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CEO诚信品质培养:奠定孩子未来走向成功的基石
诚信是一个人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一切良好的道德品质都必须建立在正直的基础上。诚信是孩子成长的路标,是立人的根本。老师和家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判断和掌握孩子的动态,在孩子不诚实的行为处于萌芽状态时,运用好的疏导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他们诚实的心理,督促他们遵守与自己所说所做相一致的行为准则,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他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诚信品质。
1.培养诚信,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1998年,香港廉政公署(ICAC)执行处准备选一名首席调查主任。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层层推荐,有40多人进入笔试。最后一题是一个20分的问题:请简要介绍李世民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并详细讨论其合理性。身为考生之一的蔡双雄,知识面并不狭隘,他很崇拜李世民,也读过许多关于李世民的书。但在答这道题时,他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李世民在环保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最后,蔡双雄不得不在试卷上写下一句话:我实在想不起来李世民在环保方面曾有过什么举措,对不起,这道题我不会答。
一个20分的题没有答出来,一定不会有希望了!交卷后,蔡双雄显得很郁闷。出乎意料的是,测试结果出来后,这道题蔡双雄得了满分,并且全考场只有他得了满分。蔡双雄成为唯一进入面试的人。
选委会解释说,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者最标准的答案就是“不知道”。
事实上,这道题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试题库,其目的是测试考生的诚信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做人应有的态度。遗憾的是,这么多考生列举了李世民的多项环保措施,并用数百字来论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诚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从小养成的良好品质,无论未来从事哪一种职业,一个讲诚信的人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所以家长一定要把诚信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1)诚信品质能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
在人际交往中,诚信品质能让孩子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受到他人的欢迎,得到更多的帮助与关怀,这无疑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反,没有诚信的孩子,别人不喜欢和他交朋友,也得不到别人的欢迎、帮助与关怀。
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诚信素质的培养能使孩子抵御不良品行的侵袭。一旦孩子形成了诚信的品质,他们就会在父母、老师和同学面前坦坦荡荡,不会刻意隐瞒。因此,诚信品质的培养是孩子形成良好品质、克服不良品质的重要途径。同时,诚实守信也是道德的升华。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他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
(2)为了孩子的前途,诚信品质培养必不可少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说:“你能欺骗少数的人,你不能欺骗大多数的人;你能欺骗人于一时,你不能欺骗人于永恒。”所谓欺骗,就是以虚假的言行掩盖事实真相,并故意施诈使人上当。欺骗和说谎从目的上看是相同的,都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
现今社会,孩子的说谎行为比较普遍,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家庭乃至社会性问题。但是,有些家长对此并不重视,他们认为孩子小,说几句谎话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还觉得挺好玩。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是很大的,因为撒谎一旦成了习惯,再去改变它,就十分困难了。更严重的是,从小说谎,如果不加制止,长大后就可能成为社会上的骗子,而骗子的惯用伎俩就是欺骗,其行径极为恶劣。
孩子养成说谎、欺骗、作弊的习惯是最要不得的。大而言之,有害于社会,那些贪官污吏、盗窃犯、诈骗犯就是惯于说谎的典型人物;小而言之,会使个人信用破产,撒谎的人会受到大家的唾弃,变成不受欢迎的人。小时候爱撒谎的孩子将来就可能对同事、领导或爱人撒谎,甚至变成罪恶的根源。因此,为了孩子的前途,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2.从家庭起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诚信品质
刘彦(化名)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喜欢说大话、空话,对学习也不感兴趣,经常抄袭同学的作业,甚至编造各种理由来应付老师的作业检查。他还经常对其他同学说三道四、指指点点,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格格不入。因为他有这些坏习惯,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流,所以他并没有真正的朋友,表面上看着挺开朗,其实心里很孤独。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遵循诚信的原则,如果不能诚实守信,别人将不会或不敢再联系你。虚伪失信的后果不会马上显现,但当你发现别人与自己疏远,自己无法融入集体时,悔之晚矣。于是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进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刘彦就是这样。
通常我们认为,影响孩子诚信品质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其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当数家庭教育。从家庭起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诚信品质,是由家庭教育的特点和权威性决定的。
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寓教于日常生活当中,教育是伴随着家庭生活的日常过程而进行的。在特定的家庭日常生活环境中,孩子是诚信教育的对象,也是践行诚信的主体。作为父母,不要以为只有当你们在与孩子交谈时才是在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每时每刻,甚至是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孩子。父母穿衣、说话、表达情绪的方式、对待朋友、对待家人……所有这些对孩子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家庭诚信教育是有计划和无计划、有意识和无意识地进行的。无论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父母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正是由于家庭教育与家庭日常生活的高度融合,才使得家庭教育的影响是连续不断的,而孩子的诚信品质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无可替代。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与孩子血脉相连的情感关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示范会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这种尊重和信任往往会在家庭中树立父母的权威,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特殊促进作用。父母的威信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潜在教育力量,是父母有效地对子女进行诚信教育,使其自觉接受诚信教育的基础。同时,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特殊的血缘关系,彼此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孩子也容易倾听和相信父母的言行。
