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奇·大连民间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刻纸和撕纸

刻纸源于剪纸,刻纸时,刻刀代替剪刀,还要有蜡板作为底衬,常在宣纸、花纹纸或者普通色纸上做阴刻、阳刻、阴阳刻,刻前刻后均可以在纸上套色染色。剪纸比较随意,刻纸却必须按照画稿雕镂。刻纸与生俱来的优点是一次能刻十几张,甚至几十张,成品一模一样,可以达到极其繁复和精细的程度,这也是近年来刻纸比较多地进入大连市场的原因。

刻纸·小兔 作者:王维海

大连专攻刻纸的艺人极少,刀刻手法虽然被有的手剪剪纸艺人偶尔使用,但由于传统习惯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大连人还是崇尚手剪剪纸。

撕纸·公鸡 作者:王维海

祖籍山东海阳的王维海是个有家传渊源的专业剪纸艺人,剪纸、刻纸俱佳,尤其是手剪千幅鱼、千幅蝴蝶系列,变化多端,活灵活现,千幅喜花系列也形色不凡,喜气扑面。他出版过多本剪纸集,在中国剪纸界算得上是一位手下有活儿的名家。

王维海的爷爷以种地为生,闲暇时节为别人糊炕、糊吊棚、剪花样、刻蓝印花布漏版,每年腊月二十三把窗花和挂笺拿到集市上,剪刻一年卖一天,补贴家用。王家有许多清末民初的剪纸、刻纸花样,是夹在旧衣服里压箱底留下来的,剪、刻手艺传到王维海这一代都有了创新和发展。王维海自制刻刀和底衬,用纸广泛,自配颜色,刻纸作品精巧细腻,单色清爽典雅,套色浓淡适宜,粗犷处大气壮美,细微处肉眼难寻,现剪现刻,观者赞叹。王维海认为民间艺术是相通的,由剪纸引发,他会蜡染,会刺绣,剪刀不在身边时,以手代剪,也可以创作出一幅粗犷大气、古朴传神的别样剪纸,产生一种稚拙简洁的美感,手法之妙,动作之快,令人瞠目,堪称一绝。

金普新区的宁瑞金是专攻刻纸艺术的后起之秀,36岁时才学会了微刻技艺,并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钻研细纹刻纸技艺。其实宁瑞金刻纸是有家传渊源的,小时候,姥姥就教过他剪纸和刻纸,工作后他又对绘画和雕刻情有独钟,其书法、篆刻和国画修养超出常人。细纹刻纸是从浙江乐清民间盛行的剪纸龙船花演变而来的,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瑞金看好它正是因为这一点。

细纹刻纸的第一步不是刻纸,而是磨刀。宁瑞金首先把钢条切成段,磨出各种开口的尖细而锋利的刀刃,有几十把之多。他嫌传统的刻纸蜡板干不了细活儿,就换成不伤刀不伤纸的硅胶板。刻纸时,在宣纸上每下一刀都非常仔细,容不得半点儿闪失。有的一幅作品要刻几万刀,刀刀入微,错落有致,手不颤,气不乱,历经月余,始终如一,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他的作品毫发毕现,最细的地方只有0.1毫米。初干时常被刀刃割破手指,后来就能以刀代笔化纸为墨了。传统的细纹刻纸线条相对保守,而他的作品,线条舒展灵活,刀工有力道,十分见功夫。其表现山水、花卉、动物、人物等题材的刻纸不仅栩栩如生,而且神韵充沛,具有细纹刻纸精致、细腻和小巧玲珑的立体感。除了单幅作品,宁瑞金还创作了细纹刻纸连环画《狂人日记》和《将相和》,分别由构图饱满、形象生动的40多张图案和50多张图案组成,排列长度都在10米以上。一块块方寸大小的彩宣和一把把筷子般大小的刻刀构成了宁瑞金创造美和抒发内心情感的广阔天地。

刻纸·观音 作者:宁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