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智慧城市 美好生活
——为什么要出版智慧城市系列图书
19世纪是帝国的世纪,20世纪是国家的世纪,21世纪将成为城市的世纪。
——Wellington E. Webb,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前市长
站在21世纪的坐标上,回想一个世纪以前,全球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不足20个,而今天,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450个,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数字将持续上升。随着全球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的发展已经在世界中心舞台起到主导作用。从经济意义上讲,围绕着城市发展,正在形成一个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以服务为基础的社会中心;在政治上,城市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它有着更大的影响,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从科技的角度来看,先进的生产力正在为城市的运营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发展质量并不高,在高速飙升的GDP外表下,是以牺牲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人力、环境保护)为代价,来换取城市高速发展的。这种发展模式属于粗放型的,但在我国经济腾飞的初期,却是符合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的。30多年后,当我们深刻反思过去引领发展的经济模式时发现,如果继续下去,总有一天,我们的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会用完。如今,我们的人力成本在不断提高,当这些生产要素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时,城市转型与生成新的发展模式迫在眉睫。
目前,全球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城市的实验,我国也已有293个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智慧城市相关市场的规模超过近1500亿元。大量新城区的建设以及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驱动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与技术市场快速发展,国内众多企业及跨国公司均盯准这块市场。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不断升温,各地政府结合本地情况,都在选择相应的模式展开智慧城市工作。
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建设符合“新四化”要求的智慧城市,无疑是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答记者问时,再次表明:“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由此可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智慧城市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好机遇。
21世纪的头十年,以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物联网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预示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智慧城市创新平台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应用展示平台。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生产模式、生活模式的创新。这些创新将使人类社会发展到数据化、智能化、统筹化、整体化的高级阶段。新时代的中国,在产业及高新技术上均已有较多的积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时机逐渐成熟,智慧城市建设正是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具体实践!然而,在中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对政府的运作管理提出了挑战:智慧城市建设面临哪些难题?如何贯彻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治理思想?如何“国退民进”,在政府的引导下,让社会资本全方位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为了见证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历程,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实践落地,中国智慧城市研究院全体同仁,汇集国内外从事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的产、学、研各方优质资源,共同打造、汇编《中国智慧城市实践系列丛书》。本丛书从中国的人居哲学、城市的渊源、智慧城市发展的历史责任与发展路径等方面,高屋建瓴地展现了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人文思想、哲学理念、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商业化发展的运作模式,力求给国内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及广大业内人士提供中国智慧城市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路径,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在智慧城市发展实践中面临的疑惑和遇到的难题。
此外,本套丛书的另一个亮点,是从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社区等36个行业、共计36个分册,深入探究、全面解析这些行业的领军企业建设智慧城市的经典案例,再加上《智慧城市实践总论》,全书共37册,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智慧城市实践系列丛书》架构宏大、体系完整,内容精湛、案例经典,行业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极强,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兼具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完美结合的大型丛书,是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巨大推动,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划时代的成果,其学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国内外宣传推广价值极高。《智慧城市实践总论》是全书的开篇之作,重点在于帮助政府、企业工作人员及智慧城市爱好者们了解智慧城市的历史、理念、行业趋势,并结合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和现有技术发展状况,讲解智慧城市在中国有效落地的核心要点。
一个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它的居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繁荣生活。如今,城市的发展拥有新的力量和新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方面的责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城市必须依靠新的科学技术,使城市系统更加智慧。智慧城市将引领我们优化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更久、更和谐。
随着智慧城市的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能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也许经过5~10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一定会总结出一套方法论及标准,也能像高铁一样向国外输出。借此东风,《智慧城市实践系列丛书》将不遗余力,和广大读者一起学习、探索、总结、参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伟大实践,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充满智慧,让我们生活更美好!
作为丛书的第一本,《智慧城市实践总论》是开篇之作,在编写中,遵循“科普性、前瞻性、权威性、实操性、人文性”五大特征,力保“专业人看了不外行,非专业人看比较专业”,因此在章节的设计上分为三篇:理论篇、路径篇和案例篇。第一篇分3章,第一章“智慧城市的前世今生”,主要阐述城市发展历史脉络,从而得出智慧城市为什么会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章“解析智慧城市”,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一些智慧城市的概念,把智慧城市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智慧城市。第三章“体验智慧城市生活”,在了解了智慧城市是什么后,还需要让智慧城市一个个场景生动地体现出来,因此在第三章中,列举了全球15个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拉近智慧生活与我们的距离。第二篇分两章,探讨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其中,第四章“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从政府前期建设智慧城市遇到的问题展开,讲解政府运营,如何从职能型向服务型转型后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从而突破智慧城市建设的瓶颈,也从企业视角剖析企业如何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并对未来智慧城市发展进行了展望。第五章“智慧城市如何有效落地”,讲解了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四要素“人、机制、商业模式、体验”,并且重点探讨四要素中所包含的“商业模式五要素”——“规划、技术、资本、集成、运营”,让读者全面了解智慧城市的可操作性。第三篇讲解了“合川模式”“秦皇岛模式”“济宁模式”的成功实施,给予读者启发!
• 非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书,能感性了解智慧城市。
• 企业管理者通过阅读本书,能系统了解如何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 政府管理者通过阅读本书,能从全局角度把控智慧城市建设。
• 大学生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系统地了解智慧城市的知识体系。
总之,每个读者都能从中获益,至少感觉智慧城市离我们很近。本书依托作者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剖析智慧城市,历经两年成就。不可否认,书的用词及一些细节方面还存在不足,恳求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多谢了!
在成书的两年时间里,特别要感谢我的妻子、儿子、父母及同事朋友,是你们不断地给我灵感,让我克服前行中的诸多困难,完成《智慧城市实践总论》的写作,同时将智慧城市丛书体系规划完成!再次谢谢我的朋友们!
作者于深圳南山.虚拟大学园
2016年1月
7686156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