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
书籍大概可以分成三类:教育、娱乐和参考用书。教育类的书教导我们一些事情,娱乐书刊让我们开心,参考用书提供一些信息。这本书既是教育也有娱乐,各位要是记得书中故事,自然就比较不会忘记那些教训。就此而言,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通过小故事来说明重要的经验教训。从呼喊“狼来了”的小男孩到“国王的新衣”,寓言都是传达日常生活中重要教训的有效方法。这本书也一样,说的虽是一位期货交易员的故事,但他的教训也适用于股票、债券等交易的投资人,还有其他商业人士,如创业家、经营者和诸位CEO。
各位即将读到的故事,其寓意是:屡次的失败,只要不被打垮,就是成功的基础;反之,要是接二连三的胜利就志得意满地情绪化看待,反而是失败的开始。爱迪生大概失败了一万次,才找到正确的灯泡钨丝。他在门洛帕克的实验室不幸被烧成平地的当天,记者问他该怎么办,爱迪生回答:“明天开始重建。”爱迪生之所以会成功可以说是因为他没被失败打垮。另外我们再看看亨利·福特,他曾跟爱迪生一起工作过,也非常钦佩爱迪生。福特在1905年白手起家,短短15年就建立起全球最大也最赚钱的制造厂。但几年后这个看似固若金汤的商业帝国却是老态龙钟、摇摇欲坠,此后20年几乎是年年赔钱。福特这个人固执的程度是众所皆知的,他的公司会亏损严重,能不能说是因为他太把成功视为理所当然,认为自己绝对不会做错呢?
连连获胜之后的心理变化,正是肇祸之始。他们开始以为成功完全是个人能力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在正确时机和位置把握到机会,或者认识到这一切只是运气所致。他们总觉得,只要自己出招自是手到擒来。
这种情况有很多说法:傲慢、自负、自大。但成功是如何内化到心理层面,随后又带来猝不及防的失败,这个转变过程至今还没人清楚说明过,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件事。这本书的例子跟众多企业家的个案研究一样,从抓住机会,奋勇进击,功成名就,然后犯下错误,楼起楼塌。我们谈的虽然是一个交易员的故事,但里头的寓意教训也适用于其他许多状况。不管你是在交易场上或者商界里,这些教训对各位都很有帮助。事实上这两个领域的共同点,比各位想到的还多。《福布斯》(Forbes)杂志1993年版《全美首富四百人》的封面上引述巴菲特的话说:“我是个生意人,所以我更擅长投资;也正因我是个投资人,所以我更擅长做生意。”如果投资和做生意的成功秘诀可以相互援用,那么失败的教训也可以。
从虚构故事展示成功如何令人志得意满,最后又是如何导致失败,当然可以让我们有所领会,不过如果这些成功和重大亏损是真人实事,各位想必更能牢记在心。那么这里说的亏损有多大呢?是累积15年的投资胜绩,最后在短短75天赔掉了超过100万美元。
为什么要出一本谈赔钱的书?
