[107] 开罪:等于说得罪。
[108] 不羞:不以为羞。
[109] 乃:却,竟。
[110] 之:代词,指“为收责于薛”。
[111] 约车:套车。约,束。治装:整理行装。
[112] 券契:契约,借条。借贷双方各持一份书牍(竹木做成的),刻齿其旁,以便合齿验证,所以下文说“合券”。
[113] 毕收:完全收了。
[114] 以何市而反:用收回的债款买什么东西回来?市,买。
[115] 驱:本为赶马,这里指驾车。之:往。
[116] 当偿者:应当还债的人。
[117] 悉:尽,都。
[118] 遍合:普遍地合过了。遍,普遍。赴:赶赴。此句指债款合验完毕后,让人来听命令。
[119] 矫命:假托命令。以责赐诸民:把债款赐给老百姓。
[120] 因:于是。
[121] 长驱:一直赶着车,指毫不停留。
[122] 晨而求见:清晨就求见孟尝君。
[123] 疾:快。
[124] “衣冠”句: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来接见他,以表示恭敬。衣、冠,都是名词用如动词。
[125] 窃:私自,谦词。计:考虑。
[126] 实:和下句的“充”是同义词,意为充满、充实。厩(jiù就):马房。
[127] 下陈:等于说后列。
[128] 以:疑是衍文。
[129] “窃以”句:我用债款替你买了义。以,介词,用。
[130] 奈何:怎么样。
[131] 区区:小小的。
[132] 拊(fǔ府):通“抚”,安抚,抚慰。子其民:以其民为子,就是把薛地的百姓看成自己的子女。子,用如动词。
[133] 贾(ɡǔ古)利之:用商贾之道从百姓那儿谋利。贾,藏货待卖叫做贾。
[134] “乃臣”句:这就是我用来替你买义的方式啊。所以,用来……的方式。
[135] 说(yuè月):通“悦”,喜悦,高兴。
[136] 休:停止。
[137] 齐王:指齐闵(mǐn敏)王。
[138] “寡人”句:意为我不敢把先王的臣作为我的臣。这是委婉语,实际上是撤孟尝君的职。先王,指齐宣王。
[139] 就国:前往自己的封邑。就,前往。
[140] 未至百里:距封地百里。
[141] 君:指孟尝君。
[142] “先生所为”二句:意为先生替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懂得。乃,副词,才。
[143] 仅:才。耳:句尾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
[144] 高枕而卧:把枕头垫得高高的躺着,比喻没有忧虑。
[145] 予:给。
[146] 梁:就是魏国。魏原都安邑,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所以也叫梁。
[147] 梁王:因梁惠王卒于齐威王死后的次年,孟尝君和齐愍王同为齐威王之孙,故此时梁王,当指梁惠王之子或孙。
[148] “齐放其大臣”句:齐国放逐他的大臣孟尝君到各诸侯国去。放,放逐。
[149] 虚上位:就是把上位(指相位)空出来。虚,使……虚。
[150] “以故相”句:把原来的宰相调为上将军。故,原来。
[151] 聘:迎接。
[152] 先驱:先赶车回去。
[153] 诫:告诫。
[154] 千金:等于说金千斤。币:这里指聘币,是古代聘请人时送的礼物。
[155] 显使:显贵的使臣。
[156] 齐其闻之矣:齐国大概听说了。其,句中语气词,表示推测语气。
[157] 梁使三反:梁国的使臣往返三次。
[158] 固辞:坚决推辞。
[159] 太傅:官名。赍(jī机):通“赍”,拿东西送人。
[160] 文车二驷:绘有文彩的四马车两辆。驷,这里指四马拉的车。
[161] 服剑:佩带的剑。
[162] 封书:封好了书信。谢孟尝君:向孟尝君道歉。
[163] 不祥:不善。
[164] “被于”句:遭受祖宗降下的灾祸。被,遭受。宗庙,这里借指祖宗。祟,神祸。
[165] 谄谀:巴结逢迎。
[166] “寡人”句: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这里是齐王谦卑客套之词。为,指帮助。
[167] 顾:顾念。
[168] 姑:副词,暂且。统:治理。万人:指全国百姓。
[169] “愿请”二句:意为希望您向齐王请求,将先王传下来的祭器移至薛地,在薛建立宗庙。按:古人重视宗庙祭祀,迁祭器于薛,也就使孟尝君的地位更加重要。
[170] 就:完成。
[171] 纤介:细小。
[172] 本篇选自《齐策四》。赵威后(前300?—前265),又称孝威太后,据说是齐闵王之女,赵惠文王王后,赵孝成王之母,姓名不详。本文主要记述了她接见齐国使臣时的对话,展示了其卓越的政治见解。
[173] 齐王:指襄王的儿子,名建。使者:奉使命的人。问:聘问,是当时诸侯之间的一种礼节。
[174] 书:指齐王给赵威后的书信。发:启封。
[175] 岁:收成。恙(yànɡ样):忧患,灾害。耶:表疑问的语气词。
[176] 使使:第一个“使”是名词,使命;第二个“使”是动词,出使。
[177] “岂先贱”句:难道把卑贱的搁在前头,把尊贵的搁在后头吗?贱,指地位低下的民众。
[178] 不然:不是这样。
[179] 苟:假如。
[180] 何:靠什么。
[181] “故有问”二句:有问话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本,指岁与民。末,指君。
