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里的中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闲话皇帝的称谓

“皇帝”是中国帝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是光辉、伟大和美丽的意思,“帝”则原指宇宙万物的主宰神,即天帝、上帝。所以“皇帝”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伟大而光辉美丽的上帝”。用于帝王,便体现了政权与神权的统一。

虽说上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但把“皇”和“帝”合起来作帝王的正式称号,却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才开始的。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所以兼用“皇”“帝”以自称。于是“皇帝”作为帝王的自称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才最后退出政治舞台。但有人不死心,想过过皇帝瘾,所以还上演过几次复辟的闹剧。

秦始皇像

其实,“皇帝”一词在秦始皇之前已经连用过,如《尚书·吕刑》的“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和“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等,但这些地方的连用只是用来尊称前代帝王如颛顼或三皇五帝,并非帝王的正式称号。

“皇帝”这个中国帝制社会国家元首的正式称号,虽说无比尊贵,但臣子却不能在皇帝面前直呼“皇帝”,必须用别称。于是在不同场合中,臣民对皇帝便有了许多别称。常见的有:

陛下 意为殿陛之下。原指在宫殿台阶下的近臣和侍卫。用陛下指称皇帝始于秦朝。东汉蔡邕在《独断》中说:“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群臣见天子不敢直呼,只能“因卑达尊”,请站在殿陛之下的近臣传达,于是“陛下”就成了对皇帝的尊称。这是古代面见皇帝时对其最常见的一个称呼。

万岁 这原是百姓向帝王或君主表达内心喜悦时的欢呼声。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一:“战国时,秦王见蔺相如奉璧,田单伪约降燕,冯谖焚孟尝君债券,左右及民皆呼万岁。盖七国时,众所喜庆于君者,皆呼万岁。秦汉以来,臣下对见于君,拜恩庆贺,率以为常。”作为一种祝颂词,“万岁”原来只是表示希望某种美好景象能够永远存在,后来却成了臣子朝见皇帝时的规定仪式,即“三(山)呼万岁”。一般认为这个仪式始于汉高祖刘邦。由于“万岁”的欢呼声在臣子朝见君王时经常使用,所以时间一长,也就成了皇帝的又一尊称。

天子 这是君权天授观念的体现。夏商周三代统治者,其正号为王,但也常被称作天子。《尚书·洪范》有“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的话,《礼记·曲礼下》更是明确地说“君天下曰天子”。所以,自秦以后的历代皇帝均可称为“天子”。《白虎通义》说:“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春秋繁(pán)露·顺命》也有“天子受命于天”的说法。君王与天神如同父子,君权天授就在“天子”这个称呼中一体化了。

九五之尊 “九五”取自《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孔颖达疏曰:“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故天下利见此居王位之大人。”“九”和“五”是古人特别偏爱的两个数字,九为个数之最,亦为阳数之极,五则刚好处于个位数的中间,符合中国人对中庸的偏好。所以在《易经》乾卦所有与九相配的卦辞中,九五的卦辞是最吉利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上了天,意谓有德者居高位,利于展现其才干。龙为我国传说中的神物,以龙附会帝王,遂以“九五”指称在位的帝王。与帝王相关的居处亦多取九五之数,如北京的城门,明永乐时建北京城,城置九门,京城卫戍司令称九门提督;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而进深五间;紫禁城的房屋有九千九百九十余间,而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大门上的钉均为九路钉,横竖各九,共八十一钉。其余如贡品、节庆大宴的果点、皇帝生日的流动节目等亦均为九的倍数,或八十一,或九十九,或一百零八等。

此外还有“上”、“圣人”、“县官”、“官里”、“宅家”(皇权至高无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官家”、“大家”、“天家”、“国家”、“六龙”、“飞龙”、“车驾”、“乘舆”、“衮职”、“至尊”、“人主”、“大行”(指刚去世的皇帝。因为刚刚去世,大臣尚未议定谥号,故以大行称之。大行者,往而不返之义)等别称,非常繁多。明清以后,更有以年号来称皇帝的,如“永乐”“乾隆”“光绪”。

以上是臣民对皇帝的称呼,多为敬词;皇帝自称则多为谦词,有“孤”“寡人”和“朕”。然而这三个词原来都不是皇帝专用的。“孤”和“寡人”,原是小国之君和诸侯的自称,《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自称曰孤。”“诸侯……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意为孤独孤单之人和寡德之人。“朕”则原是普通百姓都可用的自称词,《尔雅·释诂》:“朕,身也。”郭璞注:“上古贵贱皆自称朕。”只要是活人,不管贫富,都可以用“朕”自称。但自秦朝李斯等人建议“天子自称曰朕”后,便成了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谁也不能再自称为“朕”。古代帝王的霸道,在语言使用上也不例外。

按《礼记·玉藻》所说,皇帝原来有一个专门的自称:“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孔颖达解释说:“予,我也。自谓予一人者,言我是人中之一人,与物不殊,故自谦损。”原来“予一人”是明文规定的皇帝最正式的自称,意思是皇帝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但历来的帝王却很少使用。明文规定对皇帝不起任何作用,更何况只是一个小小的称呼。

与皇帝权位相适应的还有一些专用词语,常见的有:

皇帝的指示称“制”“诏”“旨”“圣旨”;

皇帝的批示称“朱谕”“上谕”;

皇帝的文告称“黄榜”;

皇帝的居处称“宫”“殿”“宸”“龙庭”“禁中”“省中”;

皇帝所居住的城市即京城称“凤城”“辇下”;

皇帝的容貌称“龙颜”;

皇帝的衣服称“龙袍”;

皇帝的帽子称“冕”;

皇帝的车子称“凤辇”“乘舆”;

皇帝外出称“行幸”“巡狩”;

皇帝外出的居处称“行在”“行宫”;

皇帝死了称“驾崩”“登遐”“龙驭在天”;

皇帝的灵柩还没有安置入圹前称“大行”;

皇帝的坟墓称“陵”。

此外,受到皇帝的宠爱称“幸”;和皇帝有关的人、物和动作则加一“御”字,如御林军、御医、御膳、御旨、御览、御用、御驾;皇帝的行为或皇帝授意的某些行为则称“钦”,有钦命、钦差、钦赐和钦定;侍奉皇帝则称“尚”,有尚衣、尚食、尚书等;娶皇帝的女儿也用“尚”,称“尚公主”,意思不言自明,既然娶了皇帝的女儿,就得准备去侍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