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咏物咏美人
骆宾王
骆宾王(623—684),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作《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被称为神童。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并称“王杨卢骆”,又号“初唐四杰”。四人中他年辈最老,但排名最后。“四杰”都是官小名大,性格浪漫,都喜欢自我表现,争名好胜,被当时人取为笑谈。光宅元年(684),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写出著名散文《讨武曌檄》,传遍天下,后来兵败被杀,有传说他逃命后当了和尚。在“四杰”中,骆宾王的逸事流传最广,给人的印象最深。
在狱咏蝉 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1]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2]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3]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4]。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5]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6]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7]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在首都长安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此诗作于狱中。近三百字的小序反复叙写了自己的心境,并以蝉的高洁自况,抒发了幽愤感伤的情怀。
这首诗名为咏蝉,实为自咏,蝉的高洁,就是自己品性的高洁。前四句分写蝉和人,后四句合写蝉和人。全诗托物言志,蝉和人融为一体,活画出一个在寒露中哀鸣的秋蝉的形象,也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一联,寄托遥深,对人生感受有高度的概括性,富有哲理意味,是被人传诵的名句。
[1]“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晋书·殷仲文传》)这里借此故事自叹无生气。
[2]“而听讼”两句:用《诗经·召南·甘棠》故事,周代召公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棠梨树)下断案,后人都不忍损伤这树。
[3]曩(nǎng)时:从前。将:还是。
[4]徽纆(mò):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5]西陆:指秋天。古代认为日行东陆是春,南陆是夏,西陆是秋,北陆是冬。南冠:楚国人戴的帽子,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国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的典故。
[6]那(nǎ):即今“哪”字。历代诸本均作“那”,蘅塘退士改作“不”,兹复正。玄鬓:原指黑色的鬓发,这里比喻黑色的蝉。这两句一语双关。表层意思是,我怎能忍受这像满头黑发的蝉对着我这白发老人长吟?深层意思是,我对着黑蝉吟诵委屈哀伤的《白头吟》。《白头吟》是古乐府曲名,多写清正却遭诬谤的主题。
[7]“露重”两句:写蝉在秋风寒露中飞不动、叫不响的痛苦情景,暗示身微言轻。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做过三年宰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也是盛唐著名诗人。为相期间,曾力劝玄宗杀掉安禄山,玄宗却说他误害忠良;玄宗要选李林甫为宰相,他说必将祸害国家。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被罢相,由李林甫继任,四年后,忧愤而死。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1]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此诗用拟人手法咏物言志。张九龄是南方人,丹橘也是南方所产,因而诗人自比丹橘。屈原当年写《橘颂》,也是这个意思。
丹橘冬季常绿,不是因为南方气候暖和,而是它的本性就是耐寒的。丹橘可以献给嘉宾,可是山重水深,无法实现。丹橘的命运就是这样不好,可也没办法。人们都喜欢桃李,难道丹橘不如它?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
[1]岂伊:难道。伊,语中助词,无义。岁寒心:有耐寒的本性。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王维
王维(699—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他母亲好佛,给他取的名和字都出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王维是神童,八岁就会写文章,擅长书法,精通音乐。二十出头就进士及第,很快做到给事中的官职。安史之乱时,王维被叛军俘虏,接受了伪职,但他吃药装成哑病,又写诗哀伤百官被迫听音乐。所以安史之乱后他只受到降职的处分,后来又升到尚书右丞的高官,世称王右丞。王维和李白、杜甫并称为盛唐三大诗人,和孟浩然并称“王孟”。王维还是唐代最优秀的画家之一,宋代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1]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2]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3]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4]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5]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6]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7]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这首诗是王维少年时代的作品,写一个贵族少妇洛阳女儿的生活,富贵豪华,却又空虚无聊,揭露和讽刺了高层社会骄奢淫逸的风气。结尾“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两句以西施当年的身处寒微作为反衬,感叹贫女虽美,却无人爱怜。暗示真正的君子无人赏识。