[182] 处士:有才能却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锺离:复姓。
[183] 是:指示代词,这个人,指锺离子。
[184] 食:给食物吃。下句的“食”同。
[185] “有衣”句:本句第一个“衣”是名词,衣服;第二个“衣”(yì意)用如动词,给衣服穿。下句的两个“衣”字分别同此。
[186] 是:指以上的行为。
[187] 何以:因为什么。不业:没有让他成就功业(意思是不用他)。业,用如动词,成就功业、建功立业。
[188] 叶(shè摄)阳子:也是齐国的一位隐士。叶阳,复姓。
[189] 哀:怜悯。鳏(ɡuān官):年老无妻。寡:寡妇。
[190] 恤(xù叙):顾念。孤:年少无父。独:年老无子。
[191] 振:救济。
[192] 不足:指缺少衣食。
[193] 息:蕃殖。鳏寡孤独穷困的人得到救济,不至于死亡,就是使民蕃殖。
[194] 北宫:复姓。婴儿子:姓北宫的女子的名字。
[195] 撤其环瑱:此句指不修饰打扮自己。撤,拿掉。环,指耳环。瑱(tiàn天去声),做耳饰的玉。
[196] 率:率领,引导。孝情:孝心。
[197] 胡为:为什么。“胡”,疑问代词。不朝:不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实际上是指不加封号。
[198] 王齐国:为齐国之王。王(wànɡ旺),用如动词,称王。子万民:把百姓看成自己的子女。
[199] 於(wū乌)陵:齐邑名,在今山东长山县西南。子仲:齐国的隐士。
[200] 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臣,用如动词,向……称臣。
[201] 索:求。
[202] “此率民”句:意为这是给人们做榜样,要人们做一个不与统治者合作的人。无用,没有作用,意为不跟统治者合作。
[203] 本篇选自《赵策四》。写触龙在太后盛怒、坚决拒谏的情况下,委婉劝谏,指出太后对幼子的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由于说理透彻,赵太后最后改变固执态度,采纳了触龙的谏言。触龙对“王孙”“公子”“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必将导致“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的精辟之见,至今仍有鉴戒作用。触龙,原作“触詟”,《史记·赵世家》作“触龙”,《汉书·古今人表》也作“左师触龙”。今本《战国策》误合“龙言”二字,遂成“詟”。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战国纵横家帛书》,中有《触龙见赵太后》章,正作《触龙》。现据以改正。
[204] 赵太后:赵惠文王威后,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权。
[205] 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多以王子作人质抵押。
[206] 左师:《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谓“左师”是“冗散之官,以优老臣者也”。
[207] 揖:辞让。
[208] 郄(xì戏):同“隙”,此指身体不舒服的委婉说法。
[209] 鬻:“粥”的本字。
[210] 嗜(shì试):嗜好。
[211] 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息,子女。
[212] 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
[213] 宫:原作“官”,从《史记·赵世家》改。
[214] 没死:冒死。臣对君的谦卑用语。
[215] 填沟壑:死去的委婉说法,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沟壑。
[216] 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217] 踵:足跟。女子出嫁,将上车离开,母亲因伤心在车下抱其足而哭。
[218] 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本国的。
[219] 三世以前:指赵武灵王。孝成王之父为惠文王,惠文王之父为武灵王。
[220] 赵之为赵:前“赵”指赵氏,周穆王赐造父以赵城,始有赵氏;后“赵”指赵国。公元前376年,魏、韩、赵三家灭晋分其地。赵国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等地。经赵武灵王至惠文王时,疆域又有所扩大。
[221] 微:非,非但。
[222] 重器:指金玉珍宝。
[223] 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224] 恣:任凭。
[225] 子义:赵国贤人。
