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智慧植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潜叶蝇

水稻潜叶蝇又名稻小潜叶蝇,幼虫潜食叶肉,每一叶片少则二三头,多则七八头,发生早而多时,造成稻叶枯死、腐烂,影响水稻正常生育。

一、被害状识别

潜叶蝇主要出现在插秧后的稻苗上,幼虫钻入叶内潜食叶肉,残留上、下表皮,使受害叶片呈现不规则的白色条斑。在其中可见乳白色至黄白色长形无足的小蛆形幼虫,后期还可见小而长的两头尖的褐色至黄褐色多节的蛹。发生量多、危害重时可导致稻叶枯死、腐烂,造成成片枯萎。

二、形态特征

潜叶蝇属双翅目、水蝇科。幼虫体长3.6mm左右,圆筒形,稍扁平,头、尾两端较细,无足,蛆形。体乳白色至黄白色,由13节组成,口钩及齿节片均为黑色,各体节有黑褐色短刺带围绕,这种短刺带在腹面较宽,并稍有突起,恰似足状。尾端呈截断状,有2个黑褐色短刺,形成同心圆状。蛹体长3.0mm,宽0.9mm,褐色至黄褐色。见图3-1。

图3-1 水稻潜叶蝇

(1.成虫;2.幼虫;3.受害叶片)

三、生活史和习性

水稻潜叶蝇因一年发生代数多,所以表现为世代重叠。5~9月间同期均可发现成虫、卵、幼虫和蛹。在当地一年可发生4~5代,以成虫在杂草间越冬(可能有一部分以蛹越冬)。4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第一代发生期是5月上旬至6月中旬,卵主要是在稻田附近的灌、排水渠内的杂草上繁殖,亦多产生在杂草叶片上,经5~7d孵化为幼虫,在杂草上为害。第二代发生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危害水稻。成虫昼伏夜出,以晴天活动盛,飞翔力强,并有趋蜜习性。产卵有选择性,一般多产于稻叶尖端,每次产卵3~5粒,多者10余粒。幼虫主要危害期是在6月上、中旬(插秧后10~20d)。初孵幼虫以口钩刺吸叶面表皮而潜入叶肉,形成细长、弯曲的潜道。叶片平伏水面的植株有利于幼虫转株为害,往往加重危害。潜叶蝇在周围杂草丛生、蜜源植物丰富的稻田出现的概率较高,在插秧早、灌水深的稻田出现的概率也高。

四、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清除水稻田边杂草。

(2)插秧后以浅水勤灌。

(二)化学防治

1. 带药下地

水稻移栽前1d,即水稻3.1~3.5叶期(旱育中苗),喷施杀虫剂防治移栽田潜叶蝇,宜选用安全性好、持效期长的杀虫剂,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g/100m2或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g/100m2,兑水喷雾,喷液量为15L/亩。

2. 移栽田施药

水稻4.5~5.5叶期,选用安全性好、持效期长的杀虫剂,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g/亩,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g/亩,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g/亩,兑水喷雾,喷液量为15L/亩。