无数事实证明,在那些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诚信和美德的家庭,对孩子的管教充满仁慈和爱心的家庭,孩子的诚信品质往往能够得到很好的塑造。
(1)尊重孩子:诚信教育的客观要求
在教育孩子方面,鲁迅先生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在鲁迅看来,若不能理解孩子,就会盲目做事,这会进一步阻碍孩子的发展。曾经有一次,鲁迅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所有的客人都说新鲜可口,只有海婴说鱼圆是酸的。妈妈以为孩子在胡说,就责备了他几句,孩子很不高兴。听了这话,鲁迅尝了海婴咬过的鱼圆,感觉真的不是很新鲜,所以他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说的话啊!”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强调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受到成年人的尊重。孩子尽管年龄小,但他同样能体会到别人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尊重和信任。要知道,从小受到尊重、信任的孩子,会更加懂得怎样去尊重、信任别人和怎样得到别人的信任。
尊重孩子,就必须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虽然父母可以看到生命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不同的,而且差异会很大。所以父母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孩子,静静地等待和给予积极的引导。只有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孩子才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成长,这种成长的力量是强大的。
尊重孩子,就必须尊重孩子天生的人性之光。当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或者孩子做错了什么事,父母要跳过现象,看到孩子做这件事的本质,带着理解和尊重去引导孩子,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个不听话的小孩来管教。孩子的心态不一样,他感受到的能量也不一样。
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智慧。很多孩子经常说一些让人觉得没有由头的话,或者做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这时父母通常会认为孩子很无聊。事实上,当父母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仔细观察他们所做的事情时,就会发现其中的智慧闪光点,而孩子内心纯净的智慧反过来又能激励父母。孩子们的智慧值得每一位施教者思考。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喜好。有的孩子喜欢唱歌、绘画、书法,父母通常会努力培养他;但有的孩子喜欢舞刀弄枪、喜欢泡水坑、喜欢玩沙子等,父母就会觉得这种兴趣毫无意义。其实,孩子的个人喜好是一个特殊而神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体验到秩序、和平、自我挑战和成功的喜悦。
父母都希望孩子过上安逸的生活,但孩子不会在安逸的生活中成长,所以父母必须给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间,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即使孩子做了一些让他自己感到后悔和痛苦的事情,父母也应该在衡量风险之后,尽量尊重并鼓励他完成这段人生经历。
总之,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这是孩子诚信教育的客观要求。被满足这种客观要求的孩子,就会充满信心,不再撒谎骗人,从而逐渐养成诚信的优良品质。
(2)责任感:诚信品质的内在要求
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角色及其义务的一种认识和情感体验,它是一个真诚的人的显著标志。对自己负责不自欺,对他人负责不欺人,是一个人受到别人尊重与信赖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健康、稳定的动力。因此,重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这有助于诚信品质的养成。
责任与诚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责任必须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履行。建立起诚信品质,才能担当一定的责任。“言必信,行必果,果必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这些名言既体现了诚信,也体现了责任。
(3)榜样:诚信教育的实施前提
如果父母诚实、正直、守信、正派、富有爱心,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具有同样的品质。以身作则是诚信教育的前提,要想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父母必须率先做到。
有的父母认为,给孩子讲诚信的道理就是诚信教育;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只要孩子看不到就不会影响诚信教育。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灌输一些诚实的伟大真理,孩子就会学会诚实守信;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说一套而自己在背后做一套,孩子因为没有看穿所以会有诚信的行为出现。孩子是有思想的,他们经常根据现实做出选择。因此,家长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诚实守信的正面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诚信教育才能有效。
(4)实践:诚信品质形成的关键
诚信不是单靠说教能够培养出来的,实践很重要,通过孩子的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培养诚信品质。首先,父母要树立诚信的榜样,通过讲述诚实守信的小故事,使孩子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进而使孩子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然后,通过反复实践,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比如守时、不撒谎、讲信用等慢慢做起,使认识升华为信念,使偶然的诚信行为变成必然的诚信习惯。
在孩子的诚信实践过程中,父母要起到向导和引领作用。比如为了培养诚信而做一些活动,父母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活动应符合孩子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心理特征。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借助活动之外的其他方式包括技术手段,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体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以读书活动为例,过程当中不仅是让孩子读书,最好能在读的过程中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格言、谚语,然后摘抄并做成小卡片,以便事后有所感悟,也便于同伴传阅,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都可以从中感受到诚信的内涵。这些做法,胜过苦口婆心的说教百倍千倍。