人们在投资市场上应该都赚过一些钱,对于要怎么赚钱,多少也有些了解。不过大多数赚少赔多,因此他们对于怎么赔钱想必也不甚明了,要是投资失利,他们会买书来看、参加投资讲座,找些能够赚钱的新方法,以为之前所以赔钱必定是方法“明显失灵”。就像是赌赛车的人一再押错宝,投资人的书架上也一定满满都是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的书,说的都是从赤贫怎么变巨富。这种书当做娱乐看看是不错,但常常被人视为教材,以为从中可以学到百万富豪起家致富的秘诀,尤其是那些在交易场上扬名立万的大佬更是受到推崇。这种书还标榜为“实用指南”。从1881年詹姆斯·布里斯宾(James Brisbin)的经典作品《牛肉宝藏:草原致富术》(The Beef Bonan-za:How to Get Rich on the Plains)以降,到现代各式各样的赚钱妙方:如何在市场胜出;如何利用所学所知赚钱;如何运用致胜策略;如何在吃早餐之前就赚饱百万美元。这些大家都看过吧,要是真的有效,我们早都是百万富翁了。
回顾那些讨论投资和交易的书籍,其中很少写到赔钱。会写到赔钱这种事的书,又往往是哗众取宠、未经授权的传记或八卦狗仔作品,迎合那些幸灾乐祸的低级趣味。那些报道名人的书籍听起来当然很有趣,但都不是为了让读者从名人错误中汲取教训为目的撰写而成的。大多数讨论投资市场的书,对于赔钱这种事只是轻描淡写,作者也许会提到,强调一下重要性,然后就此搁下,什么也没说清楚。
《止损:如何克服贪婪和恐惧》是针对赔钱心理的轻松探讨,提供给曾经赔钱或想要防止惨剧再次发生的投资人、投机客、交易员、营业员和基金经理人做参考。大部分探讨市场心理层面的书籍,多集中于行为心理学或心理分析(升华、退化、压抑、愤怒和自我惩罚之类的机制),这种书不是说没用,而是许多人根本看不懂,懂了也不晓得实际上如何运用;还有一些书籍是靠着虚构人物传达观点,也有些书是汇集一些关于赔钱的老生常谈充数。但我这本书说的是一位实际亏损百万美元的交易员,利用他的真实经历深入浅出地介绍亏损的市场心理,各位不但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书中的故事也非常有趣。
本书的上篇是吉姆·保罗连战皆捷的成功经历,从脏兮兮的乡下小孩变成搭乘飞机的百万富豪,一度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执行委员会成员,直到大亏160万美元轰然倒下。这本书的观点之一,就是指出先前的成功预设后来的失败,过去的胜利预告未来的殒落。要不是之前那一连串的成功,或许也不会有后来的失败。一开始没有胜利或失败的经验,可说是胜负机会都只有一半,你可能是个赢家,也可能会是个输家。等到开始交易而且是常胜将军,也就为自己布下失败的陷阱,因为那些成功经验会带来许多心理上的扭曲,尤其是在不知不觉间打破游戏规则却还是赢的时候。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你就会自以为天赋异禀,不受凡规俗例的拘束。
灾难的种子是吉姆第一份工作播下的,当时他才9岁。曝身在广大世界的金钱和物质生活之中不知防备,这正是他日后事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主要原因。于是他找寻市场上赚钱的专家做榜样,想要学习他们的交易法。我们生病的时候会找最好的医生,碰上麻烦时也会找最好的律师,所以吉姆也读遍专业投资技巧的书,探索行家手里的致胜秘密,但是越看越迷糊,因为他发现赚钱的方法不但五花八门,甚至还相互矛盾。某个专家赞成的办法,就有另一位专家誓死反对。后来他终于想通了,与其研究赚钱,不如研究赔钱和失败,知道怎样才不会赔钱比较重要。
本书的中篇介绍吉姆从赔钱经验习得的教训。也就是说,赚钱的方法尽管是人人各有一套,赔钱的方式却是寥寥可数。我们在市场上赔钱,不是因为分析错误就是有某些心理因素作梗,妨碍了分析结果的应用。而大多数亏损都源自后者。所有的分析方法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你不能全押上,必须留点退路预做准备,以防它失灵。但某些心理因素却会让你死抱着赔钱仓位不放,或者在这个方法失灵时,就急急忙忙改用那个方法,结果是两面挨耳光。
本书的下篇提点各位,要怎么避免心理因素造成的亏损。交易和投资失误不难理解,但很难改正。要了解这些有碍投资的心理因素,不必长篇大论的心理学理论,只须建立简单架构即可帮助你理解和接纳,从而避免灾难性的亏损。这本书会帮助各位辨识、确认并避免掉一些投资、交易和投机上的陷阱。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写一本讨论赔钱的书?因为赚钱的方式人人都有一套,但赔钱方式就那几种。而且,市面上尽管都是教你赚钱的书,但大多数人好像也还没有发财吧。
布伦丹·莫伊尼汉(Brendan Moynihan)
于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
199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