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经济学是为政府服务的吗?

经济学研究的是市场规律,这个规律需要无数的生产和交易活动才能得到体现,例如价格必须在市场的充分交易中才能真正得到反映,两个人偶然的交易定价不能代表商品价值。对经济学的运用要有一定的范围,样本要足够多,视角要足够宏观。市场如同大海,而每一个企业都是海洋中的一分子,只有跳出海洋,在一个制高点上才能进行管理,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政府身上。经济学开山鼻祖《国富论》的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它就是以一个国家为单位进行研究的。

由此,经济学成为政府治理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政府每时每刻都依据国内外市场发展变化而调整政策航向,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规避风险。而众多企业经营和管理人员也非常关心经济发展的方向,但他们更多的是以顺应时代发展、捕捉机遇、规避政策风险为目的,将其作为外部经济气候,用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大多数企业在市场的海洋中都是一叶小舟,它们确实在很多情况下不能主导自己的航向,稍有风雨便可让它们偏离方向,随波逐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小舟已经逐渐发展成航空母舰集群。有些公司富可敌国,例如2011年,苹果公司的市值达到3 816亿美元,若将市值换成GDP(国内生产总值),苹果相当于全球第30大经济体,与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相当。有些公司在一国之中举足轻重,例如三星对韩国而言有国中之国之势。2018年,沃尔玛公司拥有的在职员工达230万人,员工总人数比60多个国家各自的人口数还多。那么,这些大公司是否可以对内运用经济学进行管理呢?

俗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意思并非“细节决定成败”,而是烹小鲜的很多道理可以用于治大国,比如“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说的是不要频繁扰民,就如同烹鱼不要频繁给鱼翻身。同样,治理一个公司,也可运用经济学的大道理,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这种大道理可运用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大。尽管企业的实际经营不一定要套用什么经济学原理,但经营中的种种行为都可以在经济学中找到解释。

例如,华为的备胎计划是一件格外引人注目的事情。在美国商务部无理由地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禁止供货后,众多美国企业宣布将停止给华为供货,高通、英特尔、ARM(半导体知识产权供应商)、安森美、泰瑞达,甚至联邦快递都被要求禁止向华为出货或提供服务,美国企图迫使华为进入休克状态,强行阻碍中国高科技的发展势头。然而,华为拿出了备胎计划,一夜之间人们发现,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乃至一些能够培育企业生态的标准,华为都有自己的一套,它成了打不死的“小强”。这当然是因为任正非高瞻远瞩,早做防范,而从经济学角度讲,这就是如何看待国际贸易的问题。在“二战”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国际贸易一直处于全球化分工合作的大趋势之中,每个企业都在这个大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寻找自己的定位,参与生产与交换,不可能有一个企业能够包打天下。几十年的惯性已经让大多数企业只知道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不知道其中的风险,丝毫没有意识到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经济学早已推导出,如果出现反全球化问题,各国会走向独立依靠自己的产业链这种结果。拥有自己的产业链可能并不是最经济的,却是最安全的,所以任正非说:“我们不会轻易狭隘地排除美国芯片,要共同成长,但是如果出现供应困难的时候,我们有备份。”

再看一下海尔“人单合一”模式中的经济学原理。“人单合一”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瑞敏提出并命名的一种商业模式,其字面释义为:“人”,指员工;“单”,指用户价值;“合一”,指员工的价值实现与所创造的用户价值合一。“人单合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竞争方式和组织方式,也不属于传统的业务模式和赢利模式的范畴,而是顺应互联网时代零距离和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时代特征,从企业、员工和用户三个维度进行的战略定位、组织结构、运营流程和资源配置领域的颠覆性、系统性的持续动态变革。“人单合一”的结果是员工与用户关系更加紧密,而企业作为一个管理平台,负责对运营良好的团队进行扶持,扮演投资者的角色。这在经济学中就是更多地让市场发挥作用,让内部各种团队瞄准价值需求,引领消费需求,而需求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市场价格,进而使企业获得利润。

其实,并非只有这些知名企业的经营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可以说每一个企业的经营都是对经济学的运用。我们知道,每个企业注册时都需要资本金,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货币政策”的起点。企业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资本金往往是不够的,所以很多企业需要融资,这和一个国家放宽货币政策是一个道理,国家放宽货币政策本质上是一种信贷。融资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现金,所以很多经营者把上市作为终极目标,但这是错误的观念,过多的资金可能成为负担,除非有人经营好这些资金,跑赢大趋势。此时该公司可能就不是原来的实业公司,而转变成金融公司了。货币政策应当适度,同理,那些不上市的企业,只要利用好资本,提高资本回报率,就可以健康发展。

经济现象在企业经营内部比比皆是,而很多企业家在内部经营时并未制定什么经济政策,不是也一样经营得很好?经济学在企业内部经营中有用吗?经济学的确只是一种对经验和现象的归纳,其本身并不创造什么经营法宝,但归纳的道理是可以推导出有价值的信息的。例如对电磁波的发现,人们是先理论推导,再实践验证,才发现这一有价值的东西的。经济现象的特点是均衡,价格是均衡的,供给和需求是均衡的,国际贸易也要均衡,但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均衡,例如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的不均衡、行业利润空间的不均衡、宽松货币政策与紧缩货币政策的不均衡(人们总是回避紧缩政策,期望宽松政策长期维持),这就产生了簇拥现象:一味地追求资本,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殊不知,当挤在一块蛋糕上时,人们未必就能分得更多,而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可能独自享受了更多的资源。我们去观察华为,可以发现其经营方法中很多都是特立独行的,这就是它成功的秘密:你们都往东走,我就偏偏向西行。如果西行的人与东走的人一样多,可能世界上也就没有华为了。

很多人总是抱怨经济学预测不到下一个蓝海或者危机,指责政府的经济政策总有这样那样的不是,但这种祈天求雨的做法是无济于事的,你应当迈开自己的腿,走向新天地。寻找这片新天地需要有眼光,经济学不是万能的,但从不均衡中寻找希望总是没错的。企业家最难的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因为成功之后就有一种惯性,人们容易迷信过往的成功经验。但经济学的规律是围绕均衡点的波动,是来回往复,这一次向东,下一次就应该向西,所以企业家要懂经济学。

很多企业家败在盲目扩张,把自己几十年的努力付之一炬,其实仔细想来,他们犯的都是低级错误。曾几何时,摩托罗拉就是无线通信的代名词,在第一代模拟通信技术网络上无人匹敌,但是很遗憾,这个通信革命的领导者被自己掀起的技术浪潮淘汰了。为什么?因为摩托罗拉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成功,把业务调整到数字技术上来。实际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解决了人们随时随地的通话需求,尽管还有提升空间,但人们进一步的需求点更多的是信号处理,以及移动数字技术所能提供的各种应用,这些需求的供需均衡落差更大,而数字技术可以逐步替代模拟通话,所以模拟通话需求反而会回落,摩托罗拉如果顺应这些需求,在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处理器这些新领域发力,而不是全力投入追求完美的卫星组网的“铱星计划”,恐怕至今苹果、高通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所以说,经济路线是首要的。如果选择了错误的经济路线,与经济规律南辕北辙,任何技术强大、实力雄厚的企业都会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