[1]才可:大约。
[2]鲙(kuài):同“脍”,细切肉。
[3]剧季伦:胜过石崇。晋石崇字季伦,豪富骄奢无比。
[4]碧玉:借指洛阳女儿。碧玉原是南朝汝南王的侍妾,出身小家庭,称为小家碧玉。
[5]九微:灯名。汉武帝曾设九微灯等待西王母。花琐:雕花窗格。
[6]曾无:竟然没有。理曲:温习曲子。
[7]赵李家:泛指贵戚之家。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婕妤李平两家很受宠幸。一说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及汉武帝李夫人的并称,二人都以能歌善舞受到天子宠爱。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今甘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国托克马克城)。李白的母亲生李白时梦见太白金星,于是给他取名白,字太白。李白五岁时迁居到绵州(今属四川)的青莲乡,在那里读书练剑二十年,号青莲居士。二十五岁时离开蜀中,到处漫游。他除了饮酒赋诗外,还当侠客,学仙道,广交朋友,名气越来越大。比他大四十多岁的老诗人贺知章非常佩服他,称他为“谪仙人”。他不参加考试,经人推荐于天宝元年(742)当上了翰林供奉,受到唐玄宗的欣赏。因得罪了权贵,不到两年就被迫离开长安,又开始漫游,再没回来做官。安史之乱后,出于报国热情,他参加永王李璘幕府,结果因李璘造反被牵连判罪,流放夜郎(今属贵州),流放途中遇赦返回,不久病死于当涂(今属安徽),葬在当涂青山。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古代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有雄奇飘逸的特点。他和杜甫并称“李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1]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2]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3]
《清平调词三首》是李白在长安当翰林供奉时所作。有一次,唐玄宗请杨贵妃到沉香亭观赏牡丹,命李白作歌词,李白奉旨作了这三首歌词。都是借牡丹歌颂杨贵妃之美,来讨得唐玄宗的欢心。
第一首侧重写贵妃,主要写杨贵妃的艳美胜过牡丹花,那是因为得到了唐玄宗的春风吹拂。杨贵妃之美只有在神仙世界才能见到。
[1]蘅塘退士原编题作《清平调》,误,据《全唐诗》补。
[2]云想衣裳:意为彩云也羡慕(杨贵妃的)衣裳。有人把“想”解释为“像”,误。槛:栏杆。露华浓:比喻杨贵妃像带露的牡丹一样浓艳。
[3]群玉山: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瑶台:传说中仙人住的地方。
清平调词三首·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4]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5]
第二首侧重写牡丹,借咏牡丹赞贵妃受宠幸。杨贵妃含露凝香,那是因为受到宠幸。楚王想神女那是空断肠,唐玄宗拥有美人可是真实的。汉宫中的美女谁能比得上?(赵飞燕吗?)可爱的赵飞燕还要依靠新妆。
[4]红艳露凝香:牡丹含露凝香,喻贵妃。云雨巫山:楚王梦中与巫山神女欢会,醒来再也见不到她。神女说,要想见我,去看早上的云,晚上的雨,那就是我。
[5]可怜:可爱。飞燕:赵飞燕,汉代著名美女,受汉成帝宠爱。倚新妆:依靠新巧的化妆。
清平调词三首·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6]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7]
第三首合写贵妃和牡丹,写唐玄宗笑着欣赏杨贵妃和牡丹。杨贵妃靠在沉香亭北的栏杆上,无限的春愁春恨都消除了,因为她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
[6]名花:指牡丹。倾国:指杨贵妃。
[7]解释:消除。沉香亭:亭子名称,在长安兴庆宫龙池东北。今有原址复建的亭阁。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审言之孙。三十五岁之前主要是读书漫游,曾参加过进士考试,落榜了。后来写了许多歌功颂德的赋,找机会献给唐玄宗,终于获得一个掌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时,他被叛军俘虏,困在长安。后来逃跑,投奔自称皇帝的唐肃宗,当上了左拾遗,很快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华州民众逃难,杜甫也弃官不做,向西投奔亲友,一直漂泊到四川成都,住了六七年。在四川,他得到了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帮助。严武不仅帮他解决全家吃饭问题,还帮他向朝廷申请了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虚衔,所以后人称他“杜工部”。严武死后,杜甫带家人漂泊到湖南,准备投奔舅舅。由于途中发大水,困在船上挨冻受饿,病死在湖南耒阳。杜甫是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双子星座”,他的诗有沉郁顿挫的风格。历代文人大多数喜欢杜甫,尊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称赞他是“古今诗人第一”。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1]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2]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3]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4]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门必)宫。