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爱的芭蕾
我相信在一切陷入混乱时,仍应保持坚强。
奥黛丽成为国际巨星后,媒体曾对她的昔日良师进行采访,问起当年如果奥黛丽选择继续练舞,会不会成为舞蹈明星时,玛丽·兰伯特夫人依旧坚持当初的看法。
——面对镜头,她委婉地表示:“如果她坚持跳芭蕾的话,她可能会成为一位杰出的舞蹈家。当然,也只是可能。”
1946年初,艾拉母女在完成照顾伤员的任务后,从疗养院搬到了阿姆斯特丹市区。
奥黛丽再次回到芭蕾舞学校,艾拉则运用昔日的人脉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中担任厨师。她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公寓居住,奥黛丽步行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学校。下午回家后,能多出一些练舞的时间。艾拉每天早出晚归,获得的薪酬尚能应付女儿的学费和日常家用。战后的城市,百废待兴,她们正在慢慢构筑新的生活。
艾拉为奥黛丽寻找的舞蹈老师名叫桑妮雅·盖斯凯尔,是阿姆斯特丹最负盛名的芭蕾舞教师,曾创立过荷兰国家芭蕾舞团。
从奥黛丽和祖母的通信中可以看出,她很喜欢这位老师:“这所学校比阿纳姆的那所要更合我的心意,老师非常迷人……”
盖斯凯尔同样对这位勤奋刻苦的新学生青眼相待,有时还不忘用自己优雅的声音提醒她:“亲爱的,你对自己太严厉了。”而在奥黛丽心里,劫后余生,活着已属不易,能重拾梦想更是幸运中的幸运,她自然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
1946年5月,阿姆斯特丹的园林剧院有一场特别的演出,表演者都是盖斯凯尔最钟爱的学生,其中就包括她的得意门生阿特丽克斯·莱奥尼和奥黛丽。
但奥黛丽有更明确更宏伟的目标,那就是成为芭蕾舞的首席女演员—站在人群里和很多人一起表演,即便是再好的舞台,也不是她想要的。她在继续努力,等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天。
然而好景不长,这年年底,盖斯凯尔的舞蹈学校突然失去了政府资金的支持,理由是她的编舞太过前卫。盖斯凯尔一气之下关闭了舞蹈学校,准备来年前往巴黎开拓事业。
在离开阿姆斯特丹之前,盖斯凯尔与艾拉见了一面,谈到奥黛丽时,她不无惋惜地表示,奥黛丽是个有天分又勤恳的孩子,但她的个子有些偏高,身体虚弱,肌肉不够紧实,年龄也失去了优势……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她的舞蹈事业。
确实如盖斯凯尔所说,这时奥黛丽的身高已经达到了170厘米,比那个年代一般的芭蕾舞演员都要高—这将导致表演时她与其他人的身高差会让整体视觉达不到最佳效果,并且与她搭档的男演员也无法完美地完成托举动作。
其次,战争对身体的损害,又让她达不到绝对的健康标准,她的体重尚不足90斤。
再者,她的年龄也超过了学习芭蕾的黄金年龄。
但艾拉不愿意就此放弃,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女儿的梦想,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她也要带着女儿去尝试。为了不让女儿灰心,她隐瞒了盖斯凯尔的话,并竭力为女儿寻找新的机遇。
于是,不久后奥黛丽再次获得了名师教导的机会—带着盖斯凯尔的推荐信以及储备已久的壮志雄心,她得以进入伦敦最好的舞蹈学校—兰伯特芭蕾舞学校学习。
母女俩于1948年1月到达伦敦。
雨雾迷蒙的时尚之都,街道上飘荡着浓郁的可可香味,泰晤士河水缓缓流向远方,建筑物则完好地保留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气息,就像那些橱窗里模特的脸,优雅又冷艳。
在写给祖母的信中,奥黛丽难以掩饰自己的兴奋之情:“母亲带我到科芬园观看了两场芭蕾舞表演,我真希望有一天可以穿着芭蕾舞裙,在科芬园跳舞……我喜欢伦敦,如果能够在此定居倒再好不过。”
这一次,奥黛丽师从玛丽·兰伯特。兰伯特是英国芭蕾的创始人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盛望。1954年,她获得了英国王室颁发的帝国勋章,1962年,又授封为帝国贵夫人。在以她名字命名的舞蹈学校里,培育过许多日后著名的芭蕾舞演员。在那里受教育的人,都曾领略过她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严格得让人惧怕。体罚是家常便饭,但她又善于开启天赋,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有了盖斯凯尔的推荐,奥黛丽的入学面试一切顺利。1948年4月,她正式在兰伯特学校登记入学。这时,她的出境介绍信上,名字已经改成了“奥黛丽·赫本”。“已获悉,奥黛丽·赫本小姐是一位英国臣民,她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的芭蕾舞学生,并将去英国的兰伯特芭蕾舞学校继续求学。”落款日期为1948年4月10日。
