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滑雪产业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形式,在人类的近代发展史上,滑雪由经济生活到运动竞技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进入20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滑雪的偏好,赋予了滑雪经济内涵。全球掀起的滑雪热,刺激滑雪产业的迅速发展。需求决定供给,滑雪市场日渐成型。同时,与滑雪相关联的制造业、运输业、服务业也相继产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滑雪产业。

1.1.1 研究的背景

自20世纪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连接越发紧密,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1996年冬季,在黑龙江省亚布力成功举办了亚洲冬季运动会,滑雪这一运动术语频频出现在社会的大视野中,中国人对滑雪有了更具体的感知,人们由好奇到参与,逐渐产生了一批批滑雪发烧友,滑雪消费市场需求扩展开来。由于社会需求的强劲拉动,以滑雪场为主体的滑雪产业在中国的产业分工中逐渐形成,并不断成长。

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1996年之前中国仅有5家滑雪场。这些滑雪场主要是国家运动员的培训基地,担负着国家和各地区滑雪队员的培训任务,对外基本不开放。

亚布力滑雪场在亚冬会结束后,面临着滑雪设施的市场转化问题。如何把巨大投资由专为竞技赛事服务转化为为大众服务、为市场服务,成为中国改革的新课题。国家为鼓励社会、企业、内外资关注体育运动设施的热情,在融资和经营方面对滑雪场建设给予很大的优惠政策。在亚布力滑雪场开发之初,国家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国家体育总局在政策方面给予空前的支持,大企业投资入股,积极参与开发和建设。如中国期货总公司、香港惠扬集团、黑龙江省龙珠集团、东方集团、工大集团等纷纷作为投资方,进入市场运作。同时,地方政府为了区域经济的需要也积极配合,提供政策优惠,吸引资金,争做项目,把建设滑雪场作为山区脱贫致富的路径。

1996~1998年,在各家企业对亚布力滑雪场的开发经营中,企业家们看到了滑雪市场的发展潜力和开发前景,以龙珠集团为代表的企业财团,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近郊二龙山建设了第一家纯民营的“二龙山龙珠滑雪场”。龙珠滑雪场的开发建设,彻底扭转了滑雪场的市场经营方向。由为竞技服务全面转化为为市场和社会服务,剥掉了滑雪场政府所有、事业经营的外衣,把经济指标引入滑雪场经营的指标体系中。为便于区别不同滑雪场的市场定位,将这类以市场为导向、以面对大众滑雪服务为主、兼顾赛事的滑雪场称为旅游型滑雪场;把专为竞技比赛、运动员培训建设的滑雪场称为竞技型滑雪场。

但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特别是雪场高昂养护费用的核算,竞技类滑雪场也逐渐走向市场,也不得不把滑雪场的经济利益作为重要目标。

据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管理中心的统计,滑雪场的开发建设自1998年进入了高速发展期,1999年各地开发立项的不同类型滑雪场就高达125家,各地以建设滑雪场为荣。北京郊区一年就建设7家中等规模的滑雪场,投资高达5亿人民币,从北京地区滑雪场增长示意图(如图1-1)中我们看出,滑雪场的增长不是渐进的过程,而是突变的现象。

我们反思一下,是什么因素激发滑雪场的快速增长呢?

根据社会的经济理性分析,有一组数据能很好地回答这种现象,即利润,就是高额投资回报。特别是中小型滑雪场,甚至达到了当年投资当年回报。100%的甚至更多投资利润率无疑会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据中国滑雪网的最新统计,截至2006年,中国的滑雪场已达260家。在短短的8年里,滑雪场数量呈几何积数增加。现在,立项、在建的滑雪场仍有近百家。

从滑雪产业的买方市场来看,滑雪这种贵族式的运动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1996年以前,中国的滑雪者不超过2万人。全国的滑雪场滑雪人次加在一起也不超过10万人次,可是,在短短的8年中滑雪消费者每年均以几何积数增长,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据黑龙江旅游局统计,仅2003年春节7日假期里,来黑龙江滑雪的人数就超过100万人。我们通过黑龙江省统计的人数(如图1-2)即可窥见一斑。

1-1 北京地区1999~2004年滑雪场数目增长示意图

1-2 黑龙江省1995~2004年滑雪春节黄金周外地游客人数及雪场数量统计表

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雪期结束,全国范围的滑雪者高达500万。不过,这也仅占全国人口0.37%。而在日本,滑雪者达200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在韩国,滑雪人数也占全国的8%~10%。潜在的滑雪市场无疑对滑雪产业有着不可估量的吸引力。

但是,伴随着滑雪场的遍地开花,热火朝天的建设开发局面,无论从政府管理层面,还是从社会的理论研究层面却显得很“冷静”。特别是在滑雪场建设,产业大发展出现的问题不断受到媒体关注、社会瞩目的情况下,政府在管理层面显得手足无措,缺乏理论的指导和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撑,政府只推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行政措施,很难保证滑雪产业良性、持久地发展。

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这是我们发展滑雪产业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应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又要学习先进的产业管理方式;既不能简单套用,也不能机械模仿,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遵从产业的发展规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滑雪产业发展之路。

目前,据检索到的数据和有关资讯显示,我们国家在滑雪产业方面的有关研究尚属刚刚起步,只有一些零散的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政策基础,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发展。为了更好地配合政府制定政策和有效管理,支持滑雪产业的先行者,规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愿在滑雪产业的相关领域做出尝试,扮演一个抛砖引玉的角色。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滑雪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滑雪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是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统一。中国的滑雪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在国际的产业分工链条上,属于比较脆弱的环节。中国滑雪产业能否发展,能否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政府机构及业内人士十分关心的问题。2004年全国滑雪产业年会上,会长王楫涛先生的讲话令人回味:“我不希望滑雪产业如保龄球一样,像一阵风。”业内人士在讨论时,也对滑雪产业的发展寄予很大的希望。河北省崇礼县的有关领导把滑雪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与地方经济的脱贫联系在一起。我们不难看出,滑雪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昭示这样一个信息:滑雪产业的发展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个产业的兴衰,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有必要把研究的目的梳理一下:

(1)认真研究国际滑雪产业的发展历程,寻找更多可借鉴的资讯和方法,使我国滑雪产业发展少走弯路。

(2)具体分析中国发展滑雪产业的利弊得失,结合国情、民俗和我国的现实状况,探讨滑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明确我国滑雪产业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我国滑雪产业的比较优势,把滑雪产业融入到国际竞争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早日加入国际滑雪产业的行列中。

(4)滑雪产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微缩写照,应尽可能避免大起大落。在产业的发展中,既有市场这看不见的第三只手的作用,又必须加强政府在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协调和管理,如何防止“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也是本书研究的目的之一。

滑雪产业在中国发展不过十多年历程,在这十年的历程中,我们是站在国际滑雪产业的原始起跑线上,无论在雪场规划、雪场建设、雪场经营、区域布局、产品开发和生产,还是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都是一张白纸。欧洲和美洲,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性,可照搬的模式很少。和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虽然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但具体的产业在内部结构上也不完全相同。参考的存在差异,借鉴的又太少,产业要发展,企业要经营,无论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是产业发展的远景规划,都迫切需要在产业发展理论方面有中国特色的突破。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更需要政府的协调和管理解决,为政府决策和滑雪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使滑雪产业更好更快融入国际滑雪产业的大潮中,正是本书的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