[5]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6]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7]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8]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9]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10]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赞美孔明庙前的古柏,来歌颂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孔明,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先写夔州孔明庙前的古柏,再写成都孔明庙前的古柏,最后抒发感慨,写古柏又大又重像丘山一样,连一万头牛也拉不动,谁能送去供用呢?“古来材大难为用”已成为经典名言。“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也受到后人的称赏。
[1]孔明庙: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杜甫的成都草堂附近也有孔明庙。
[2]霜皮溜雨:皮白而光滑。
[3]君臣:刘备与孔明。际会:遇合。为人爱惜:被后人爱惜而不砍伐。
[4]雪山:指岷山。
[5]锦亭东:成都锦江亭之东,那里也有孔明庙。先主:指刘备。武侯:孔明。(bì)宫:指祠庙。
[6]窈窕:幽深的样子。丹青:指孔明庙壁上的壁画。户牖空:庙中空寂无人。
[7]落落:独立超群的样子。冥冥:幽暗的高空。
[8]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
[9]终:蘅塘退士原编臆改作“曾”,据《杜少陵集》《全唐诗》改正。
[10]幽:蘅塘退士原编臆改作“仁”,据《杜少陵集》《全唐诗》改正。幽人:隐者。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11]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12]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13]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14]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15]
这首诗写一个绝代佳人,在战乱时亲人被杀,自己也被丈夫抛弃,就带着侍婢在深山空谷里幽居。生活很清苦,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仍然坚守自己的品节。杜甫同情她的悲惨命运,又赞美她的高尚情操。全诗除了首尾四句外,全是佳人的自述,读来凄凉感人。“但见新人笑,那(nǎ)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都是发人深思的名句。
[11]官高:自己出身高官家庭。
[12]恶(wù)衰歇:嫌弃衰落失势的人。转烛:像风中的烛光一样摇摆不定。
[13]合昏:合欢花,早开晚合。
[14]采柏动盈掬:动不动就采一满把柏树叶。柏树常绿,比喻坚贞。
[15]修竹:长长的竹子。竹子有节,象征贞节。
韦应物
韦应物(735—790),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十五岁就当了唐玄宗的侍卫,骄纵荒唐,受人鄙视。玄宗死后,他痛改前非,专心读书,先后任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卒于苏州,人称“韦苏州”。韦应物是与戴叔伦齐名的著名清官。他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
赋得暮雨送李胄[1]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2]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3]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4]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5]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微雨打湿船帆,显得很沉重,在这雨雾昏暗的傍晚,鸟儿飞得缓慢,不知是飞不动还是不忍离去。“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一联写景新奇,情景交融,被推为佳句。
[1]赋得:朋友之间分题赋诗,分到的题目叫“赋得”。李胄:字恭国,李昂子,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官至刑部郎中,《全唐诗》收其诗。蘅塘退士原编误作“李曹”,据《韦苏州集》《全唐诗》改正。
[2]楚江:长江。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3]漠漠:水汽密布的样子。冥冥:雨雾昏暗的样子。
[4]海门:长江入海处。浦:水边。滋:水分。
[5]散丝:散落如细丝般的雨丝。
韩愈
韩愈(768—824),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自称昌黎(今河北昌黎县)人,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当过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吏部侍郎等官。韩愈幼年丧父,由哥嫂抚养长大,学习刻苦。后来他主盟文坛多年,培养了一大批著名文人,如张籍、王建、孟郊、贾岛、李贺等等。韩愈擅长写险怪的诗,尤其擅长七古长诗,诗风与孟郊最相近,并称“韩孟”;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石鼓歌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1]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2]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3]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4]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㧑呵。