(5)适当批评和表扬:助力诚信教育的实施
适当的批评和表扬,可以助力诚信教育的实施,并使诚信教育效果更好。批评孩子是家庭诚信教育中必要的手段,但要行之有效,必须学会批评的艺术。父母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不讲诚信的深层次原因,千万不可盲目地批评。在此基础上,还要及时对孩子进行专项批评,防止该项不诚信行为继续发生。其次,批评时要让孩子心服口服,不要用粗暴如讥笑、嘲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是对孩子的极大不尊重,势必会将孩子推向不诚信的深渊,下次就会编出更大的谎言来骗你。
除了适当的批评,及时的表扬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表扬对于塑造孩子行为和培养其良好的品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当孩子表现出诚信行为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表扬,比如对孩子说:“你真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孩子听了这话,心里一定很高兴,并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做诚信的事情,以赢得更多的赞美。
3.学校是学生诚信品质教育的主阵地
有一位老师,在他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有段时间经常发生丢东西事件,要么是这个同学的钱丢了,要么是那个同学的饭卡丢了,甚至生活委员收的学生餐费的钱也丢过。经过仔细观察和调查,老师认为是被学生“拿”走了。该怎么办?老师认为,既要帮助“拿钱”的学生改掉坏习惯,又不能伤害他的自尊,所以老师决定开个班会。在班会上,老师首先举了几个由于不诚实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然后重点分析了自己上学时也有这种行为及其影响,尤其说到了“没人想成为同学们的笑柄”这句话。最后,各组同学围绕“这种行为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进行讨论,然后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愿不愿意交这样的朋友,场面很热烈。班会结束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说,如果这个同学把“拿的钱”还回来,同学们会原谅他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会”。老师接着说,那么我们给这位同学三天的时间好吗?同学们都说“好”。结果就在第二天,丢东西的同学高兴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钱(饭卡)回来啦!”从此,这位老师的班里再也没有丢过东西。
故事中的老师采用班会讨论的教育方式,避免了单一对话对学生心理造成的负担和压力。在整个班会教育过程中,老师没有使用过一次“偷”“盗窃”等敏感词汇,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全体学生诚信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诚信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因为诚信是一切优良素质的基础,是做人的根基。然而,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在我们的校园里,一些违背诚信的行为屡见不鲜,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手段多种多样。如此严重的现象,使很多学生把它视为一种“正常现象”,而学校也没有将学生的这种行为与诚信或个人道德相联系,这反映了学校诚信教育的不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诚信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它应该成为学生诚信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当然家庭在这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老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诚实守信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因此,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做到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诚信度来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比较突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公正刚直,言而有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言必信,行必果”。这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老师和学生说明天要做一次作业评比,或者明天检查背诵课文的情况,成绩好的学生将列成名单登上班级的板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结果到了第二天老师因为别的事情忘记了,或者老师说这句话本身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根本就没有计划实施,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做法。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高大完美的,而老师没有将成绩好的学生名单登上班级的板报的行为,会使学生认为老师不讲诚信,说话不算数,学习的劲头、积极努力的思想就会松懈,更会使学生有一个“可以不守承诺”的错误认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守信的坏习惯。
如果要求学生提前两分钟进教室,自己就应提前到教室。如果因为自己没先来,或者来了忘记带教具或学生的作业本,就应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承认错误,并用行动如做下蹲动作等进行自罚,让学生看到一个违约者应有的态度和行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要诚信。否则,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容易失去威信和诚信。
所以,每一位老师应该改掉忽视诚信和有失诚信的毛病,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说到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样学生自然会以老师为榜样,力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我们的诚信教育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总之,老师的一切都是承诺,一切都是榜样,一切都在熏陶和影响着学生。
(2)营造坦诚的班集体氛围,促使学生诚实守信
班集体的教育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它在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老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充满友好、民主、和谐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与学生形成坦诚、和谐的关系,让学生信任自己。