时年六十岁的兰伯特夫人对奥黛丽印象不错,她同情奥黛丽在战争中的遭遇,也欣赏这位新学生的勤奋和灵气。不久,兰伯特夫人就给奥黛丽提供了一份奖学金,还邀请奥黛丽到自己家中居住,可谓关照有加。
在兰伯特夫人的学校里,十九岁的奥黛丽比任何学生都用功,因为她希望用勤学苦练来弥补战争时期落下的课程,还有身高和年龄的不足。
有一位名叫罗纳·海德的校友,曾与奥黛丽一起在排练室上课。罗纳如此回忆对奥黛丽的印象:“第一次见到她,就觉得她很迷人。她说她叫奥黛丽·赫本,来自荷兰……她的确很美,细长的脖颈,可爱的脸蛋,身材高挑,比学校里的女孩子看起来都要高一些。她有些瘦弱,眼睛却很亮,里面像是有无限的故事……我们知道她刚经历了战争,但无论经历了什么,跳舞都能让一个人坚强。她是我们学校里最坚强最用功的学生。”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奥黛丽利用课余时间在外兼职。做模特,拍广告,当售货员,给旅游公司整理资料……
在很多女孩子都忙着恋爱的时候,奥黛丽坦言自己没有一点儿这方面的想法,她不怕苦,不怕累,目标明确,心无旁骛,每天想方设法地去赚钱,为梦想和生活而努力。“我的原则就是不抱怨,即使筋疲力尽也不放弃。老师曾教导我,一切的努力都源自你内心的力量。”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奥黛丽的人生轨迹。
兰伯特夫人策划了一场世界级的巡演,巡演团由名师与优秀学生组成,他们将在最好的舞台上演绎最为经典的曲目。而当参演学生的名单公布时,奥黛丽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
那一刻,她失落极了,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不选择自己。毕竟对每一个芭蕾舞者来说,能跟兰伯特同台演出,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姿,都是梦寐以求的。
奥黛丽鼓起勇气去找兰伯特夫人,询问自己落选的原因。
结果正如桑妮雅·盖斯凯尔所惋惜的一样—她的身高,她的体质,以及她的年龄。
奥黛丽又问,如果自己愿意付出数倍的努力来提高技艺,还有没有机会成为芭蕾舞首席女演员,成为像玛戈特·芳婷一样的芭蕾明星?
兰伯特夫人的一番话彻底打碎了她的梦想:“不能。奥黛丽,我不能欺骗你,无论你怎样训练,你都不能成为首席演员。但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留在我的学校里当一名老师,这样你的生活会更稳定。”
年轻的奥黛丽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她没有再去咨询别人的意见,她相信老师目光如炬,也相信天赋、勤奋、坚持,这些能让自己做到优秀,却始终无法达到极致。而她的竞争对手们,虽然同样经历了战争,但她们身处伦敦,一直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也一直在接受正规的训练。
那个支撑她在战乱和饥饿中充满希望地活下去的擎天柱已经倒塌了,回到宿舍时,她甚至难过得想要自杀。但生活让她来不及伤感,她根本没有时间在痛苦中停留太久。
“亲爱的芭蕾梦想,再见了。”
战争偷走了奥黛丽的梦想。但梦想破碎了,生活还要继续。好在她还年轻,生命还有无数可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她决定不再执迷不悟,而是尽快搬出兰伯特夫人的住所,去外面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领域。
从童年到青春期,她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她每一次都能在心灵的创痛中,培植出更坚韧的力量。她从不轻易放弃,但也懂得及时放下。
这一次,艾拉同样支持了女儿的做法,失去的已经不可逆转,与其退而求其次,将就一生,不如积聚能量,另辟蹊径,为自己打拼一个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