[5]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6]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7]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8]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9]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10]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11]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12]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13]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14]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15]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16]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17]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这首诗主要鼓吹周朝遗留下来的石鼓文是多么多么珍贵,批评官僚当局们有眼无珠,任凭石鼓文被废弃。开头四句说,张籍拿着石鼓文纸本来请我作一首《石鼓歌》,我自感没有李、杜之才,不敢作歌。“周纲”十二句是追叙石鼓来历久远。“公从”十句叙述石鼓文的字体特点和价值。“陋儒”六句怀疑《诗经》不收石鼓文,是孔子的粗心。“忆昔”十八句,叙述发现石鼓的经过和建议留置太学。“中朝”十句叙述当局不采纳诗人建议,叹惜石鼓文物的废弃。“方今”六句,希望在尊崇儒学的时代,能把石鼓移置太学。
[1]少陵:杜甫。无人:指死。谪仙:李白。
[2]周纲凌迟:周朝的纲纪衰落了。宣王:周宣王,他使周朝得到中兴。
[3]搜(sōu)于岐阳:在岐山南面打猎。搜:暮春打猎。遮罗:阻挡网罗。
[4]隳(huī):毁坏。
[5]㧑呵(huī hē):驱赶呵斥。
[6]隶与蝌:隶书和蝌蚪书。
[7]蛟鼍(tuó):蛟龙。
[8]翥(zhù):飞。
[9]锁纽:器物上面可以提携或系绳带的部分。蘅塘退士原编误作“锁钮”,据《韩昌黎集》《全唐诗》改正。
[10]褊(biǎn)迫:狭小。委蛇(yí):从容的样子。
[11]掎摭(jǐ zhí):拾取。羲娥:羲和(驾日之神)、姮娥(居月之神),此指日月。
[12]臼科:出土石鼓的坑。
[13]祭酒:官名。即国子监祭酒。
[14]讵肯:岂肯。媕婀(ān ē):无主见。
[15]博白鹅:王羲之很爱鹅,有一个道士养了一群漂亮的鹅,王羲之想要,道士就让他抄一遍《老子》(一说是《黄庭经》)来换鹅。
[16]那(nuó):奈何,怎样。
[17]丘轲:孔子(名丘)和孟子(名轲)。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他年轻时到京城赶考,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拿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东西都很贵,居大不易啊。当顾况浏览白居易的诗卷,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感叹地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居天下也不难。老夫刚才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白居易四十四岁时因为越权上奏,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以后思想消沉。后来,他又当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官。白居易今存诗近三千首,是唐朝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他的诗据说老妇人都能懂。白居易和元稹是至交,天下人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又与刘禹锡成了好友,并称为“刘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3]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4]
这是咏物送别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所作,得到了当时老诗人顾况的赞扬。前六句写春草,借景抒情。其中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春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包含着万物生生不息的哲理;也暗示了诗人坚信分别后还会相见。最后两句点出送别:离别之情就如萋萋春草,伴你长行。
[1]蘅塘退士原编题目作《草》,据《白居易集》《全唐诗》补正。
[2]离离:长长的样子。
[3]远芳:远处的草。
[4]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指作者的朋友。萋萋:茂盛的样子。两句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意。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来卷入“牛李党争”的旋涡,仕途不顺,大半生都是四处奔走,寄人篱下。李商隐擅长七律和七绝,尤其以写爱情的无题诗而著名。白居易晚年很喜欢李商隐的诗,对李商隐说:我死后,能转世做你的儿子就满足了。李商隐生了儿子取名“白老”。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小李杜”,和温庭筠并称“温李”。
韩碑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1]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2]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3]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4]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5]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6]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7]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8]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9]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10]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11]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12]