[226]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秦王在灭韩亡魏之后,提出以五百里土地换安陵,企图以诈骗手段轻易地夺取安陵,不料却遭到安陵君的拒绝。唐雎出使秦国,在面对骄横不可一世的秦王时,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坚持正义,最终使秦王长跪致歉,承认安陵虽小而不可辱,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227] 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尚未称皇帝。安陵君:战国时魏襄王曾封其弟为安陵君,这里的安陵君是他的后裔。安陵,魏的附庸小国,在今河南鄢(yān烟)陵西北。此时魏已被秦所灭。
[228] 其:语助词,表推测、希望。
[229] 虽然:即使这样。
[230] 说:同“悦”,高兴。
[231] 使:前“使”字为派遣,后“使”字为出使。
[232] 灭韩亡魏: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灭韩国,二十二年(前225)灭魏国。
[233] 错意:放在心上。错,通“措”,安放,安置。
[234] 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大。
[235] 与(yú于):通“欤”,疑问语气词。
[236] 岂直:岂止,岂但。
[237] 怫(fú服)然:愤怒的样子。
[238]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粗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239] 徒跣(xiǎn显):光着脚。
[240] 抢(qiānɡ枪):撞。
[241] 专诸之刺王僚:公元前514年,吴国公子光和吴王僚争夺王位,派专诸将短剑藏在鱼腹中,借献食的机会,刺死王僚,专诸也被杀。专诸,春秋时吴国勇士。
[242] 彗星袭月:相传专诸刺王僚的行为惊动了上天,使得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彗星,俗称扫帚星,拖着长长的光尾。
[243] 聂政之刺韩傀(ɡuī归):韩国大夫严仲子和韩傀有仇,聂政便替严仲子刺杀韩傀,成功后自己毁容自杀。聂政,战国时魏国勇士。
[244] 白虹贯日: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贯,穿过。
[245] 要离之刺庆忌:吴王阖闾杀死吴王僚后,僚的儿子庆忌逃至卫国。要离便假装得罪吴王,逃归庆忌,并取得信任,最后将庆忌杀死,自己也伏剑自尽。要离,春秋时吴国勇士。
[246] 休祲(jìn尽):吉凶的征兆。休,美善,指吉兆。祲,阴阳之气相侵形成象征不祥的妖气,指凶兆。
[247] 缟(ɡǎo搞)素:白色丝织品。这里指穿孝服,暗示唐雎将刺杀秦王。
[248] 色挠:因受挫折而神色沮丧。挠,屈服。
[249] 长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跪时则耸身挺腰,身体就显得高了一些,所以叫长跪。谢:道歉。
[250] 谕:通“喻”,明白。
[251] 徒以:只因为。徒,只,仅仅。
[252] 本篇选自《燕策二》。乐毅为魏昭王出使燕国,燕昭王以客礼相待,遂留燕,昭王用为亚卿。公元前284年,燕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五国的军队攻破齐国,仅余莒、即墨未下。乐毅以功封昌国君。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即位,受齐人离间,派骑劫代乐毅,乐毅奔赵。齐人大破燕军,杀骑劫。燕惠王责备乐毅,乐毅写此信来回答。信中措辞极为婉转得体,又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乐毅的善于谋划,善于用兵,以及善于全身保名的能力,所以这封信成为历代所传诵的名篇。乐毅,赵国灵寿(今属河北)人。燕王, 指燕惠王。
[253] 昌国君:乐毅破齐有功,燕昭王封其为昌国君。昌国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五国,据《史记·乐毅列传》,指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兵。
[254] 下:攻克。
[255] 尽郡县:把攻占的齐地全部变为燕国的郡县。郡县,变为郡和县。
[256] 三城:指莒(jǔ举)、即墨和聊城。但据《战国策·燕策一》及《史记·乐毅列传》应为二城,无聊城。
[257] 惠王:燕昭王子,公元前278—前272年在位。
[258] 用:因。齐人:即指齐将田单。骑劫:燕将。
[259] 望诸:故沼泽名,在今河南商丘、虞城交界。
[260] 欺诈骑劫:指田单以火牛阵,猛冲燕军,燕军溃败,骑劫被杀。
[261] 承:乘着。敝:疲敝。
[262] 让:责备。
[263] 谢:道歉,表示歉意。
[264] 先王:指燕昭王。委:托付。
[265] 先王之仇:指燕王哙三年(前318),齐乘燕内乱伐燕一事。
[266] 振:同“震”。
[267] 会:适逢。弃群臣:指燕昭王去世。
[268] 暴(pù曝)露于外:指长期在外行军打仗,风餐露宿。暴,通“曝”。
[269] 且休计事:暂且休息,商讨国事。
[270] 过听:误听,错听。
[271] 捐:抛弃。
[272] “将军”二句:意为将军为自己打算倒也罢了,但如何报答先王对你的厚意呢?
