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二度创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变废为宝,就是把我们认为的“废片”,通过裁剪、调整影调等后期编辑与制作手段,最终使之成为一张好照片,这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

什么样的片子可以定性为“废片”?著名摄影家李少白先生认为没有价值的片子就是“废片”。他认为没有价值的片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一是从审美角度看,不能给人以美感,没有找到审美秩序。比如构图不当、视觉元素杂乱无章、主体不突出等,或者色彩不和谐、光线运用不当、画面缺少层次等,以及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失败(如焦点不实、曝光过度等)。二是从实用角度看,不能达到实用的要求。

因此,如果一张照片既没有审美价值又没有实用价值,那它就是一张“废片”。

但是,面对诸多的“废片”,我们也还是经常能够发现其中一些吸引眼球的闪光点存在,通过审视“废片”,分析其中有价值的视觉元素,再通过裁剪、修图、调整色彩及画面影调节奏等一系列的措施,最终也就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了。

通过裁剪、调整影调等手段对大量的“废片”进行编辑整理使之成为可用的照片,可以说是一种“变废为宝”,与现实生活中的“拾荒”有近似意义。对于拾荒者来说,首先得研究垃圾堆里废弃物的性质,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是否还能派上用场,是否还能送到废品收购站换到一点钱……重新裁剪照片也同样如此,我们首先要对现有影像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研究(读图),寻找可供加工的或本身就有一定价值意义的造型元素。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影像进行大胆的手术了。既然待裁的图片本身就是“废片”,所以尽管放心裁剪,不必有任何心理负担。

说实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硬盘里都存有大量的“废片”,而这些“废片”删之可惜,留之又很占空间。现在我们不妨把这些照片充分加以利用,除了那些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其余的尽可拿来编辑整理,其中还真有可能拾出好东西来呢。

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废片”放开手脚来“动手术”。一方面,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以强化我们对构图的认识与把握;另一方面,也可化腐朽为神奇,使我们手头的“废片”变成一张好照片、一张有用的照片。然而,这种“在垃圾堆里拾宝”更需要眼力与素养,才能在“废片”中发现闪光的亮点。这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得具备一双识宝的慧眼。

读图

这幅照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江南水乡形象——蓝天、白墙、黑瓦、碧水、绿树……但由于景物与天空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差不多,且天空没有丰富的云彩信息,所以画面略显下沉。再加之拍摄时有大面积亮部,照相机采用平均测光导致画面稍显曝光不足。(杨立鲁供稿)

调整措施

沿右边屋顶裁去天空,修掉左上方边缘的跳跃元素,最后在保持天空亮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建筑及水面的亮度。当然,由于前期拍摄曝光不足,很多暗部细节无法通过调整得以显现,水面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噪点。但就画面整体而言,视觉更集中了,主题更明确了。

读图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张照片较为充分地表达了地理位置、都市现代建筑整体状况以及天气条件。这张照片从视觉信息传达的角度来说,完全可以用于军事侦查,但从摄影的视觉表达来说,仅仅提供视觉信息远远不够,画面的形式架构一定要遵循视觉艺术表现的形式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借助适当的构图、用光、色彩等元素完美地传递信息。

从画面整体架构来看,天空与城市平分秋色,画面显然是有点下沉,想传递的大都市气息也被大片的天空所削弱。(王琦供稿)

调整措施1

鉴于此,把与表现大都市气息并无太多关系的天空裁去大部分,让担当城市主体建筑群的部分置于画面黄金分割位置。同时,适当顺时针旋转画面,让地平线保持水平,并适当裁去左下角干扰视觉的黄色屋顶。这时的画面面积虽然减少了三分之一,但大都市的气息得到大幅提升,并且视觉信息较之原图似乎并无减少多少,反而觉得更丰富了。

调整措施2

在措施1的基础上,以正方形构图裁去画面左右各一部分。此时画面的定位是选取大都市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建筑群加以集中表现,看起来更紧凑,视觉更集中,虽然信息量大幅度减少,但大都市的现代气息反而被进一步强化了。

读图

这张照片拍自从长沙起飞的客机上,由于空气透明度不好,再加之相隔两层舷窗玻璃,地面村庄星罗棋布,无主次之分,所以整张照片很灰、很平淡。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这张照片都可以认定为一张废片。然而,仔细研究,画面还是有可取之处的。画面下方较大的村庄里房舍错落有致,一条小路贯穿其间,周围有水塘田地围绕,相对于其他村庄面积较大且所处前景位置合适,仔细查看发现清晰度也没问题。所以决定以该村庄为主体对画面进行裁剪及调整。

读剪步骤1

在Photoshop软件中打开该图片,先用“矩形选框工具”把照片全选,然后选择“编辑>变换>透视”,调整画面透视,使处于前景中的村庄面积更大,在视觉上更占优势。

读剪步骤2

使用裁剪工具,选择1:1方形画面,把自己认为的多余部分裁去,把主体村庄置于右下方黄金分割位置。

调整措施

首先,适当加大画面对比度、锐度与饱和度,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加深工具”压暗所有阴影部分。这时村庄前部的那几块零星的裸露地稍显过于饱和,所以单独对其局部进行适当的降饱和度处理。最后,再适度压暗四周,使视觉更集中于画面中间。至此,画面的调整工作结束。

读图

这是一张较为典型的旅游照片,摄影者面对这瑰丽的风光按下快门是一种审美本能。然而,多数业余旅游摄影者只会把镜头对准自己认为美的大概方向取景,然后再按下快门。这样拍的结果是:外出旅游时拍的风景照总觉得不如现场好看。这时,我们就需要对画面进行理性的分析。

首先,面对这张照片,第一感觉是有点平。摄影者平均处理了画面的视觉元素,导致画面主体不突出。画面中哪些元素是必要的,哪些是次要或不应该要的,主体在哪里……没有对视觉信息做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其次,尽管画面也以非常典型的视觉元素表达了摄影者对风景的真实感受,但毕竟照片是以客观真实的再现形式来进行表达的,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话语的描述究竟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对画面形式语言的认识不到位,也就带来了画面表达问题的不明确。(卢姝羽供稿)

调整措施1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小镇作为主体来思考画面结构。首先把画面左边裁去一部分,目的在于强化小镇的主体地位,这时的画面以小镇所处山头的横向距离为主形成画面格局;其次,裁去前景画面边缘处那一所非常跳跃的红色屋顶房子,还有处于前景中的水塘因过于完整也会抢夺视线,裁去一部分;再次,适当调整主体部位的亮度,压暗四周某些局部,使小镇在画面中显得更醒目。

调整措施2

在措施1的基础上,依然把小镇作为主体来思考画面结构。通过对左右与下方画面的适当裁剪,使画面更简洁、视觉更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