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13]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14]
愿书万本颂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15]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16]
李商隐很少写古体诗,这首七古却受到历代的夸赞。题目《韩碑》是指韩愈写的《平淮西碑》。唐宪宗时,宰相裴度亲自统领军队平定淮西叛乱。当时韩愈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叛乱平定以后,唐宪宗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即韩碑)。韩愈在碑文中稍微侧重于称赞裴度的功绩,没有重点突出大将李愬的功劳,引起李愬的不满。因为在战斗中,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活捉叛将吴元济。李愬的妻子(唐宪宗的表妹)便向宪宗诋毁韩愈的碑文不合事实。于是宪宗下令磨去韩愈的碑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写《平淮西碑》(即段碑)。李商隐在这首诗里叙述了韩愈撰写碑文的始末,赞颂了宪宗、裴度的功绩和韩碑的不朽价值,对韩碑被推倒,碑文被磨去表示不满。
[1]元和天子:指唐宪宗李纯。轩与羲:指三皇五帝。轩:轩辕氏(黄帝);羲:伏羲氏。
[2]列圣:指唐宪宗以前的几个皇帝。法宫:皇宫正殿。朝四夷:受四方朝见。
[3]淮西:淮南西道(在今河南),那里叛军割据五十年。封狼:大狼。貙(chū)、罴(pí):都是野兽名。
[4]日可麾(huī):(用戈矛)挥指太阳。
[5]贼斫(zhuó)不死:裴度被叛军刺客砍三刀却没死,反而被宪宗任为宰相。
[6]愬、武、古、通:李愬、韩公武、李道古、李文通四人,是裴度手下的四员大将。仪曹外郎:指礼部员外郎李宗闵。
[7]行军司马:韩愈任行军司马。貔(pí):猛兽名。
[8]入蔡: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叛将吴元济。无与让:无人可及。不訾(zī):不可计算。
[9]《尧典》《舜典》《清庙》《生民》:前二篇见于《尚书》,后二篇见于《诗经》,皆是歌颂古代帝王功业的作品。
[10]破体:行书的变体。丹墀(chí):皇宫的红漆台阶。
[11]灵鳌(áo):灵异的大鳖。蟠(pán):盘曲而伏。螭(chī):无角龙。
[12]汤盘孔鼎:指韩碑。
[13]圣皇:蘅塘退士原编误作“圣王”。烜赫(xuǎn hè):声威盛大。淳熙:光明。
[14]曷(hé):怎么。三五:三皇五帝。
[15]书:抄写。胝(zhī):老茧。
[16]封禅:帝王祭天地宣扬功业典礼。玉检:封禅书的封套。基:基石。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17]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18]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19]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首诗借咏蝉比喻自身的高洁和清贫。前四句咏蝉,后四句写自己。咏蝉也是在写自己。清人施补华把唐诗中三个咏蝉的名句做比较,很有意思:“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岘佣说诗》)
[17]“本以”句:本来栖身在高处餐风饮露就难以饱腹。
[18]疏欲断:声音渐疏渐断。碧无情:只管自己碧绿,不管蝉的哀鸣。
[19]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像桃梗一样漂流。芜已平:荒芜得看不见地面。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20]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和《蝉》一样都是咏物诗。首联写花落客去,再无人来高阁欣赏花了。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抒发惜花的情感,满地落花而不忍扫,望眼欲穿盼得花开却仍然要落去。尾联一语双关,既写花也写人,花把自己献给春天,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自己守候着春花还是让它离开了,只落个眼泪沾衣。
[20]参差(cēn cī):高低飞舞。迢递:飞向远处。
陆龟蒙
陆龟蒙(830?—881),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吴郡(今苏州)人。举进士不第,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苏州甪直镇),不与流俗交接,与皮日休、罗隐、吴融为友,其中与皮日休唱和很多,世称“皮陆”。今存诗六百余首。诗歌之外,小品文亦有重要成就。
白莲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1]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2]
这是一首咏花诗,题目又叫《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皮日休先写了一首《木兰后池三咏·白莲》:“但恐醍醐难并洁,只应薝卜可齐香。半垂金粉知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陆龟蒙和了这一首,强调白莲是花中最高洁的,因为她特别“白”,而月光也是白的。所以白莲有“恨”,人看不到,在“月晓风清”的美好时刻她却凄凉地准备凋谢。诗人以白莲暗喻自己的高洁,以及才华被埋没。后两句化用了李贺诗“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宋代苏东坡特别喜欢后两句,说“决非红莲诗”。
[1]蘤(wěi):花瓣。此花:指白莲。合:应该。瑶池:传说中的仙境,西王母所居。
