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技艺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0章 三娘教子的现实意义!(第二更,新书求一切)

随着各地的加油声响起,整场比赛拉开序幕。

最先上场的是南河队,他们表演的曲目是《三娘教子》,而他们的对手,则是古都队。

临上场之前。

临时被省里戏曲协会抽调过来担任领队的戏曲大师,正在给那些小朋友们加油鼓劲儿。

“孩子们,都说咱们南河是戏曲之乡,可是以前没人相信啊,所以这一次咱们,咱们就得让大家知道,在咱们南河,连娃娃们都会唱戏,去吧,为了咱们南河的尊严……老师会在后面给你们加油的。”

“好!”

孩子们异口同声。

戏曲三娘教子,虽然说是管教孩子,但其实字字珠玑,里面的很多道理剖析出来,能够让人回味绵长,即便是很多中年人,也能从中感悟出一些人生哲理。

而整个故事,其实也简单。

大意是,薛员外托人拿着钱回去给家里,可没想到拿钱的人为了把钱私吞,居然弄了一副棺材回去。

接到棺材,家里以为薛员外去世了。

大夫人就赶紧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部拿着回娘家去了。

然后二夫人仗着自己年轻,干脆直接把自己儿子丢下,拿了一些钱财也直接改嫁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三夫人。

虽然也年轻,但心地善良,不愿意孩子们受苦,情愿留下守寡,靠自己织布维持生活,同时担负起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去抚养二夫人留下的孩子。

但是这孩子根本不听教育,而且对三娘污言碎语相待。

三娘气得怒不可遏,用刀直接把布给剪断了,以示自己的决心。

也是这个时候。

仆人赶忙过来规劝,总算是让母子和好如初。

接着原本经商的薛广,生意经营不下去了,干脆直接弃商从武,最终官至兵部尚书。

过了十几年,二夫人留下的薛倚金榜题名,考上状元!

紧接着父子相认,团圆一家,荣归故里。

也是这个时候,薛倚的大妈和他的亲妈又把自己家里的一家老小全部丢弃,过来认自己的丈夫和状元儿子了。

在这种情况下。

三娘嘴上虽然没说什么重话,但还是委婉的让他们回去去照顾一家老小。

并且告诉他们:欲尝甜瓜自己种,自种苦瓜自己尝。

说白了,意思很简单。

当初你们做出了那些错事,就应该承受后果。孩子我辛辛苦苦的抚养长大,最后总算是出人头地了,你们现在想回来,是不是有些晚了?

当然,这个传统戏曲当中,也有很多不太好的地方。

就比如说三娘教育孩子,所使出的这些手段,其实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了。

因而,在剧本创作完成之后,张艺专门托人,根据现如今社会发展,对孩子之间的教育,也分门别类的做出了分析。

就比如说三娘原本和儿子之间的冷战,他也做了一些改变,虽说冷战依旧存在,但给三娘加了一些内心独白。

这些内心独白除了能够丰富三娘这个人物。让这个人物不再显得刻板,同时,也能丰富这个人物的性格,观众有更多的共鸣。

事实上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很多人是不是也和三娘一样?

刀子嘴豆腐心!

明明希望把孩子教育的更好,但有时候,就会忍不住去打,忍不住去骂,忍不住去冷落。

然后背地里和三娘一样,嘴里念叨着:“可探儿夫丧镇江,每日织机度日光,但愿我儿龙虎榜,留下每名万古扬!”

哪个父母不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

这样的共鸣出现的同时,很多中年人不禁看看儿子,脸上露出一抹尴尬。

说起来他们还真在三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的教育。

老实说,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合格吗?

恐怕不是吧!

孩子们的表演很厉害,尤其是演王春娥的那个姑娘,在二黄慢板之后。

(念):云雾不知天早晚,雪深哪知路高低!

……

大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在其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

然后里面还有一些礼仪。

就比如说,薛倚回来之后,眼看着仆人保叔,上去叫了一声,问了一句:我妈呢?

仆人说正在机房织绢,他就说一定要去。甚至连饭都不吃,说了一句必须见到他妈才能吃饭。

然后见到母亲之后,上前施了一礼,说了一句:参见母亲!

话说这样的礼仪,在现代社会确实有些不太适用。

但从某种程度来说。

很多礼仪应该融入骨子里,而不是直接被扔到九霄云外去。

整个鸟巢的观众里。

很多小孩在看到薛椅拜见自己母亲之后才吃饭,心里想起自己在家里的样子。

虽然家里的大人嘴上说着必须人到了齐了之后,才能动筷子。

要长辈动筷子,晚辈才能动筷子。

但是很多孩子吃饭的时候,压根就不顾及这些规矩。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古老的东西不一定全是对的,但里面肯定也有可取之处。

“对不起啊,爸爸,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惹你们生气了……”

“没事的宝贝,你知道就好,以后一定要向薛椅哥哥好好学习哦!”

“嗯!”

当然除了小孩子之外,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别让大人们觉得自己应该反思。

就比方,三娘考教薛椅,说了必须把书背完再吃饭,而且要背就得马上得背,还要把脸朝外,这把孩子吓得那叫一个委屈。

然后半天蹦不出一个字,也不知道内心深处到底有多崩溃。

尤其是王春娥的那句:叫你往下背!

这块出来的时候很多大人心中一动,这不是自己经常跟孩子说的话吗?他们觉得凶孩子吓孩子,孩子就能把这些东西学好。

但现实情况是,大人们越是逼孩子,孩子越崩溃越记不住这些东西,然后这事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最后甚至导致孩子们有厌学思想。

俗话说得好,堵不如疏,孩子的学习其实也是如此。

整个戏曲的后半段其实就已经有了表现,不过大人们此刻还没有看到那块儿。

然后王春娥又继续说:指望儿在学中攻读,谁想儿在外面贪顽,贪顽不要紧,要岂不误了儿的青春年少,还不与我跪了?

几句话不说,就让孩子跪下。

说是让他反思,但这难道不是变相得下孩子吗?

然后嘴上还说:甘罗12岁就已经官拜宰相了,石敬瑭13岁就成了元帅,三国时候的周瑜,小小年纪就名扬四海,7岁上学,人们都说他是将帅之才。

人家13岁在东吴挂印为帅,把曹兵烧的都没地方埋了。

紧接着王春娥就继续说:人家的那些父母难道是神仙?要都是凡人的话,为什么人家的儿子那么优秀,你就那么差呢?

听了这话,有没有一种错觉,觉得好像是天底下大多数的父母说的,你为什么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话出来的时候很多孩子直接崩溃了,然后很多大人也不舒服。

尤其是接下来王春娥说要执行家法,因为孩子没有把这些东西背出来,所以就要打人。

然后孩子嘴上说你不是我妈,你凭什么打我?

把孩子打了之后的王春娥,嘴上念叨着他那个以为死去的丈夫。

张口闭口就说让丈夫在阴曹地府待着,自己实在是撑不下去就过去陪她,受到某种程度上来说,岂不是对孩子的一种威胁?

话说这样的母子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岂不是映照了现如今很多家庭社会当中的一些常态?

也就在整个戏曲演完的时候。

现场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