[273] 臣:乐毅自称。不佞:不才,自谦之辞。
[274] 先王:指昭王。抵:触犯。斧质之罪:死罪。质,通“锧”,腰斩时用的砧板。
[275] 侍御者:犹左右,借指惠王。畜:养。幸:亲爱。
[276] 不白:不明白。
[277] 禄:俸禄。私:偏私。
[278] “不以官”二句:不随便拿官职送给喜欢的人,能力胜任者才给予。随,随便,随意。当,足以胜任。处,居其职位。
[279] 察能而授官:考察其才能再授予官职。
[280] “论行”二句:考察其德行才结交朋友,才是能建立功名的人。论行,考察德行。
[281] 举错:措施。错,同“措”。
[282] 高世之心:高于一般君主的见识。
[283] 假节于魏王:借用魏昭王的使臣节到燕国。乐毅是以魏国使臣身份入燕的。
[284] 过举:过分抬举,指破格任用。
[285] 擢(zhuó浊):提拔。
[286] 父兄:指同姓大臣。
[287] 亚卿:次卿,地位仅次于上卿。
[288] 幸:侥幸。
[289] 积怨:指公元前314年齐国乘燕国内乱攻破燕国,杀死燕王哙之事。
[290] “夫齐”三句:指齐国至今还保留霸主的余教和战胜国的余威。霸国之余教,春秋时齐桓公建立霸业,到战国时齐国还继承霸业的教导。骤胜之遗事,屡次战胜的事迹。骤,屡次。
[291] 闲:通“娴”,熟习。
[292] 举天下:此指联合其他诸侯国。
[293] 径:快,速。
[294] “且又”二句:指淮北宋地,楚、魏两国都想得到它。鲍彪注:“楚欲得淮北,魏欲得宋,时皆属齐。”
[295] “赵若许”四句:意为赵国如同意结盟,燕再约楚、赵、宋三国,四国一起进攻,齐国必败。第二个“赵”,《战国策》其他版本作“魏”。
[296] 顾反命:刚回来复命,言神速。顾,及、待。反,同“返”。
[297] 济上:济水之上,指山东北部。济水发源于今河南济源县的王屋山,东流至今山东定陶入齐境,经济南北、济阳南入渤海。
[298] 国:齐国都城临淄。
[299] 齐王:齐闵王。莒(jǔ举),在今山东莒县。
[300] “大吕”三句:指齐国之珍宝重器皆为燕国所有。大吕,齐国大钟名。元英、历室,皆燕宫名,在宁台下。故鼎,燕国大鼎,燕王哙时被齐国掠去,今回归燕国。宁台,燕国台名,在今北京市。
[301] 蓟邱:在今北京市。植:种植。汶篁:齐国汶水上的竹田。
[302] 五伯: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国阖闾,越王勾践。
[303] 顺于其志:感到很满意。
[304] 顿:犹“坠”,不辱使命。
[305] 裂地而封之:封乐毅为昌国君。
[306] “使之”句:意为自己被封为昌国君,可以和诸侯小国相比了。
[307] 《春秋》:记载春秋时代鲁国历史的编年体著作,此泛指史书。
[308] 蚤知之士:有先见之明之人。蚤,同“早”。
[309] 夷:平定。万乘:能出一万辆兵车,指大国。
[310] 八百岁:从姜尚开始建立齐国,到齐闵王,历时约八百年。此举成数而言。
[311] “遗令”句:此句疑有脱文。《史记·乐毅列传》作“余教未衰”。遗令,遗教。
[312] 庶孽:非嫡妻所生之子。庶孽容易作乱,应使之顺从。
[313] 施及萌隶:教令推行到百姓和徒隶。萌,通“氓”,百姓。
[314] 作:指开创。成:指结果。
[315] 远迹:足迹可以到达很远,此指吴军打到远方。
[316] “夫差弗是”二句:指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越王请和,子胥劝谏吴王灭越,吴王不听。伍子胥被迫自杀,吴王将其尸体盛在袋子里投入江中。鸱夷,革囊、皮袋子。
[317] 悟:明白。先论:指伍子胥灭掉越国的主张。
[318] 不同量:指阖闾和夫差器量不同。不改:指伍子胥至死不改变主张。
[319] 免身全功:使身免除祸害,成全功业。
[320] 离:通“罹”,遭遇。非:非难。
[321] 交绝不出恶声:张守节正义曰:“言君子之人,交绝不说己长而谈彼短。”意为即使交情断绝,也不会口出恶声骂人。
[322] 不洁其名:指不会为了自洁其名而诋毁其君。
[323] 数奉教于君子:多次受教于有道之人。
[324] “恐侍御者”二句:担心您听信左右人的话,而不了解我这个被疏远的人的行为。侍御者,实指燕惠王本人,委婉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