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
都知道葡萄牙王室是最看重航海和探险的,哥伦布想开辟新的航道寻找新的机会,自然先想到游说亨利王子。可对亨利王子来说,去往印度的航道,早就不算是世界之谜了,根据他的计算,他一直致力于开发的非洲西海岸一路南行的航线,肯定是从欧洲到印度的最短路径,有人想到大西洋以西去找印度,纯属闲得蛋疼,可以无视。
哥伦布在各个航海国家游说,推销他的西行计划,没人搭理他,男人们都有自己的主意和见解,不容易被人忽悠,哥伦布只好去忽悠女人。
容易被忽悠的女人并非都是蠢女人,哥伦布忽悠成功的这位,在整个地球人类的发展史上,都算是数得着的顶尖女人,她就是伊莎贝拉一世。
伊比利亚半岛上对摩尔人“收复失地”的运动中,早期产生了大量基督教小国,老杨在之前的几本书中都介绍过,比如纳瓦尔王国、阿拉贡王国、卡斯提亚王国等。到了15世纪,根据各种联姻、内耗或者是整合,伊比利亚半岛实力最强的基督教国家就是卡斯提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而葡萄牙正是从卡斯提亚王国中分裂出来的。
伊莎贝拉是卡斯提亚王国的公主,她的国王哥哥本想让她嫁入葡萄牙王室,这个头脑清晰、志向远大的女子为自己选择了阿拉贡王国的继承人。在国王哥哥死后,通过跟自己侄女的一场内战,伊莎贝拉取得了卡斯提亚王国的王位,成为伊莎贝拉一世女王。不久,她的丈夫继承了阿拉贡王国,两口子成为两个国家的共治国王,虽然看起来这两个国家还是各有各的经营,其实已经可以认为是正式合并了。
合并后的国家也就是早期的西班牙,女王两口子的主要工作就是向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摩尔人发起最后的攻击,打响了绵延700年的“收复失地运动”的收官战,1492年,摩尔人在半岛北部的小国被消灭,西班牙大致统一了半岛。
就在伊莎贝拉一世跟摩尔人激战时,她收到了哥伦布的远航计划书。睿智的女王一眼就看出了这场冒险的价值。只是,战中的西班牙并不富裕,全部的资源要用来打仗。伊莎贝拉一世于是将哥伦布留在西班牙,按月支薪水养着,只等着自己手头一宽绰,就让这个意大利人派上用场。
整个战争中,女王两次宣哥伦布到前线见驾,就为跟他讨论出海事宜。当时大部分西班牙贵族都觉得女王被忽悠了,这个意大利骗子肯定会让女王血本无归,女王力排众议,坚持了自己的态度。战争胜利后,女王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借贷了一笔款项,勉强凑齐了哥伦布的旅费,配置了3艘船只和80多名各种人员。
1492年8月3日,船队从西班牙的帕洛斯港出发,哥伦布随身携带了一封女王给中国皇帝的书信,也携带着女王满满的期望。
因为对哥伦布的资助,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一世女王在世界女王排行榜上地位颇高,其实这位女王也算我们的老熟人了,她有两个我们认识了很久的闺女,一个是著名的疯女胡安娜,生下了神圣罗马帝国最鼎盛时的皇帝查理五世;另一个是英王亨利八世的原配王后凯瑟琳,因为她坚持不跟亨利八世离婚,导致了轰轰烈烈的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参看《德意志:铁与血的历史》和《英帝国:日不落之殇》)。
1492年,西班牙女王自己并不知道,她的信如果没有跑偏,应该是被明朝的孝宗皇帝朱祐樘读到。在咱家大明的16位帝王中,孝宗是数得着的好皇帝,他临朝17年被称为“弘治中兴”,是大明近300年历史上最和谐昌明的一段岁月。而朱祐樘在中国两千年帝王史上形象最健康的一点就是:这位皇帝是中国皇帝中唯一坚持一夫一妻过了一辈子的,除了自己的皇后,孝宗皇帝没有册封任何后宫的嫔妃,是中国史上私生活最检点的帝王。
作风纯良的朱皇上,就算他知道有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王正不远万里给他送信来,相信他也不会爬上紫禁城的屋顶,天天望穿双眼翘首企盼。
而哥伦布一往情深的目标——印度呢?此时的印度正是混乱而分裂的德里苏丹王朝后期,壮丽的莫卧尔王朝的开创者正预备南下,将四分五裂的印度一举攻陷呢,所以,他家更没心思迎接不知道哪里来的船队了。
哥伦布这个伙计不懂礼数,去别人家串门也不先打招呼,不告而访还不认识路,所以只好在大西洋里乱窜。大西洋倒是懂礼数的,这么大一池子水,惊涛骇浪也好,风平浪静也好,都有一定的规矩,会形成规律的洋流,只要不触礁翻船或者饿死,乱窜的船只总会被送到各种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