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TMS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2.2.1 TMS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1. TMS对软件开发团队绩效的影响
软件开发团队比起其他任务团队,往往面临更高的任务复杂度、成员分散性和知识密集性,因此TMS的记忆区分、任务协调和任务信任等要素更加适用于对软件开发团队绩效的研究。
一方面,团队熟悉度、任务熟悉度、人际互动等因素通过TMS的中介作用,会对软件开发团队的绩效产生影响。TMS可以优化团队互动过程,使团队协调顺畅,提高决策质量,从而取得高绩效。Espinosa等研究了在异地分布式软件开发团队中熟悉度和复杂度对团队绩效的影响。他们通过对1 170个“修改请求”软件项目进行研究,发现任务熟悉度和团队熟悉度对团队绩效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受到任务复杂性和团队协作复杂性的调节作用。这里任务熟悉度和团队熟悉度的概念都来源于TMS理论。[1]Butler等则研究了软件开发团队中团队意识的影响因素以及团队意识对团队绩效的影响。通过用现场法对51个数据库开发团队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交流频率和团队特征影响团队意识,而团队意识直接影响团队绩效。团队意识分为专家位置认知和共享任务理解,其中专家位置认知就来自TMS理论。[2]
另一方面,除了中介作用,TMS还对软件开发团队绩效产生间接影响。研究发现,TMS通过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团队行为整合等影响软件开发团队绩效。Lin等研究了信息系统开发团队中哪些知识资源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向中国台湾地区的信息管理协会的359位成员发送调查问卷,研究发现知识互补性、知识位置和知识配置对团队问题解决能力有正向影响,问题解决能力又对项目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其中,知识位置的概念就来自TMS理论。[3]而Lin等还研究了信息系统开发团队中行为整合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团队绩效的影响。通过对360个项目经理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TMS中的专家专业化和专家可信度的两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行为整合产生正向影响,而行为整合对团队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其中行为整合由联合决策、集体决策和专家整合三个构念组成。[4]
2. TMS对虚拟团队工作绩效的影响
虚拟团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增加了人才多样性,降低了研发成本,减少了差旅强度;但在另一方面,虚拟团队的地理分散性、组织分散性、虚拟性的特点带来了团队沟通不畅、低水平的信任、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差等问题。[5]TMS在解决虚拟团队的这些不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其工作绩效。
Marlow等提出了团队虚拟性对团队交流的影响的研究框架。他认为虚拟性负向调节了团队交流中交流频次、交流及时性、交流内容与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团队信任、团队认知中介了团队交流和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其中团队认知可以分为TMS和共享心智模型两种主要类型。根据研究,拥有更优的TMS的团队在分享及分担任务信息、目标、角色、职责、团队互动技术上有着更好的团队绩效。[6]
Engelmann等则研究了信任对虚拟团队工作绩效的影响。通过实验法,作者将不同学生分为拥有团队知识和信息意识的组群和没有拥有的组群,他们在分散的空间里参与由计算机支持的协作。结果表明,团队知识和信息意识提高了虚拟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抵消了相互怀疑,提高了虚拟团队的工作绩效。这是因为团队知识和信息意识推动了虚拟团队内TMS的发展,推动了知识分享并提高了认知处理的效率。[7]
3. TMS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
企业创新往往包括提供新产品和服务,采用新流程、新管理方法以及创造新技能等内容[8]。TMS有助于提高团队知识利用率、团队知识整合、团队问题解决能力等,从而提高团队创新绩效。
Yu等从认知的视角研究了企业内员工建言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的614名电子商务企业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员工建言行为通过TMS、团队学习行为和知识分享对团队创造力产生影响。TMS能够提高团队吸收效率、知识利用效率以及知识多样性,从而影响团队创造力。[9]
Dai等发现新产品开发联盟和TMS对创业企业创新活动有正向影响。通过对中国长三角地区148名创新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TMS提高了团队知识管理能力和团队知识整合,有助于创业企业同时开展产品探索和产品开发两种创新活动。[10]
4. TMS在社交媒体中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随着企业内部通信工具的发展,社交媒体越来越成为加强组织内部团队交流、知识共享的重要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观察彼此交换的信息内容、信息方向,也就是所谓的元知识,这是TMS的重要内容。通过增加团队成员的元知识,人们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减少组织内的重复工作,从而提高团队绩效。[11]
戴维森(Davison)等研究了社交媒体和关系对人际间知识交换和工作绩效的影响。通过对两家公关公司的案例研究,作者发现在中国注重关系的企业文化中,社交媒体的交互性、即时性和亲密性加强了企业内部的社会关系,推动了人际间知识交换,从而提高了工作绩效,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社交媒体的技术支持和TMS的辅助下,人们可以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形成关于他人知识的元知识,培养与他人的认知信任,并获得跨任务知识协调的技能,最终提高工作绩效。[12]
Cao等则研究了社交媒体的使用与TMS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的89个组织的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与TMS正相关,因为社交媒体有助于团队交流、成员互动和知识管理;社交媒体的使用和TMS通过团队吸收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对团队创新绩效产生影响。[13]
[1] Espinosa J A, Slaughter S A, Kraut R E, et al. Familiarity, complexity, and team performance in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software development[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7, 18(4): 613-630.
[2] He J, Butler B, King W. Team cogni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n software project tea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7, 24(2): 261-292.
[3] Lin T C, Chen C M, Hsu S C, et al. The impact of team knowledge on problem solving competence in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tea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5, 33(8): 1692-1703.
[4] Lin T C, Hsu S C, Cheng K T,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behavioural integration in ISD teams: An extension of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s concept[J].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2012, 22(3): 211-234.
[5] 王凌剑,廖述梅,陈敏华,等.虚拟团队中交互记忆系统理论研究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8): 1512-1520.
[6] Marlow S L, Lacerenza C N, Salas E. Communication in virtual team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agenda[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17, 27(4): 575-589.
[7] Engelmann T, Kolodziej R, Hesse F W. Preventing undesirable effects of mutual trus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kepticism in virtual groups by applying th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wareness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2014, 9(2): 211-235.
[8] 黄海艳.交互记忆系统与研发团队的创新绩效:以心理安全为调节变量[J].管理评论,2014,26(12): 91-99.
[9] Yu S Z, Zhang L, Deng J Z. Mechanisms of e-business security and enterprise employee voice behavior impacts on team creativity: A cognitive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cur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6, 10(9): 149-164.
[10] Dai Y, Du K, Byun G. Ambidexterity in new ventures: The impact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lliances and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7, 75: 77-85.
[11] Leonardi P M. Ambient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Using social media to learn “who knows what” and “who knows whom.”[J]. MIS Quarterly, 2015, 39(4): 747-762.
[12] Davison R M, Ou C X J, Martinsons M G. Interpersonal knowledge exchange in China: The impact of guanxi and social media[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8, 55(2): 224-234.
[13] Cao X, Ali A. Enhancing team creative performance through social media and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8, 39: 6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