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我们常说要具备创新能力,其实很空泛。我们需要问自己:到底要具备哪些能力才可以去开展创新工作呢?或者说哪些能力算是创新能力?我们常说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创新思维?
1.2.1 创新能力
常说的创新能力一般有以下几种。
● 想象与联想能力(Imagination Skill):指不受已有理论、观点、框架等的限制,通过直觉、形象思维或组合思维等提出新设想、新创见的能力。
● 跨学科学习能力(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Skill):不局限于某个学科或者领域也不局限于特定的老师和学校,而是利用一定的认知方法积极主动地从不同的渠道广泛地获取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方法和经验的能力。
● 实践探究能力(Practical Discovering Skill):指通过采取探究、考察、验证等方式提出问题并不断地进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 分析评判能力(Critical Analytical Skill):指能够通过对观察、体验、交流等方式对事物进行独立深入的分析与判断并能够进行批判性、选择性的吸收和接受的能力。
● 组织协调能力(Interpersonal Skills):指能够与他人合作,理解他人并能够带领团队为了共同目标努力的能力,包含沟通、倾听、对话等。
● 资源整合能力(Integrate Skill):指能够快速有效地把多种资源地整合在一起使其发挥作用的能力。
● 创造能力(Creative Skill):指通过深入思考,能够提出和形成新的、有价值的概念、方法、理论、工具、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等的能力。
可以说这7种能力对创新人才都非常重要,想象力、跨学科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和评判能力是基础,需要从小训练并保持,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能力则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团队合作可以不断训练和提升,而创造力则是以其他6种能力为基础,但是又不以其中某一种为主,是一项综合能力。
1.2.2 创新思维
那么这些能力是如何形成,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培养呢?易中天老师曾说:“我们不但不会分析问题,甚至也不会提出问题,包括不会反问、批驳、质疑。不会辩论,是因为不会思考。不会思考,则是因为我们的学校,从来就不教这个。”这和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那句名言一样:“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可见,对于能力来说,思维方式是基石,训练的工具方法是外挂的手段,只有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训练才能带来我们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于形成以上创新能力最需要的创新思维方式又有哪些呢?思维方式很多,对于创新能力的作用也不一而足,但是有3种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证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
很多人把批判性思维直接作为创新思维,其实不是很全面,但是批判性思维对于创新来说确实不可或缺。这里引述钱颖一老师对此问题的精彩论述。
哈佛大学原校长博克(Derek Bok)根据对哈佛学生的观察和对心理学的研究,在《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这本书中,把大学本科生的思维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知的确定性”。这是一个盲目相信的阶段。在中学,学生认为学到的知识是千真万确的,这个确定性源于学生知识的有限性,因此是一种无知下的确定性。
第二阶段是“有知的混乱性”。这是一个相对主义阶段。学生上了大学之后,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包括各种对立的学派。虽然学生的知识增加了,但是他们往往感到各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这就是一种相对主义。
第三阶段是“批判性思维”。这是思维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在各种不同说法之间,通过分析、取证、推理等方式,做出判断,论说出哪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
博克观察到大多数本科生的思维水平都停留在第二阶段,只有少数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够进入第三阶段。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批判性思维首先善于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结论。
第二,批判性思维是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判断,而不是同样接受不同解释和判断。
在这两个特征中,第一条是会质疑即提出疑问。能够提出问题并且善于提出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批判性思维是指审辨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对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能力培养中所起作用最典型成功的例子就是犹太人,据说犹太人小孩回到家里,家长不是问“你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而是问“你今天提了什么新问题”,甚至还要接着问“你提出的问题中有没有老师回答不出来的”?
拥有批判性思维对于综合学习能力、分析评判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等都会有实质的促进和提升。首先因为要质疑和挑战,必须要了解实际的问题和观点是什么,自然要努力学习、认真分析、仔细探究,然后是要给出自己的基本判断和合理解释,这样的训练多了,这些能力自然就跟着提升了,所以,提升创新能力首先从鼓励批判性思维入手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2.创造性思维
钱颖一老师提出,创造性思维由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价值取向三个因素决定。
创造性思维来源于知识。知识包括我们通常说的学科和领域的专业知识,知识也应该包括跨学科知识、跨领域知识、跨界知识,而后者是我们欠缺的。
创造性思维来源于好奇心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地好奇。”儿童时期,每个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强,但是随着所受教育的增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会递减。应试教育则无情抹杀好奇心和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来源与价值取向有关。一般来说,创新的动机有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了三种价值取向:短期功利主义(创新是追求论文、专利、上市等能够在短期带来奖励的结果)、长期功利主义(创新是为了填补空白,争国内一流,创世界一流等这些需要长期才能见到成效的结果)、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创新是一种内在动力,不是为了个人的回报和社会的奖赏,是为了追求真理、改变世界、让人更幸福的一种发自内心、不可抑制的激情)。在我们长期以来的教育中,前两种价值取向占主流。
可见,我们之所以缺乏创造性人才,除了知识结构问题和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之外,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导致的是抄袭、复制现象频繁发生,而不大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更不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综上所述,提倡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自然要努力学习、认真分析、仔细探究;其次要做更有价值的工作,我们自然要保持好奇心、想象力,减少功利心。所以,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3.实证性思维
诚如我们前面介绍创新创业的定义时所提到的那样,创新是必须要落到实处的,创新要能够形成产品和服务并让客户满意,所以每一个新提案、新创意、新发明、新发现、新设计、新技术、新产品都要落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并不断完善。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实证性思维,而不是空想主义和纸上谈兵,一切以进入实践环节为考量,在这样的思维方式的驱动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这里我们用图1-2来解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最核心的基石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真的精神内核,在此基础上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证性思维,从而训练想象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分析评判能力等重要能力,从而形成创造能力。
图1-2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