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
研究人员:
艾萨克·牛顿
研究领域:
力学
结论: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苹果砸头”的故事是真的吗?
牛顿运动定律
1665年,剑桥大学因瘟疫而暂时关闭,艾萨克·牛顿回到了家乡。这段时间里,这位孤独的思考者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发现。
传说牛顿住的房子前面有一棵很老的苹果树——他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于是他想到,一定有什么力量把苹果从树上拽了下来,所以可以推测,地面会产生向下的拉力,其作用范围至少能延伸到苹果树顶。那么,这种拉力的效果能延伸到月亮上吗?如果能,它就将影响月球的运行轨道。这会是真的吗?
根据传说,牛顿一把拽过母亲的地契,直接在背面开始演算。他意识到,物体所在的位置越高,它受到的引力就越小,于是牛顿猜测,物体与地心距离的平方和引力成反比。他认为自己的计算结果“看起来很接近事实”。牛顿还进一步推测,其他绕轨运动的天体之间也存在同样的引力,所以他称之为“万有引力”。
不过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牛顿并未对外公开自己的发现。直到某一天,三位朋友——爱德蒙·哈雷、罗伯特·胡克和克里斯多佛·雷恩——像往常一样在咖啡馆里聊天,谈到彗星的运行轨迹时,他们展开了争执。胡克觉得自己能算出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结果却失败了。
访问剑桥
-
哈雷是牛顿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1684年,哈雷前往剑桥拜访牛顿时谈到了彗星轨道的问题,如果天体之间的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那么彗星运行的轨迹会是什么样的?牛顿立即回答,应该是一条椭圆形轨道。这个答案之所以会脱口而出,是因为他早就算过——不过接下来他马上发现,原始的演算草稿居然找不到了。于是他答应重新算一遍,再把结果寄给哈雷。
同年11月,牛顿完成了这篇论文——《论天体的轨道运动》,他在文中解释了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理论。1687年,牛顿不朽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发行,人们通常简称为《原理》。
这部艰深的著作用拉丁文写成,书中不光介绍了平方反比公式和万有引力,还提出了我们今天熟知的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由此奠定了经典力学的根基。
苹果的故事
-
威廉·斯蒂克利是一位古文物研究者——他醉心历史,热爱考古,为巨石阵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此以外,斯蒂克利还是牛顿的好朋友,他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撰写了第一本传记。在这本书里,斯蒂克利生动而骄傲地记录了发生在1726年4月15日的一场对话:
“我前去拜访艾萨克·牛顿爵士……并和他一起待了一整天。那天的天气很好,晚饭后我们来到花园里,坐在苹果树下喝茶。牛顿告诉我,他之所以会想到引力的概念,最初的灵感来自树上掉落的苹果。苹果为什么总会垂直掉到地上,而不是向上飞、向左向右运动,或者沿斜线落地呢?”
斯蒂克利继续写道,这些问题“在他的脑海里盘旋”,“于是他反复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和引力的作用机制;接下来,他开始运用这些规律来解释天体的运动和物质的聚合,由此发现了宇宙哲学的真正法则”。
1727年,牛顿的助手约翰·康杜特在他撰写的牛顿传记中同样提到了这件事:“1666年,牛顿再次离开剑桥,回到林肯郡的母亲家里。有一天,他满怀心事地在花园里散步,看到苹果后突然想到,引力不仅仅作用于地面上的这一点空间,它的延伸范围比我们通常以为的要远得多。”
所以,牛顿至少给两个人讲过苹果的故事,不过这时候距离事件发生已经有60年了,也许这个故事只是他随便编的。
他为什么要编造这个故事?
-
根据牛顿留下的信件我们可以推测,在1682年之前,他一直认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迹是一个巨大的旋涡,就像从排水孔流出去的水一样。这套理论最早是笛卡儿提出的。不过到了1682年,哈雷彗星的出现推翻了笛卡儿的假设,因为它运行的方向与其他行星完全相反。
1674年,胡克就曾提出引力的概念,也几乎完成了相关的数学计算。牛顿绝不肯承认胡克能在任何事情上胜过他,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才编造了发生在多年前的苹果的故事,来证明自己在1666年就想到了引力的概念,比胡克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