老师可以利用班级和小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反省自己。老师可以自己带头总结近期工作的得失,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意见,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老师,从而更有序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得到学生的信任,让他们了解老师,真诚相待,和谐相处,形成知错纠错的良好氛围。例如,举办“诚信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是人生道路上永恒的道德标准,增强学生以诚待人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并以此活动为契机,让学生知道,走到哪里就要把诚信带到哪里,让诚信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老师可以通过班级环境布置来强化诚信教育。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环境的布置包括班级的黑板报宣传、小报的设计和布置、名言警句的张贴、花草的摆放等。例如,可以利用班级的板报和教室四周的墙壁,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具有浓厚诚信文化的氛围,使班级环境成为建设勤学乐读、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班集体的无声力量。如征集并张贴班训及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等,浓郁的诚信文化氛围,将是推动班级发展的无声力量。在布置班级环境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美观、整洁、大方和及时更新,以发挥良好的激励作用。
总之,一个坦诚的环境,能使学生畅所欲言,没有压抑感,促使学生从坦诚的环境中感受到正面、积极的引导,进而建立诚实守信的品格。
(3)扼制假话,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没有人是完美的!日常教育侧重于预防,当发现有学生说谎时,要及时加以控制,通过将心比心的教育加以纠正,引导和鼓励学生尊重自己,积极主动。同时,要对学生诚实正直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诚实是会被表扬的良好品质。课堂上没有说谎的“条件”,学生会发现说谎是可耻的。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直的品格。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需要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和日常诚信教育。
老师可以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以及学校对学生诚信的要求,讨论制定《班级公约》。根据进度填写“诚信卡”,建立诚信档案。班级诚信制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把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都纳入信用评价体系,比如建立信用档案,由老师保管。当然,由于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不可能进行一两次诚信教育就有明显效果,诚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在制度落地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坚持“多表扬少贬损”的原则,正确、及时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比如,为了激发学生的诚信积极性,评选周的“诚信之星”、月的“诚信之星”、学期的“诚信之星”等。
在日常诚信教育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因材施教。这是教育工作的原则,要求老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气质类型、性格特点,以及能力、家庭条件等,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才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道德要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注意群体中个体的影响。人的行为,无论是外表还是心理,与周围的人相一致,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平衡,这是由人的心理倾向引起的。同样,要在课堂上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集体意识,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这样做,使个体和群体一致,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得到升华。三是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导,使学生辨别是非,提高认识,加强道德修养。通过情感交流和认知认同来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4)树立诚信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选择榜样的原则是选择那些与学生“应该做的事情”相关的榜样。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小学生在学业、德育、行为及个人成长方面“应该做的事情”有很多,所以老师应针对学生在特定阶段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树立诚信典型,以发挥榜样的力量。
可以在每个班级评选出“最佳诚信学生”,评选的标准可以参考以下三点:一是平时待人接物诚实守信,不说谎话,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能够按时独立地完成各科老师留下的作业;三是考试过程中做到不抄袭。在评选之后,再让这些学生参加学校“诚信学生”的评选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人人争当诚信学生的热潮,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也可以在评选诚信典型的时候,让参选者介绍自己,有特色的自我介绍也是一种展现自我的方式。
(5)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与信念
学校中的许多课程除具有广泛的工具性之外,还有极强的人文性,比如语文课,可以说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本,是人的精神家园,其中的诚信教育素材是非常丰富的。例如,语文课本中《中彩那天》,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讲信用,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这样的教材利用好了,对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大有教益。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与信念,让学生明白诚信品质的内涵。
利用网课资源,也可以开展线上诚信教育。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网课成为开展教学的主要形式。在上网课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在没有老师面对面教学的情况下认真学习、整理笔记的能力,做到诚信学习无欺骗。老师也可以组织开展线上诚信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要求学生不可马虎大意,要认真对待疫情防控,积极做好“少出门,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控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及时查看各类防疫工作通知,主动配合学校和社区如实做好各类数据填写申报,做一名诚信的学生。还可以制作诚信主题PPT,结合防控形势和不诚信抗疫行为警醒学生,瞒报、虚报抗疫行为不仅违纪,甚至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