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0章 神秘学教学(六)
“关于知识,还有个有趣的说法。
我们知道,在三基石里,媒介的定义是精神活动的产物,是思想内容,它是客观的。
而知识,它的本质是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精神产物。
就像是觐见神明的祷告词,它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
所以有部分三基石本位论的学者就不承认所谓知识的存在,他们认为知识只是一种另类的媒介。
而至于知识这种客观存在是谁发现或创造?众说纷纭。”
希罗·哈维讲完这部分内容,暂缓地喝了一口茶。
在这间隙,好问的学生总是如约而至。
“那教授您的看法呢?”
“我的?”哈维教授挑眉,将茶盖盖上,“我对知识的成因有些另类的看法,不过这部分需要在后面些时候结合其他内容再讲。现在,我们讲解最后一个问题,也就是我开头时说的很有意思的问题。”
说着,哈维教授在第三个问题--神秘学手段能否做到将精神转变为实物?底下划了一道明显的横线。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且肯定的,当然能做到。
应用前个问题中提及的,神秘学中有三种改变。对于精神变成物质来说,这在‘精神改变’中算是较为常见的手段。”
“教授,那您还说它有趣?”
爱尔兰表现出十足的不解。
哈维教授浅笑,粉笔在已经化作三棱锥的三基石上面找到原来的象征【物质】和【精神】的两点。
他着重给两点圈出后,说道:“说它有趣是因为涉及到了三基石中经常为一体的两个基点。
这映射出一个大问题--即意识世界与现实的关系。
神秘学是唯心的,也就是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
但我想说的不是以上这些。
而是在参与神秘学学习或者实践调查中,唯心的神秘学会让我们潜移默化的会去承认意识决定物质。
直白的说就是假设有超越现实的规律存在。
这也导致了我们很多时候是拿来就用的,像费莱用祷言去脱困,他在当时连那个【知识】的原理是什么都不了解,就敢盲目使用。
大部分神秘学从业者都有类似的通病。
我们执着于掌握超越现实的法则规律,却忽视了本身,以及那些【知识】的原理和来源。
久而久之,我们会沉溺在神秘学这座深渊中的。
这也是我想提醒你们的,尤其是你,费莱。”
哈维教授的目光定在了费莱身上,更准确点,还是那个随身携带的骰子。
“教授,为什么单独说他?”
爱尔兰在这课堂上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
他只觉得自己有太多不知道的了,脸上显示年龄的胡子都有些羞愧了
“因为他比你要早接触这些东西。”教授含糊说道,“好了,不用纠结这些。提醒是一方面,使用又是一方面。当掌握了这些手段,该用时还是得用的。”
他说完,放下粉笔喝了口茶,同时还不忘指挥爱尔兰将黑板上除了三棱锥外的所有东西擦去。
给了自己大概十分钟休息时间后,希罗·哈维教授又重新拿上了粉笔。
“那么接下来,问题也解答完了,我该说一些我想说的了。”
“听好了两位,以下的东西很重要。”
哈维教授在最后两个单词内尽可能地拖长了尾音。
他则用手中粉笔在原来黑板上倒立的三棱锥上平等的画上好几道线条。
现在再看,就像是一座有五个层级的镂空倒立金字塔。
做完一切,哈维教授接着说道:“我们先前讲解了有关神秘学的基础知识,也大致讲解了包括【知识】在内的完整三基石理论。
接下来要讲的东西就是世人眼里那些神乎奇迹的东西。
也就是所谓的魔法,以及它相关的内容。”
听课的费莱和爱尔兰两人眼睛不自觉地瞪大了。
就像是听到了什么传说秘辛。
哈维教授习以为常的忽略了这样的反应,有条不紊的讲解:“收起你们那些不堪的眼神,魔法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它是很枯燥和乏味的东西。
更多时候,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手段。”
教授叩指在黑板上,敲击声应和着他那苍老而有力的声音。
“首先我们该知道的是三基石论划分的修行等级,也就是类似教阶等级制度的东西,它代表了一个神秘学者掌握禁忌魔力的程度。
看看我身后这个被我分成五等份的【完整三基石】。
自下而上的等级分别是【助祭】、【司祭】、【司牧】、【眷从】、【从神】
这个命名说实话有些蠢,不过是沿用于公元四世纪天主教的一位总结出三基石雏形的教宗,后人也不好更改。
当然,矮个子你也不用拿笔记,很多学者一辈子也到达不到【司祭】的水准。
所以勉强知道就行,都没什么大用。”
被点名的爱尔兰悻悻然放下了手里的纸和笔,然后,又好奇的追问:“那教授您现在的水准是?”
“勉强到达司祭。”
哈维教授面无表情。
不过,费莱和爱尔兰默契对视一眼。
或许,教授再进一步的话,他说的就该是:很多学者一辈子也到达不到【司牧】的水准。
教授并没理会学生的小动静。
他继续道:“这些自下而上的等级我们现在看着很清晰。
而等你们正式接触过就知道了。
存在一种说不清的边界局限着你们,能突破那个虚无的界限后就算是顺利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底下的三个阶段是切实有人达到的,而最上面的三个阶段都是推断。”
费莱疑惑道:“三个?【司牧】之上不只有两个层次吗?”
“那是因为在上面两个的基础上,理论里还有一个大胆的论断,也就是到达【从神】之后,此时的完整三基石算作一个难以突破的极限。当你突破之后,你就是神明本身。”哈维教授讳莫如深的解释,随即便转回当下的内容:“以上的都是推测,说回来吧。
三基石论里的修行为什么是一个自下而上,不断扩大的倒立金字塔呢?
这就好似一个累积的过程。
从一个点,构建了一个面,然后在一个面上不断层叠累积,直至有所成就。
而这又隐含了完整三基石本身。
还记得我说的偏移吗?那是让三基石中的某一个点通过某类改变在动态平衡产生移动。
而完整的修行则是让自己的三基石每个点都正向偏移扩大。
当一个三基石面扩大后,它也能勾连起更远的知识点。
因此就像这个倒立的金字塔一般,每进步一个层次,体积就会更大一分。”
直到这儿,哈维教授久违的顿了顿,然后有些戏谑道:“当然,也别将这个所谓的等阶想的很重要。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提醒你,关于神秘学的世界是有这么一个实力划分。
这些理论上的东西拿到台面上就有些不够看了。很少能出现什么以修行等阶决定事态走向的问题。
在神秘面前,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