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元宵(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节日诗词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宋]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这首词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元日,作者正闲居带湖。元日立春:阴历正月初一恰好又是立春日。

②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秆,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他一生主张抗金。

③椒盘:古时习俗正月初一日用盘进椒,饮酒则取椒置酒中,称椒盘。簪:妇女束发用的簪子,此作动词,义为插戴。彩胜:即幡胜,宋代士大夫家于立春日多剪彩绸为春幡,或插于妇女鬓发,或用以点缀花枝。

④整整: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的名字。韶华:美好时光,即指春光。

⑤春风鬓:春风吹拂中的鬓发。

⑥“往日”两句:往日欢乐不堪回忆,今朝每因惜花而生春恨。记省(xǐng):记忆。

⑦“春末”三句:谓往常春未来到,已问花期。晚了,恨花迟开;早了,又怕花凋零过早。

⑧“今岁”两句:今年花期已有准信,唯恐风雨无凭而误花时。

【今译】

是谁从椒盘里拿出彩胜插在鬓角?

青春美妙的整整,鬓角彩胜在飘。

往事不堪回首,我也不想再回顾,

常常因为花而把春天怨恨。

春天没来,我总期盼着春天来临,

春天来了,我又怕花儿走向凋零。

今年花开时间还没有确定的消息,

只担心风雨阻拦,花开没有准信。

【鉴赏】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是个双喜临门的节日。这一年辛弃疾已49岁。

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整整是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这里用来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中年怀抱。接下来两句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欢春天、不热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这里作者从一个“恨”字出发,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作者急切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今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矛盾复杂心情。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悙“参决国事”,准备效法他老子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享清福了。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词人听到这一消息,于是在词中感叹“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通观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复杂的心情。

诗词故事 元日饮酒春意暖

过年离不开喝酒。元旦饮酒的习俗在中国的历史上多有记载。古代新年喝的酒和平时喝的不同,常见的有屠苏酒,还有椒酒和柏叶酒。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魈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

柏酒,是一种用柏叶浸制的酒。柏树为长青之树,所谓“松柏长青”,被古人取作长寿的象征,其中柏叶可入药。《汉官仪》云:“正旦饮柏叶酒上寿。”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柏叶”有辟邪的作用,记有“柏性后凋而耐久,禀坚韧之质及多寿木,所以可入服食。道家以之点汤常饮,元旦日以浸酒辟邪,皆取于此”。可见,柏酒在新年开始日饮,一为长寿,二为辟邪,其乃吉祥之酒,当然非饮不可了。

椒酒,是用花椒籽浸制的酒。说到椒酒,就会说到元日诗词中常常会提到椒盘。所谓椒盘,就是盛有椒的盘子。《尔雅翼·释木三》:“正月一日,以盘进椒,饮酒则撮真酒中,号椒盘焉。”这是说,古时正月初一喝酒时,把盘中椒拿一些放在酒中。放了椒的酒也就叫“椒酒”。《荆楚岁时记》:“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以贡樽。”说明之所以酒中放椒,还是取其香味。古俗元旦这一天,子孙向家长进椒酒,意在祝吉祈寿。汉代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中有:“正月之朔,是谓正日,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小无大,以次列坐先祖之前,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古代很多诗词中都说到元日饮酒的事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因此,椒酒和柏叶酒常常相提并论,如南北朝诗人庾信的《正旦蒙赵王赍酒》中有“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的句子;杜甫《杜位宅守岁》诗“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椒盘颂花,也称为“椒颂”。“颂”即祝辞。《晋书·列女传》记刘臻妻陈氏,元旦献椒花颂曰:“美哉灵葩,爰棌爰献,圣容皎皎,永寿万年。”宋代毛滂《元日·玉楼春》有“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姜夔《鹧鸪天·丁巳元日》说“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明代袁凯在《客中除夕》一诗中写道:“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元旦”一条中记有:“士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昧爽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饫蒸糕,呷粉羹。”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有“椒柏酒:元旦饮之,辟一切疫疠不正之气”。不过,这原来是正月初一的饮用酒品,后来除夕时也饮用了。

古代元日诗词中写到喝屠苏酒的很多,其中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最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