[2]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杭州新城人(今杭州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最后半个世纪最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科举生涯长达二十八年,终未及第。晚年在杭州钱镠幕府终老,屡劝钱镠发兵兴复大唐,其忠义人格非一般诗人可比。罗隐诗文兼善,以讽刺诗和小品文成就最高。今存诗五百余首。毛泽东对罗隐诗特别偏爱,在其圈画、批注过的唐诗中,罗隐诗最多。此外,“罗隐秀才”的传说故事近两百种,在唐代文人中独一无二。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1]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一生作了大量的咏物诗,基本都用七律或七绝体写成,这首七绝咏蜂诗便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这首诗赞美了蜜蜂不论艰难险阻,一生辛勤劳作的高贵品性,同时也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予以无情的讽刺。罗隐诗歌中名篇名句甚多,该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一联,通俗易懂、寓意深厚,后世常用来形容努力的成果被别人占有,现代也用来赞美为他人辛勤付出的人,如老师、父母等。
[1]占:此处为韵脚,古代为平声,可读为zhān。
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2]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3]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4]
这是一首用七律写作的咏物诗。牡丹贵为花中之王,与生俱来具有一种倾国之美貌和高贵之气质,即使美艳如芍药也只是牡丹的近侍,芙蓉也为避开牡丹之芳尘而屈身池中。尽管如此,如若牡丹被韩弘这干人等砍去之后,即使再高贵、再美艳,这些“秾华”也只能被辜负,而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作者在此借牡丹花自喻,表明自己满腹才华,却一直无人赏识、志不得伸,同时也讽刺了这世间的不公。“任是无情亦动人”一句常常为后人所引用,如秦观《南乡子》词云:“尽道肯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再如《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钗抽得牡丹花签,上题“艳冠群芳”四字,签云“任是无情也动人”。此句是唐人咏牡丹最传神最有韵致的诗句之一。
[2]胜(shēng):能承受、禁得起。
[3]解语:懂得说人话。
[4]韩令:指韩弘,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为中书令(即宰相)。韩弘功成名就后,曾下令砍牡丹。
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5]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6]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7]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8]
这首七律咏黄河。罗隐本人很看重这首诗,自编诗集将《黄河》列为第二篇。诗借咏黄河,讽刺唐代政治和科场黑暗,表达对科举的愤慨和绝望。全诗紧扣黄河的“浊”来做文章,构思精妙。黄河之“浊”不是它本身或者他人造成的,而是自有“天意”,故无法变“清”,也不可幻想它能变“清”,从而将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皇帝。
[5]阿胶:药名,用驴皮加水熬成。阿胶能澄清浊水,黄河水以浑浊著称,故有首句。庾信《哀江南赋》:“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天意:上天的意旨,喻帝王的心意。古人认为黄河通天,故云。
[6]解:懂得。两句是说:我懂得了,要通到银河,就须要弯曲,黄河刚从昆仑山下来就不清澈了。紧扣黄河的两大特点:一是河道曲折,九曲黄河嘛,“曲”方能通到天上;二是河水之“浊”并非局部。双关政治和科场黑暗:若欲及第或升迁,非“曲”不可,因为刚从皇帝那里下来的高官(含主考官)就不干净了。
[7]“高祖”句:汉高祖曾发誓,要让有功大臣世代富贵,直到黄河变成衣带那样细小时才停止。意谓永不停止。仙人:能够通天之人,暗喻权贵。占斗:占星,指预测和引荐。客槎轻:指升天所乘之木筏可以轻盈直上。传说张骞缘黄河通西域,后人附会张骞为仙人,乘槎溯河而通天汉。唐代举子通常要有权贵举荐,才能顺利登科。
[8]三千年后:传说黄河三千年一清,黄河清而圣人生。
崔涂
崔涂(848?—?),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家境贫寒,一生主要是在各地漂泊。早年考进士未中,直到光启四年(888)才进士及第。崔涂生逢乱世,到处漂泊却无所作为,所以他的诗多写离别思乡、落魄失意的情思。意境和趣味都十分高远,有许多名言警句,如“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春夕旅怀》)等。
孤雁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1]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2]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3]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以比喻自己旅途上的孤独和忧虑之情。写孤雁在暮雨中呼唤同伴给自己壮胆,想下到寒塘栖息却又犹豫盘旋,非常传神。“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化用了杜甫的“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孤雁》),是受到历代高度称赞的名句。南宋词人张炎的名作《解连环·孤雁》就化用了这两句。《红楼梦》中黛玉、湘云、妙玉凹晶馆联诗,也化用了这首诗的意境。
[1]几行(háng)归塞尽:同飞的几行全都回到塞上了。之:往。
[2]渚(zhǔ):水中的小洲。
[3]矰缴(zēng zhuó):系有丝绳的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