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变(增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理性、情感与形式

——汤显祖情感学说的多向度展开


汤显祖对“不朽”之文提出了弘扬“三氏原委”的期待,相应地也就将“长行文字”(“古人文字”)的主要功用限定为阐说义理、记叙事状,至于情感的表达,则不能不有所忽略;事实上,汤氏古文主要也是以序、记、说、铭、疏、解、题词等应用性写作为主,所重在于理致、观念、判断,间及一些事主的生平大略,较少抒发他在日常生活中偶发的喜怒爱乐。就表达方式而言,主要采用议论与记叙,较少运用起兴、比喻、想象、拟人、夸饰等情感意味相对突出的手法。

但是,汤显祖的“有韵之文”(诗、赋、传奇)却充盈着细腻、绵长而真挚的个性化情感,他还经常直接地以“情”字入诗,“四梦”甚至被认为是有关晚明心性论的形象化、故事性的呈现形式。另一方面,“长行文字”虽然较少被用来抒发个人情兴,但却是汤显祖阐述其情感理论的主要载体,这些论“情”文字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在儒学或佛学语境中,思考“心”“性”“情”“理”等范畴的相互关系,如《寄达观》《复甘义麓》等;二是对文艺本体情感性特征的体察与描述,如《调象庵集序》《耳伯麻姑游诗序》《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等;三是以“情”“理”等心性概念为中介,转向社会历史现象及其规律的考察,如《弋说序》《青莲阁记》等。

以下对汤显祖情感理论的分析,集中于文学与美学这一向度。当然,以上归类也是相对的,多向度展开是汤显祖情感理论的一个鲜明特征,而文学与美学上的倾向性也往往受制于特定的哲学观念和社会认知。汤显祖的涉“情”文字不乏相互矛盾、似是而非的内容,这些既与晚明文人思想的复杂、多变有关,也可能是缘于不同时期写作心态的差异,但另一方面仔细推究,可以发现它们背后隐藏着两条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的逻辑主线:中国古典情感学说历时态展开的延续性,以及汤显祖个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